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4-10-17
分享到:
邵一萍(1910—1963)浙江東陽人。著名國畫家。曾任湖南省湘繡研究所畫師、省藝術學院講師、省美協常務理事、中國美協理事、湖南省政協委員。作品有《梅竹》、《木棉》、《牡丹》、《茶花》等。
收藏界關注的才女畫家
邵一萍離開我們已經四十年了,人們一直沒有忘記這位總是充滿活力,有情有趣的藝術家,對她的作品收藏也一直是收藏界的熱門,不少人不惜重金為得到一幅邵一萍的真跡而不辭辛勞地奔忙,作假畫者模仿邵一萍的作品而獲得暴利。
邵一萍,1910年出身于浙江東陽的名門望族,別號萍廬主人,紫溪館主,自幼接受嚴格的傳統禮教和詩書畫藝教育,并隨其長兄著名畫家邵逸軒學國畫。按父輩的安排畢業于南京政法專科學校,仍癡迷于毛筆宣紙,陶醉在粉墨丹青之中,對近現代花鳥畫技法的傳承與創新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取得了成功。四十年代就在江浙一帶多次舉辦個人花鳥畫展。新中國成立后參加第一、二次全國美展和出國巡展,曾任湖南省文聯委員、省美協理事。
邵一萍抗戰期間結識當時在重慶國民政府監察院任職的湖南籍人士何漢文先生,后結為夫妻。新中國成立后邵一萍隨何先生在湖南從事藝術創作。因為何先生的各界朋友較多,因而結識不少書畫界人士。據說邵一萍向趙少昂討教學畫秘訣,趙隨口講了一句“你畫完一擔宣紙就差不多了”。她真的請人買了一擔宣紙在家里潛心苦練。宣紙畫完后,畫藝果然大進。雖然其中有巧合的因素,但邵一萍的花鳥畫能夠在當代中國畫壇有一席之地,與她對傳統花鳥畫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研究,大膽沖破門派觀念向當時褒貶不一的嶺南派學習,將浙派花鳥畫的靈秀蒼勁,與嶺南畫的透明灑脫結合,又受旅美花鳥畫家張書旅的影響,把山水畫中的氣勢與花鳥畫的情趣合為一體,使作品既氣勢雄渾,筆簡意賅,又滿紙生情,回味無窮,這與她廣泛探索和橫溢才氣是分不開的。
邵一萍畫的特點是以清秀見長,意境深,趣味足,有詩情畫意之美,有親臨其境之感。特別是所畫的鳥,更是精靈鮮活,充滿生命的激情。她熱愛自然生活,注重寫生,追求大自然中最有活力最有情趣的情景,梅竹、松樹、紅棉花等,蒼翠艷麗,生機勃勃。用筆老辣簡練,不拖泥帶水。筆力穩健恬靜,淡雅而有內涵,靈秀明快而有活力,一掃女畫家常有的脂粉俗氣和輕柔軟弱之風。
另外,在用色上她大膽采用對比強烈的大紅大綠,一般畫家畫不好就出現俗膩,而邵一萍不但處理得恰到好處,而且還有畫龍點睛之妙。她常在翠綠色的松林竹葉之中畫上一只大紅黃腹的綬帶鳥等,色彩關系處理得十分協調。色與色之間,色與墨之間的相互皴染都有獨到之處。比如紫藤、萱草、紅棉花就十分突出。在構圖上能虛則虛,該實則實,虛實處理和濃淡的變化十分精到,使畫面既有層次又有變化,在看似不經意間處理得十分完美,充分展示出中國畫的藝術魅力和她深厚的筆墨功底。
邵一萍的作品還有一個特征就是本人畫畫,丈夫何先生題款。何先生文學功底好,書法沉穩厚重,字體與畫面有珠聯璧合之感。在新中國成立前不少邵一萍的花鳥畫上有許多國民政府文人墨客的題款,于佑任先生就多次為邵一萍的畫題款。有名人題款自然畫展的規模和檔次就非同一般了。
邵一萍不但畫畫得好,人也是天生麗質。江南水鄉的滋潤與文化底蘊的調教使她談吐大方、氣宇非凡。才華橫溢的邵一萍在繪畫藝術和人生道路上辛勤追求純真和美好的時候,高血壓和心臟病卻陪伴著她,使她不得不常抱病堅持揮筆作畫,縱筆渲染樂而忘病,把真善美的境界和畫稿無私地獻給她所喜愛的藝術世界,獻給三湘大地喜愛她的藝術的人們。1963年7月邵一萍因高血壓引起心臟病,永遠停止了她的畫筆。湖南畫壇從此失去了一位優秀的花鳥畫大家,她將一幅幅美好的花鳥畫留在人們心中。今特推薦幾幅邵一萍的佳作以饗大家。《折枝花卉草蟲手卷》,此手卷是極為少見的邵一萍真跡,折枝花卉草蟲,兼工帶寫的手法,用色鮮艷而沉穩,小昆蟲個個畫得生動活潑。用筆古樸生動,線條流暢準確,虛實變化自然而有神韻,把邵氏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卷高、卷長、過卷以墨線勾勒、淡墨渲染,未上顏色,卷前有邵一萍同窗好友王超塵先生題“一萍墨妙”隸書四字。卷后有當時的省美協常務理事兼秘書長、著名書畫家莫立唐先生266字的楷書題跋,是對邵一萍藝術和該卷的肯定。從她手卷的畫風上看出當時邵一萍畫這幅作品時正在思考新的變化,想要表現更深層次的東西。所以許多對邵一萍不了解的人剛一看到這個手卷時就否定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其實未畫完的作品又有它另一半功能,可以從中觀摹作者的創作過程和繪畫時的技巧,反而是更加珍貴的,特別是這樣一幅六米多長的手卷。
《松樹綬帶》是邵一萍常畫的題材,一般用四尺整幅畫,一棵古松橫斜畫面,上部松枝回插畫面,松針古樸蒼翠,松桿枯鱗蒼勁,一只紅色長尾黃腹綬帶鳥側首彎足在古松桿上跳躍。大片空白使畫面顯得空靈俊秀,清韻高雅。邵一萍喜歡在松針中點上幾顆黃褐色的松芽,使畫面充滿生機,又使顏色與紅綬帶鳥色有呼應關系,天真而自然。
《梅竹》是邵一萍的代表作之一,六十年代初曾代表中國畫藝術在巴黎展出,北京榮寶齋曾水印出版。畫幅的右邊為三桿翠竹直挺挺地由下而上,用濕淡墨一揮而就,左邊畫一桿略淡的竹桿,也是一揮而就,上部用濃淡相間、大小自如的竹葉揮掃而成。靠右的中部有大小兩桿較淡的小竹搭配補充畫面的空白,中間一棵“之”字形的古梅相隔在竹林之間,使畫面豐富而不枯燥。幾朵怒放的紅梅掛在古枝上,顯得既清新又提神,意趣頓生,竹林的清韻與梅花的高雅相互襯托,前后呼應,生動自然,生機無限,回味無窮。此《梅竹》圖邵一萍畫過多幅,是一幅人見人愛的藝術精品。它讓人們從清秀的梅竹之中看出藝術的真善美,它把人們帶進一個率真純樸寧靜的美好的自然清涼世界,這也是一位美術工作者所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