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5-03-25
分享到:
“中國話劇誕生于1907年,我出生于1914年,可以說是中國話劇的同齡人。我這一輩子經歷了數不清的風風雨雨,卻從來不曾離開過話劇。我的生命是屬于話劇的,我愿做中國話劇最忠實的守望者。”這位比中國話劇年輕7歲的老人,是北京人藝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導演藝術家,與焦菊隱、夏淳、梅阡并稱人藝四大導演,被譽為中國話劇界的“活化石”。
歐陽山尊見證并參與了中國話劇百年變遷中許多里程碑式的重要時刻。追憶這位老藝術家的一生,如同翻開中國話劇的百年歷史。
歐陽山尊1914年生于湖南瀏陽,原名歐陽壽。從小就過繼給身為話劇藝術家的伯父歐陽予倩先生為子,生活在歐陽予倩先生身邊,深受中國戲劇藝術的熏陶,并對話劇藝術產生濃厚興趣。早在中學時代,就開始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話劇創作演出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后,一腔熱血的歐陽山尊毅然離開學校,和幾位同學一道參與到抗日救國的洪流之中。他先是輾轉到杭州,參加“五月花”劇社的話劇演出活動,幾個月后回到上海,考入浙江大學。此時,他已經完全癡迷于對戲劇的追求之中,他與金山等人組織劇社,在極其簡陋和困難的情況下,演出了《都市之角》、《雷電》、《油漆未干》等劇目。“九·一八”事變后,上海戲劇界、電影界、救亡協會等文藝組織有十多個演劇隊,歐陽山尊在演劇一隊,組織并參與演出了許多抗戰劇目,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反響。
像許許多多的熱血青年一樣,遠在中國西北的小城延安無時無刻不在召喚著他。為了心中的夢想,歐陽山尊從上海出發,輾轉到達西安前線,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后經多方努力,從八路軍辦事處爭取到一百元錢,購買了一輛舊自行車,正是這輛在當時來說算是很“先進”的交通工具,陪伴著他風餐露宿地奔波了800多里,于1938年到達延安。在這里,歐陽山尊被一種全新的生活深深吸引,他以高昂的熱情,投身到解放區的文藝工作。1939年,歐陽山尊結束了自己在抗日軍政大學的學習生活,毅然奔赴抗日前線,先是在八路軍120師戰斗劇社工作,后參加游擊劇團到敵戰區開展文藝宣傳。那時他們一共11個宣傳員和7個偵察員,每人一條槍30發子彈,帶著一架油印機和簡單的化妝品,每到一個村莊,就找個廟宇或土臺子,把軍被當幕布掛起來,然后派人到村子里動員群眾出來看戲,群眾來了他們就開始演出,演出結束就趕緊收拾攤子趕往下一個村莊。在幾十年之后他回憶往事時無限感慨:“那時真是年輕啊,心里總像是燃燒著一團火,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每次演出結束,老百姓給遞上一缸子白開水,往手里塞把花生或紅棗,心里就很滿足了。”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