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4-10-31
分享到:
柯藍(1920—2007)湖南長沙人,著名作家。曾任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副主席、湖南省文化局副局長等職。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不死的王孝和》《暴動》《風滿瀟湘》等。短篇小說《三打銅鑼》改編為花鼓戲《打銅鑼》,影響甚大。
我和柯藍先生
在一起的日子
柯藍先生是我的老師,又是我的忘年交。我有近五年時間和他在一起工作。在上海,在北京或遠去外地參加會議,參觀訪問,由于他平易近人、性格坦誠開朗,我們除了談工作、文學之外,也涉及人生諸方面。我發現他興趣極廣,常有出奇妙想,仿佛是個永遠生活在夢幻里的人。由于世事坎坷,困境中他少有朋友來往,但他和青年文學愛好者卻交往甚密,有找上門來求教的,有不少是通訊多年而不曾謀面的,先生至今從文六十多年,一直被包圍在青年朋友中。他幼年受他父親唐貽承老先生的身教言傳影響極深,唐老先生和當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熊瑾玎(熊是大革命時期地下黨中央總會計,重慶新華日報總經理)是莫逆之交,從小在家鄉辦教育,唐老先生古文造詣極深,他五歲即隨父習文,在學校作文經常被老師表揚,貼在墻壁上示范。柯藍先生和他同代人的作品相比有一個極顯著的特色,當他出國,在美國、在歐洲、在日本,有外國同行或記者向他談到他的創作道路,他總是一再說明,他是從中國長期戰爭和窮困社會中培育起來的作家,他的作品不能不關心人民和社會,所以有鮮明的傾向性,有極強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他的話獲得了外國同行們的理解。為此,柯藍先生在周游了許多國家之后,他深感中國的文化和文學還不被外國了解,他決定從1996年起要盡全力進行一些國際文化交流的工作(包括在海外設立機構,在香港注冊創辦《中國散文詩》雙月刊),為了這個總目標,雖然開展起來困難重重,但他愿為國際文化交流,鋪上一塊墊腳石,竭盡綿力。
綜觀柯藍先生的許多文學創作上的成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他的作品是先在讀者群眾中流傳引起轟動,才被名家、學者承認接受的。柯藍先生所創作的小說、散文、傳記文學、散文詩,以及少量電影劇本和兒童文學作品,都產生了上述的效應。他的成名作長篇小說《洋鐵桶的故事》,是先在群眾中風行,才被臨時請上邊區文教大會主席臺和一千多名文教代表見面,爾后被毛主席推薦,用軍調部的飛機送香港出版,波及國外。又如他寫的中篇小說《紅旗呼啦啦飄》,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作為國慶十周年的文學作品叢書出版。柯藍先生同時又是一位信奉讀者為上帝的作家,少兒讀物異常缺乏,青少年一代沒有讀物,而趨時作家又不屑為此。先生卻滿腔熱情,一連在上海少兒出版社出版了《霧海槍聲》、《王孝和的故事》、《馬戲團秘密》等少兒小說讀物,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強烈反響?!鹅F》和《王》的印數高達二十多萬冊,《馬》則被蘇聯馬戲團博物館收藏。而三十年后的今天,《王孝和的故事》仍被山花出版社收入“青少年經典著作叢書”,顯示了它的生命力。又同樣,先生發表許多讀者熱愛的中國散文詩,而文壇前輩如劉半農、魯迅、鄭振鐸、郭沫若、冰心等也都創作了許多優秀中國散文詩,這正是“五四”新文學運動從外國引進來的文學成果。可是后來散文詩向新詩和散文方向發展中道而衰。于是有些詩人,竟然公開宣稱中國沒有散文詩,對這一文體予以排斥,并冷嘲為易碎品??滤{先生為此深感不平,近十五年來,他倡導成立中國散文詩學會,并親任會長,為出作品出人才進行了一系列活動。在廣州珠海創辦對開《散文詩報》(可稱是有史以來全世界唯一專門刊登散文詩的報紙),后又在北京創辦《中國散文詩》叢刊,十多年的實踐培養了一批作品和作家隊伍。大家一致公認,中國散文詩是適應現代思潮的一種獨立文體,不是新詩和散文二者簡單結合,它有自身獨特的結構、意境和形式的科學規律??滤{先生在這方面創造性的貢獻(包括創作和理論研究)尤為突出,受人崇敬。
《柯藍文集》中還包括了他夫人王文秋女士的作品,文秋女士(1919.10-1993.2),他們夫婦相處近六十年,已屬金婚之禮。革命老人王首道在慶祝他們金婚之時,曾題有“風雨同舟,文壇共步”,并在慶祝他二人金婚時鑄成的銅像上刻有此題字,由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柯藍、文秋文庫”長期保存。中國作家中夫妻作家的為數極少,而像柯藍、文秋獲得如此成就的則無出其右者,中國作家辭典、華夏婦女名人辭典,以及蘇聯大百科中均收有其辭條。王文秋女士原攻美術,曾在杭州藝專攻讀,十七歲去延安,后入魯藝美術系,又轉戰參加賀龍將軍120師政治部,在日寇掃蕩通過敵人封鎖線時,誤傳陣亡,大后方杭州藝專曾舉行追悼會。全國解放后,他們夫婦同去上海,文秋女士曾任勞動報黨支部書記、社長助理、上??偣慕炭崎L、上海美術出版社編輯部主任、湖南電視臺副臺長等職。由于常陪同柯藍先生下農村,扎根生活,在尋找愛情和事業同步中,她毅然隨柯藍先生改行從事寫作,放棄了她二十多年對美術的追求,這是愛情的力量,當然也是愛情的力量使她寫出了許多短篇小說和散文并獲獎,特別是和柯藍先生共同創作了六十萬字的《風滿瀟湘》(后由她改編為電視劇)、《蘭鐵頭紅旗不倒》(長篇)和電視劇本《徐特立傳》。文秋女士不幸于1993年初去世,享年75歲。文秋女士去世,柯藍先生萬分悲痛,他寫了《走出死亡圈》及《風雨回首》(這是文秋女士去世后的三個月日記)的追悼文字,感情至深,催人淚下,實為當今罕見的心靈顫動的血淚文字。同時也是柯藍先生宣布把愛妻失去的時間奪回,走出死亡之圈的檄文。我懷著敬佩的心情,看到柯藍先生提燈夜行,戰勝孤獨,頑強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又重新煥發了他的第二個、第三個春天,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成就?!渡钲谕韴蟆酚?997年4月27日(星期日)頭版新聞,把柯藍先生列入“今晚嘉賓專欄”,并刊登了他的照片。還有一位報社的女記者寫了柯藍先生的專訪,在結尾宣稱:看到柯藍多年的人生光芒……我們不能不喜歡他!柯藍先生已經超越了自我,超越了年齡,已經進入了一個青春多夢的世界,和許多年青人同步共舞,同向未來。
柯藍先生最近寫的《柯藍獨白》,其中有“我的沉思是我的痛苦,我的微笑是我的孤獨。”一看就震撼了我的心靈,我忽然感到先生又登上了一個時代高峰,先生在凝視著未來的21世紀,并叩響了這個新世紀的心弦。我不能不愛先生的才華和折服先生精辟的洞察,他又為我們昭示了物質與精神矛盾的未來歡樂時代的隱痛……荷、比、盧華人作家協會會長林湄女士從遠洋來信說:“我喜歡這句話:‘我的沉思是我的痛苦,我的微笑是我的孤獨。’沉思,痛苦,孤獨是高境界有價值人生必伴的東西,接受它的人必是‘圣者’。”這是先生于1995-1996兩年中出訪美國、法國、德國、日本、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之后,于繁忙的講學、著文之余,新寫的散文詩。他此次出國訪問時間較長,且如此集中時間進行國與國、東方和西方的比較、思考,所以當我和柯藍先生于今年四月清明節,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散步時,滿目山清水秀,蘇堤上一株紅桃,一株白李,花花相錯,盡管當時他開懷大笑,但我已經感到先生比出國前已判若兩人,那笑聲,那眼神,我都會感到他處處顯示一種哲人的溫馨、豁達和莊重。
柯藍先生,祝你健康長壽,讓我們遙望相守,在一起永遠沉思,永遠微笑吧!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