<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文史鉤沉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湖南省作家協會>毛澤東文學院>文史鉤沉

    貌似平淡 味之無窮

    來源:   時間 : 2013-11-25

     

    分享到:

      貌似平淡 味之無窮

      ——記東湖印社首任社長唐醉石

      紀紅建

      長沙籍著名金石書法家唐醉石老人雖然已經逝世40多年了,但當我走進其作品時,卻被深深震撼了。唐醉石老人的篆刻受浙派影響較大,并以漢鑄印為宗,規矩而不板滯,嚴謹中見生動。他不求表面上的劍拔努張之勢,而在貌似平淡中給人以悠長的回味。

      唐醉石老先生是現代杰出的金石書法家,在文物鑒定、收藏等方面亦造詣極高。其書法諸體皆能,以漢隸最工,渾穆自然,獨標風骨;印藝以秦漢、浙派為宗,兼收各家之長,別樹一幟。易均室曾選唐、王(福庵)等四家印拓成幅并題跋語:“醉石津逮浙江,致精漢魏”。陳衡恪(師曾)1922年書贊唐?。?ldquo;文何固潔氣雍容,傅粉搔頭誤俗工,繼起西泠成峭折,一時風靡露刀鋒”。唐醉石當年與同客上海的王福庵同源浙派,兩人情趣相投,而在藝術上各辟蹊徑。王印穩實渾樸,唐印雄健蒼莽;王致力于細朱文,唐側重于白文,成為當時“新浙派”的領袖。時人評王唐之印猶京劇之梅(蘭芳)程(硯秋),成就當在伯仲之間。韓登安則盛贊其為鼎革以后(民國)第一人。

      一

      唐醉石,原名源鄴,字李候,小字蒲傭,號醉農、醉龍,又號韭園,別署醉石山農,60歲后偶稱醉翁。1886年6月14日(清道光十二年農歷五月十三),出生于湖南善化(長沙)一個破落的封建家庭,父母早逝,不滿13歲投靠外祖父赴杭州謀生。

      杭州這座古老而又美麗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在4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曾創造了以黑陶為特征的“良渚文化”,唐宋以來,又一直是文人雅士匯集之地。這里的文物古跡、風景園林,特別是崇文尚藝之風浸潤著少年時代的唐醉石,為其在印壇早成大器,卓爾不凡奠定了基礎。

      清末民初的書印大家,深受傳統文化熏陶,他們大多既是書法篆刻家,又是學問家。唐醉石博古多識,擅考古,精鑒別,秦漢碑碣,一入其目,立辨真偽。在為國家發掘、收集、鑒定大量古書法、印章等文物及文史資料方面貢獻突出。唐醉石還是一位收藏家,一生節儉,早年花費大量財物和心血收藏了很多珍貴的文物、字畫和印章,因戰亂洗劫,所剩甚少,殊為可惜。

      縱觀唐醉石一生,歷經坎坷,然獻身書印藝術之志從未改變:

      18歲成為西泠印社創辦人之一;

      30歲應故宮博物院馬衡之邀任顧問,審定古物;

      32歲與王福庵一同任北洋政府印鑄局技正,專為政府、部隊等之公章、關防、鈐記篆稿,再由技工鑄為銅印。汪新士先生在《緬懷恩澤高山仰止——關于唐醉石藝事的補充》一文介紹:“福、醉二師參考唐、宋、明、清各朝的官印,沒有襲用多曲呆板的九疊文,而是設計出以李斯小篆如泰山刻石之篆法為主,參以繆篆的寬邊細朱文印式(縣政府印一般七厘米見方),莊重、挺秀、圓勁,為改制民國官印作出了卓越貢獻。曾見‘大總統題褒’約十二厘米見方的大印,即為醉師所篆”。公務之暇,與王福庵、馮康侯、顧頡剛、胡佩蘅、余紹宋、陳師曾、馬衡等藝壇豪杰切磋書印。同時,在故宮這座藝術殿堂里飽覽了歷代文物、碑貼、字畫、古印,為日后“致精漢魏”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42歲應國民政府印鑄局之邀舉家遷南京,與王福庵分別主篆“中華民國之璽”、“榮典之璽”、“杭州西泠印社”等,監督玉工陳燮之鑄造。

      52歲時抗日戰爭爆發,唐醉石避難重慶。當時,與同寓重慶的易均室、潘伯鷹、沙孟海、喬大壯等往來密切,切磋書藝,吟詩唱和。在重慶,唐醉石積極參加抗日募捐活動,斥責國民黨頑固派倒行逆施,因遭嫉恨,掛冠棄職,后遭通緝,1940年舉家離重慶,經貴州、湖南、江西過浙江金華、麗水至溫州而后暫居瑞安。

      55歲被罪以“異黨叛逆”入獄,關進上饒集中營,倍受折磨,不屈其節,后經友人營救出獄。其間治“儻年七十猶強健尚得閑行十五春”一印,白文,其邊款“余行年五十有五刻以記歲月庚辰冬日避兵項氏史草堂中唐鄴源”記錄了此事(項氏即項襄曾在北洋政府任外交部次長)。次年秋,舉家復遷浙江永嘉柴橋頭,清貧蟄居。

      59歲在抗戰勝利后遷居上海,以治印、鬻字維生。國民黨政府曾派人邀唐醉石重進印鑄局任職,被堅拒絕之,唐刻“為米折腰”細朱文印自嘲,并以“休景齋”顏其居,以明其志。

      1951年,65歲的唐醉石應邀赴武漢,任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湖北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政協委員,參與制定保護文物條例,指導文物收集、鑒定及庋藏工作。

      1961年,75歲的唐醉石不遺余力,在武昌推動成立“東湖印社”,當選首任社長,為光大篆刻藝術,推動印學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1969年4月8日去世,終年83歲。

      二

      唐醉石聰敏好學,資質極高,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書法篆刻大家。有資料載,對唐醉石篆藝發端影響較大的有兩人。

      一位是他的外祖父李輔耀,號幼梅,晚號和定居士,湖南湘陰人,1876年(光緒二年)丙子科副榜,浙江候補道,旋以中書改官浙江,定居杭州。其學富品高,詩書畫印無不精通,且家藏豐富。

      唐醉石與外祖父朝夕相處,常侍左右,觀書讀印,尤喜金石,深得外祖父喜愛。外祖父見其嗜石如癡,乃手書隸匾額“拜石”相與。自此,遂自號“醉石”,并以“醉石山房”名其齋。

      另一位是張定。孫洵《民國篆刻藝術》關于唐醉石一節,“唐氏早年經友人薦見,曾從師婁縣張定(叔禾)。師督極嚴”。據韓天衡《中國印學年表》,張定(叔木)(叔禾、叔木或有一誤)1885年輯自刻印成《卷石阿印草》二冊,其生卒年及事跡不詳。唐醉石師從張定受何教益,也因缺乏資料,無從知曉。

      唐醉石還師從何人?在孫洵上文注釋中提供了一條線索:“據汪蠖庵回憶,唐氏三十年代在南京與之曾談起,其與王福庵在杭州時為某名宿之同門弟子,姓名不詳。唐有字‘蒲傭’,蒲是治印泥之成份;而王福庵有字‘印傭’。是恩師所取,或兩人自取,不詳”。

      唐王二人的字是否為同一師所取難說,是否“同師從某名宿”也值得考究。唐初學藝受外祖父親炙,王則受父親王同(號同伯、字肖蘭,光緒丁丑進士,晚號呂廬老人,曾任紫陽書院院長(相當于大學校長)身傳。

      唐醉石的外祖父與王父各有千秋,他們的傳人亦當有較大差異,但唐王的印作如元朱文、封泥、浙派印、邊款等,卻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常在一起探討篆藝,有時出一詩句,各自篆稿刻石。

      唐醉石早年參與創辦西泠印社一事,特別值得一提。

      吳昌碩《西泠印社記》及《辭海》所載“西泠印社”辭條均未提及唐為創始人。而陳振濂先生《關于吳隱在西泠印社初期活動的考察》一文載:“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呈報杭州府的公函中,代表西泠印社的“具稟士紳”是八人:丁仁、吳隱、張維琳、汪厚昌、王壽祺、葉銘、唐鄴源、戴昌齡。”這與唐醉石弟子谷有荃先生《西泠印社社址的由來》一文不謀而合。谷文載:唐醉石于1964年以七十九歲(應為78歲)高齡,由其六兒達康陪同前往杭州,參加西泠印社建社六十周年慶?;顒印衔縻鲇∩缟玳L張宗祥曾提議:唐老是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為唯一健在的元老,理應推舉他為西泠印社社長。卻被唐老婉言謝絕了。唐老由杭返漢后,曾和谷談到此事,并追溯當年創建印社經過,光緒甲辰三十年(1904年)夏,唐時年19歲(應為18歲)與丁仁(輔之)、王壽祺(福庵)、吳隱(石潛)、葉銘(品三)等人,醞釀在杭州創建印社的倡議,外祖父李輔耀得知后,欣表贊同,將其西湖孤山的一處別墅連同花園(即小盤谷庭園)贈作印社社址,以促成其事。因李家花園傍依西泠橋畔,遂名“西泠印社”。

      三

      清以來篆刻大家如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齊白石、王福庵、來楚生、余任天等無一不是書印皆備,溶書法入篆法,以刀法傳筆法的高手,唐醉石亦名列其中。唐篆、隸、真、行無一不精,惜其一生書作因戰亂等散落各地或已遺失,現很難讀到他的書作全貌。

      唐醉石書法初習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后對王(羲之)、黃(庭堅)、蘇(東坡)以及魏碑墓志下過苦功。從他的行草題跋中可以看出其多種書體的功力和深厚的學問根基。隸書在唐醉石整個書法創作中,占很大分量。有資料載,唐醉石的隸書從《曹全碑》、《禮器碑》入手,對《張遷碑》、《封龍山頌》、《西狹頌》、《石門頌》等也有過深研。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史晨》《乙瑛》兩碑及其外祖父親傳。但他能吸取漢隸各碑之精華,突破前人藩籬,自出機杼。其書體有方有扁,運筆時粗時細,融會篆書的字體,行書的用筆,漢簡的韻味,獨具風格。唐醉石早年題寫的“斯文奧”和“西泠印社”隸書匾牌已成為印社勝跡。現存襄陽隆中諸葛亮紀念館隸書《前后出師表》,氣勢磅礴,令人景仰。

      正因有精湛的書藝基石,其篆刻藝術才達到了寬博、凝重、蒼樸、渾厚的境界,實現了“繼起應爭第一流”(唐醉石印語)的目標。

      著名篆刻家昌少軍先生對唐醉石之篆刻藝術發展軌跡很在研究,他認為,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開始學藝到30歲,廣泛吸收秦漢印、浙派。這個時期,唐臨摹與創作相結合,主要以浙派面貌出現。

      第二階段,從31歲至58歲,溶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面目。唐的職業(故宮顧問、印鑄局技正)與篆藝相系,時間和精力集中,篆藝趨于成熟。38歲(1924年)自定治印潤例,在北京琉璃廠之榮寶齋、秘閣等店掛牌刻印。

      第三階段,是唐醉石的篆藝高峰期,這個時期一直保持到唐去世前兩年??箲饎倮?,唐醉石遷居上海,曾手書“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積德子孫昌”隸書橫幅以自慰。其后六年是唐醉石一生創作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創作最豐,篆藝最精。

      唐醉石一生研究篆藝,弘揚印學,治印數以萬計,不僅篆刻藝術水準堪稱一流,在印學理論方面也有獨到見解。唐醉石的印學理論集中體現在他晚年撰寫的《治印淺說》中。雖然有記載的弟子不過十人,但受唐醉石篆藝影響的無數。他曾說,“治印切忌在風格上生搬硬套,應循序漸進,擇善從之。多看、多寫、多研究,加以勤學苦練,印學奧秘,自不難領悟。”當今印人多不明此理,有的拋棄傳統,追求險怪,甚至從摹仿當今某個“名家”入手,稍有模樣就忙于參賽、參展、自費出“專集”,如此舍本求末,難成大器。

      昌少軍先生認為,唐醉石篆藝風格鮮明,獨樹一幟,不宜稱為“浙派”,也不宜稱為“新浙派”,他更樂意稱為唐(醉石)派。

      作為一個篆刻藝術流派,其歷史淵源、藝術特色以及對印壇的影響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論證。無疑,隨著唐醉石印譜、著述逐步刊印,以及對他進一步的研究,唐醉石在印壇的影響將會更大、更廣。

      唐醉石印稿結集或入選集主要作品

      現代篆刻第六集:唐醉石印存 上海西泠印社出版

      唐醉石治印選集 湖北省文史研究館編印,長江出版社印行

      現代篆刻選輯第三輯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印

      當代篆刻選第一集 九龍邵華文化服務社出版

      近代十名家印選 韓佛之編

      現代印章選集 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國歷代印風系列 重慶出版社印行

      民國篆刻藝術 孫洵編著,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

      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篆刻卷 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

      二十世紀篆刻名家作品選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西泠印社社員作品集 西泠印社出版

      唐醉石專輯 印林第二卷第二期

      急就篇印譜 臺灣聯經出版公司

      唐醉石自用印印存 臺灣聯經出版公司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免费看大美女大黄大色,日韩精品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伊甸园在线观看国产|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老师办公室被吃奶好爽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视频网址| 国产在线短视频|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 | 调教羞耻超短裙任务| 日韩在线观看完整版电影|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久久精品日日躁精品| 青青草综合在线| 日本xxx在线|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 女同学下面粉嫩又紧多水| 偷天宝鉴在线观看| 99久久免费中文字幕精品|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播| 日本天堂影院在线播放|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一级毛片国产**永久在线|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3p视频在线看高清| 日本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影院|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激情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里番无修旧番6080在线观看| 性生活视频网址|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