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晏杰雄 時間 : 2015-05-15
分享到:
2014年湖南典型文學現象述評
從近三十年湖南文學的發展脈絡看,2014年對湖南文學復興是不平凡的一年。八十年代初,湖南文學一度締造了自已的黃金時代,曾獲得30多項全國性文學大獎,首屆茅盾文學獎六部作品中湖南就占有兩席,13部作品獲全國中、短篇小說優秀獎,短篇小說連續7年獲獎。當時以創作人才集體崛起和文學作品大量獲獎享譽中國文壇,被稱為文學湘軍,形成了現實主義、鄉土文學、現代主義三者彼此融合并行不悖的文學湘軍傳統。文學湘軍的強旺勢頭在八十年代后期走向衰退,長時期處于低落狀態,一直到新世紀才出現接續和回潮之勢。“雪散因和氣,冰開得暖光”。經過新世紀以來較長的一個沉寂期、潛伏期、醞釀期和生長期,2014年湖南文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臨界點,產生一批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文學精品,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徐遲報告文學獎等多項國家級獎項。小說在對個體命運和時代生活的真實描摹中體現出成熟的敘事藝術,詩歌在湖南文化的靈性和開闊的世界視野之結合中獨放異彩,散文在鄉土記憶和現場體察中呈現出個體日常生活的質感,報告文學在紅色歷史、革命文化和現實生活的三重書寫中弘揚信仰的力量,兒童文學在現實大地與動物牧場之上升起詩意想象的星辰,文學評論對本省作家作品的推介力度和深度明顯增強。在文學現象方面,一批文學新人閃亮登場,昔日文學青年華麗回歸,知名作家轉型和推陳出新,地方作家群大面積出現,湖南青年女詩人群漸成氣候,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形成陣勢,網絡文學創作在全國居領先地位,文學評論積極介入本土創作,出現新世紀以來湖南文學少有的興盛景象,文學湘軍傳統得到接續和發揚光大。
一、地方作家群大面積出現
2014年,湖南文學最典型的文學現象是地方作家群的大面積出現。所謂作家群,是指在整體上具有自足性、有機性和鮮明特色的作家群體,他們或者題材、風格、體裁相似,或者創作水準明顯高出同類地區,形成地方文學品牌,在文學界產生較大影響。地方作家群的大量涌現,標志著地區文學的豐饒和活力,是湖南文學創作走向全面繁榮的征兆。首先是“新文壇岳家軍”陣容華麗。九十年代岳陽曾以文壇岳家軍享譽文壇,新世紀岳陽作家薪火相傳,2014年出版多部長篇小說和兒童文學,在全國省級以上純文學期刊發表大量作品。僅以體現創作實力的中短篇小說而言,就有潘紹東、張逸云、舒文治、姜宗福、劉祖保、丘脊梁、孟大鳴、李桂龍、彭慶國、葛取兵等十余位作家在各大文學期頻頻亮相。此外,劉子華、周鐘聲出版了長篇小說,張靈均、葛取兵、孟大鳴、張憑欄、徐輝、孫霞在省級以上純文學期刊發表大量散文,魯櫓、李岡、葉菊如、曹利榮的詩作上了《詩刊》《詩選刊》等知名刊物,還有牧玲、毛云爾、阮梅的兒童文學,余三定、舒文治的文學評論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新老作家、各門類作家整齊發力,或者在鄉土生活和童年記憶中尋找詩意,或者目光飛越開闊水面融入世界文學視野,成果豐碩,發表級別高,形成令人側目的“新文壇岳家軍”現象。其次是湘西作家群持續發力。2014年,以田耳、于懷岸、張心平、黃光耀、黃青松、向啟軍、李萬隆、龍寧英為代表的湘西作家群堅持邊緣寫作和現代性探索,創作沉實而深入,取得不俗團隊成績。如田耳《天體懸浮》獲第十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黃青松在《花城》發表長篇小說,劉蕭《筸軍之城》被長篇小說選刊轉載,龍寧英出版民俗散文集《苗山夜雨》,于懷岸一口氣在《民族文學》《長城》《山花》等發表十余個中短篇小說,繼續保持著從邊城走向世界的文學格局。再次是梅山作家群悄悄崛起。在古梅山地區邵陽、婁底、益陽三市,肖仁福、周偉、龍會吟、肖世群、舒中民、賀輝軍、莫美、曾晨輝、吳中心、周偉、龍紅年、馮明德、張吉安、黃曙輝等作家2014年都發表了力作,賀輝軍、莫美、舒中民均在大型文學期刊發表了長篇小說,《散文百家》推出了“洞口散文作家群”作品專輯,系全省唯一一個參與全國散文聯展的縣份。他們的創作探觸生活的底部,具有深邃神秘的巫楚文化氣質,以地域文化為紐結連成風格獨異的梅山作家群。再次是衡陽詩人群正式命名。衡陽以洛夫為代表的現代主義詩歌傳統淵遠流長,詩歌創作基本與新時期文學同步,一直存在或隱或顯的詩人同仁群體,2014年《新世紀衡陽詩選》公開出版是我省詩界一個重要事件,洛夫、郭密林、陣陣、呂宗林、陳群洲、胡丘陵、冷燕虎、聶沛、劉起倫、張沐興、謝湘南、呂葉等42位衡陽實力派詩人集體亮相,標志著衡陽詩人群的正式命名,體現了衡陽詩歌的高度、厚度和文學史自覺。本年度衡陽詩人成果仍然顯著,在《人民文學》《詩刊》《花城》等著名刊物均發表了詩作。此外,以羅鹿鳴、鄧朝暉、談雅麗、唐益紅、劉雙紅、楊亞杰、謝曉婷、宋慶蓮、歐陽白云、張曉凌、張惠芬等為代表的桃花源詩群2014年繼續發揮純美的詩意和浪漫的想像,在《詩刊》《飛天》等大刊發表大量作品,成為湖南詩歌的富礦。以劉曉平、羅長江、石紹河、 石繼麗、謝德才等為代表的張家界散文作家群堪稱秀美山川的一個文學注腳,2014年獲第五屆寶石文學獎,入選中國散文排行榜和中國散文大系。以湯素蘭、皮朝暉、鄧湘子、周靜、熊婷婷、劉艷、卿前鵬等為代表的教育系兒童作家群2014年呈現興旺態勢,湯素蘭的“笨狼”系列、皮朝暉的“面包狼”系列等童話品牌得到延續發揚,鄧湘子追求兒童文學的純正性,相繼獲湖南五個一工程獎和中華優秀讀物獎,周靜出版了三部兒童文學作品集。由遠人主編的《拋物線詩叢》2014年出版第三輯,推出15位詩人的作品集,參與人數擴張為歷年之最,業已形成湖南一個有影響的“純詩”派群體,拋物線也許意味著詩歌的彈性和無限可能性,他們的探索對于開拓詩歌的藝術空間不無價值。由聶鑫森、徐秋良、戴希、劉紹英、伍中正、胡平、龍會吟、何一飛、葛取兵、劉向陽、陳子赤、王瓊華、白旭初、夏一刀、歐湘林、丘脊梁等組成的小小說作家群2014年發表了大量作品,獲得多項小小說權威獎,全國小小說筆會和全國德孝廉小小說大賽落戶常德,影響很大,使湖南成為小小說創作的一個重鎮。
二、文學黑馬與文學新人散點涌現
文學新人是湖南文學的未來,文學黑馬是湖南文學的希望。2014年,湖南文學另一個中興之象是文學黑馬與文學新人紛紛涌現。與以往不同,本年度黑馬或新人出現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無規則地散點出現,不論地域、不論出身,有群體性涌現和接連不斷之勢。這是湖南文學令人欣喜的景觀。永州女作家青蓖一年之內在《十月》《收獲》發表了兩個短篇小說,這兩個作品是在2014年省作協改稿會上被編輯看中的,成為這次改稿會的重要收獲。這位默默呆在湘南永州的女孩性格內斂,怯于與外界交往,沉緬于私人閱讀,小說更多的是向人的內心進行一絲不苛的發掘,主要寫一個小女人的意識流和心理感覺,以細膩的筆觸把人心深處的幽暗、復雜、微妙描摹得纖毫畢現,主題關涉女人與男人的關系、女人與自已的關系,藝術上顯得精致玲瓏,可謂從個人的小道抵達人類普遍的精神圖景。與青蓖的心靈書寫相對應,石門作家劉少一的小說多方位反映變動的城鄉生活,關注時代轉型中的倫理道德問題,體現了作家介入現實的強力。2014年他在省級純文學刊物發表五個中短篇小說和兩篇散文,超過十萬字,被《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轉載,獲“金盾文學獎”和“我們的中國夢”征文獎。成果豐厚,來勢不錯。他的小說內部包含不少原始生活材料,很具可讀性,但語言和表達仍不夠精辟,在藝術還有提升空間。懷化作家修正揚則努力在反映現實和藝術性之間尋找一種平衡,借助現代主義敘述手法表達當下中國的現實和人生,顯示了人性開掘的功力。這幾年相繼在《人民文學》《北京文學》《民族文學》發表了十幾個中短篇小說,小說集《家譜》2014年入選中華文學基金會“21世紀之星文學叢書”,躍進為湖南小說創作的中堅力量。謝小青、羅玉珍是兩位剛剛走出校園的年輕女詩人,創作成果已可與詩壇前輩抗衡,發表刊物檔次高大上,多次登上《詩刊》《星星》等一線刊物。2014年,謝小青詩集入選中華文學基金會“21世紀之星文學叢書”,被《詩探索》重點推介,羅玉珍在《人民文學》《詩刊》《詩歌月刊》《星星》等知名刊物發表大量詩作,迎來了自已的文學豐年。她們的詩歌寫作少年老成,敘事冷靜,意緒沉郁,富有精神深度和現實關懷,在80、90后作家中殊為難得,是閃耀在湖南詩歌天空的雙子星座。此外,2014年湖南還浮現三位創作實績可觀的兒童文學作家,張家界的鐘銳2014年在全國各地報刊發表100多篇童話,公開出版10余部童話故事集,創作數量驚人,展示了豐富的想象力,為小讀者傳遞夢想的能力。郴州的劉青鵬繼《曉魚水底城歷險記》之后,2014年又出版長篇童話《草叢森林的奇幻旅行》,塑造了幾個鮮活的童話角色,表達了對童年世界的關懷和敬畏,具備少見的思想底蘊和文學品質。懷化的江瑞云曾經從事純文學創作,起點較高,在文學性中包孕知識性,往往能把孩子由表層趣味導向知識和美學。2014年出版了。嗨皮鼠系列童書四卷,創造了一個備受孩子喜愛的童話品牌形象。這三位地方作家都是70后80后,熟諳兒童文學創作節奏韻律,還有廣闊生長空間,將成為湖南“教育系兒童文學作家群”之外一支重要生力軍。
三、“歸來作家”成為湖南文學靚麗風景
近年來,一批八九十年代嶄露頭角的文學青年在離開文學多年以后強勢歸來,蘊積多年的創作能量爆發,捧出一批向經典致敬的作品,在湖南文學界引發一次次震蕩,形成引人注目的“歸來作家”現象。一方面,他們大都經歷了世事滄桑和人生波折,有豐富閱歷和深刻體驗,看取生活的眼光更具穿透力;另一方面,他們從青年時代起就懷抱揮之不去的文學夢想,歸來就是為了圓夢,因此寫作更具純粹性與藝術雄心。劉克邦少年時期因一篇高考作文改變命運,對文學懷有感恩之心,做了幾十年行政工作之后在網絡上嘗試票友寫作,沒想到獲得廣泛好評,激發心中文學興趣,短短幾年創作了一百多萬字的散文作品,獲第四屆毛澤東文學獎。2014年,他出版作品集《心有彼岸》,散文集《自然抵達》榮獲第六屆冰心散文獎,躍升為湖南散文創作的領軍人物。他的作品抒情真切,寫實樸素,溫柔敦厚,體現拙樸美學和簡約之美,很好地承接了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的神氣。王青偉、吳劉維和譚純武三位作家被湖南媒體稱為“文學怒放哥”, 特指這批近年涌現出的年滿40歲、心懷文學夢想的中年作家。他們年青時曾是湖南文學新秀和“新湘軍”代表,這幾年攜帶得意之作強勢回歸文壇,展示創作實力與中年魅力,在文學讀者中激起文學大叔熱。2014年,王青偉出版永州三部曲之二《受戒》,以一個成人禮儀式回溯瑤族百年史,敘寫一個少數民族的寓言,并聯結起人類的普遍命運,富有歷史深邃感和原始生命氣息,藝術上完整單純,展示了豐沛的想像力,建構了一種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魔幻現實主義。吳劉維2014年發表中篇小說《無處可逃》,以長沙的老巷子為故事背景,以一個“三句半”的四人組合來書寫普通市民的英雄傳奇,作者繼續在講好一個故事和進行精神救贖中尋找平衡,具有筆記體小說的趣味性,但幽默的背后有憂思,殘酷的背后有溫情,絕望的背后有希望。舒中民早年是一位文學青年,發表多篇中短篇小說,后中斷寫作多年,2014年創作才力集中釋放,在《啄木鳥》雜志發表長篇小說《非常突圍》,獲鳳凰網首屆原創文學大獎賽長篇小說獎,他的小說情節生動可讀,又蘊含理想主義色彩。在國有大企業一線工作的張逸云近年拾起筆來重新創作,來勢喜人,2014年在省級純文學發表五個中短篇小說,計11萬字,長篇小說《山青月明》進入春風文藝出版社終審程序。他的小說取自現實題材和小市鎮生活,具有扎實的寫實功力,意境幽深,正邁進湖南實力派作家之列。潘紹東十七年前就在《洞庭湖》雜志發表小說,多年來堅持文學夢想,于近兩年才集中爆發,2014年短篇小說《歌郎》獲第五屆毛澤東文學獎,在《天涯》等知名文學期刊發表三個中短篇小說。他的小說敘事圓熟自然,透出濃郁的詩意和憂傷,注目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沖撞,深情記述絢爛楚文化的精神密碼,為即將消逝的民間文化唱一首挽歌。昔日文學青年不約而同華麗回歸,創造文學佳績,說明近年湖南已具有適合文學自由生長的文化生態,如同一個召喚結構,召喚廣大創作人才回到自已的精神家園。
四、知名作家轉型和推陳出新
知名作家對地區文學發展具有品牌意義,是衡量地區文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尺。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省份文學發展是否興盛,不是取決于作家作品的總量,而是取決于它擁有幾名全國一線優秀作家,取決于這些作家是否具有持續不斷的創作活力與自我更新能力。令人欣喜的是,2014年湖南知名作家沒有出現疲沓之態,而是繼續保持旺盛的創作活力,努力突破自我寫作慣例,尋求轉型和創新,推出了一批有影響的重要作品,為湖南文學創造了新的景觀。王躍文、閻真、何頓是湖南新世紀以來在全國有影響的一線作家,曾以他們厚實的作品支撐起湖南文學的天空,2014年三位作家不約而同地推出了長篇新作,成為湖南本年度重要文學事件或文化事件。王躍文推出長篇新作《愛歷元年》,擺脫了過去的官場小說題材,把筆觸指向社會轉型期中年知識分子的情感危機,帶出近三十年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這部小說是王躍文的成功轉型之作,也是他作為一個有高度的純文學作家的自證之作。小說從中華傳統文化基因中尋找精神資源,并在當代社會生活中進行創化,提出新的愛情倫理。無論在對生活細節的鋪敘、對人性深層的揭示、對社會風尚的嬗變、對傳統道德的回歸,都體現了作家本人對自我創作突破的有效實踐。閻真在蟄伏六年之后捧出長篇小說《活著之上》,繼續對知識分子精神拷問的主題,但這次開始把解剖刀指向自身,指向自已所在的高校知識分子群體,提出當代知識分子在這個物質主義時代如何安身立命的問題。小說首次深度揭示了高校內部的學術腐敗和高校教師生存的潛規則,尖銳地批判了高校知識分子的群體墮落。對知識分子精神問題的刻寫比以往作品更集中,更深入,更痛切,更發人深省,更具思想地標意義,可以說是一部當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啟示錄。何頓一度是中國新寫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忠實于自已的平民人生體驗,擅長對城市下層人們的“江湖生活”進行寫真式描摹,對商業化社會的欲望細節作原生態的反映。近年來開始關注時代、現實和意義,2014年推出長篇小說《時代英雄》,寫一名下海的知識分子在金錢和欲望的誘惑下一步步沉淪的過程,而主人公對自已的沉淪是清醒的,揭示今天的時代英雄是對過去英雄意義的消解。小說創作由生活摹寫層面進入精神批判層面,有意識地超越以往的零度寫作和原生態寫作。作為與新時期文學同步的著名現代派作家,步入老年的殘雪創造力仍然充沛,新世紀以來除出版多部長篇小說之外,每年都要在文學期刊發表數量可觀的中短篇小說,堪稱湖南文學一座不倒的豐碑。2014年殘雪仍在《上海文學》《花城》《作家》等純文學期刊發表十余個中短篇小說,她的創作始終保持一個純潔的精神維度,這些小說反復敘述關于歷險與復仇、破壞與重建的故事,把八十年代的靈魂冒險繼續往縱深推進,不過作家似乎越來越喜愛借助現實的殼和時代意象來表達精神主題。與殘雪類似,田耳作為一個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濡養的新銳作家,以往創作一度把人性和人的存在做為終級目標,近年來的小說創作似乎增加了現實血肉和現實倫理,寫得更加溫和與真切,真正融入到人間煙火之中。2014年發表中篇小說《長壽碑》,出版長篇小說《天體懸浮》全本。后者獲得第十二屆華語傳媒文學大獎,講述人精符啟明如何從一個地位卑下的輔警進化為佴城的房地產大佬,成為當地一個教父式的人物。符啟明這樣的人精來自湘西整體的生活,只在湘西文化的土壤中才能生長培育出來,作家終于落到真正的湘西人生敘述。謝宗玉2014年創作給人帶來驚奇,這個擅長寫鄉土散文和現實小說的作家捧出一部奇書《與子書》,看似是一部對青少年進行兩性教育的普及讀物,實際上是作家的個體心靈傾訴,反映了其人文主義取向和思想者角色轉換。馬笑泉近年來轉向長篇小說寫作,潛心體悟,致力于寫出具有人類性的本質主義小說。2014年發表短篇小說《長者》,講述回族阿訇用仁義感化染上惡習的教門的故事,從以往的凌厲敘事轉向平靜溫和,透出宗教的敦厚與神性。80后作家鄭小驢少年成名,2014年繼續良好的創作態勢,在《人民文學》《十月》《收獲》均發表了中短篇小說,有作品被《中篇小說選刊》轉載,可以說是他的大刊年,也是他的創作實力在持續上升的證明,作品中體現出清晰的文學史傳承和對嚴肅文學的執著追求。
五、“湖南青年女詩人群”形成陣勢
新世紀以來,湖南詩歌發展比較沉穩,但也相對沉寂,缺少能真正代表地方的標志性詩人。在波瀾不驚的整體格局中,卻有波光蕩漾的一片迷人景觀,那就是湖南青年女詩人的活躍創作。近年來,柴棚、鄧朝暉、談雅麗、葉菊如、拾柴,魯櫓、唐益紅、楊亞杰、宋慶蓮、謝曉婷、陳小玲、李速、楊蘭、謝小青、玉珍、青蓖等十幾位青年女詩人頻頻在《詩刊》《星星》《人民文學》《十月》等大刊亮相,在各類詩歌大獎賽中折金奪銀,被詩歌刊物作為重點詩人推介,入選各種權威年度詩歌選本,盡顯湖南女性詩歌創作的強勁實力和內在活力。行進到2014年,作為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青年女詩人群已形成陣勢。就個體而言,每個女詩人都具有相對獨立性,能以個體之身對全國文壇形成沖擊力。她們各自從自己的人生經驗出發,汲取古典和現代詩歌的營養,形成開放的寫作視野,要么深情歌唱腳下的土地與河流,要么細致打探個體精神世界的光亮,作品一般都具有相當的純文學品質和現實介入力量。就集體而言,這是一個強大而純粹的地方女詩人群體,陣容齊整,正當盛年,涵括湖南文學創作界的精英。以目前這個不完整的名單為例,有四人參加過被譽為詩歌黃埔軍校的詩刊“青春詩會”,有三個湖南省青年文學獎得主,有三人參加過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有兩人詩集入選中華文學基金會“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有一人入選《長沙九人詩選》,有八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而且具有很大年齡優勢,從70后、80后到90后均衡分布,最大的柴棚是1971年生,最小的玉珍是1990年出生,整體上充滿生機勃勃的青春創造力量。2014年,她們群體性崛起,創作獲得大面積的豐收。魯櫓、鄧朝暉、唐益紅、謝曉婷、陳小玲、玉珍都在《詩刊》發表了作品,魯櫓一年之內三上《詩刊》。在《星星》、《詩選刊》、《詩歌月刊》、《詩林》、《揚子江詩刊》這些刊物上發表作品的大有人在,入選各種詩歌選本已成為常態和普遍現象。其中90后女詩人玉珍在《人民文學》發表組詩,被《中華文學選刊》轉載。魯櫓一年之內三次登上《詩刊》,被《詩選刊》“最新力作展示”專欄和《 詩刊》方陣欄目重點推介。談雅麗獲得第二十八屆湖南省青年文學獎,詩作《斑斕之虎》被《新華文摘》第8期選載。考量近年來湖南女性詩歌創作興盛的原因,有幾個因素不能回避:一是開放的寫作平臺與寫作資源。網絡媒介時代打破了傳統家庭主婦的封閉性,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國內詩歌動態和獲取世界文學資源;高鐵時代的自由流動和遷徙打破地域局限性,為青年女詩人帶來新的生活經驗和多種文化體驗。二是浪漫熱烈的楚文學傳統。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屈原所開創的熱烈浪漫、奇崛瑰麗的楚文學傳統,作為中國詩學的兩大源頭之一,為湖南女詩人創作提供了強大的詩歌傳統和文學基因。四是山水地理培育的審美感覺力。湖南地處水鄉澤國,秀美山川為湖南女詩人培育了敏銳的審美感受力,對故鄉、自然與生活場景具有觸類旁通的詩意發現能力。三是湘女多情的文化人格。女性身份使湖南女詩人更多地承載了湖湘文化的靈性,對愛情執著熱烈,對精神世界傾心向往,情感體驗豐富而細膩,在文化人格上與詩歌的本源有契合之處。五是靜默純粹的寫作姿態。湖南女詩人的創作普遍體現湖南人的務實精神,認真待詩,安靜寫詩,堅持以作品說話;不張揚,保持低調,遠離詩歌江湖,在一些網絡詩歌事件上幾乎沒有湖南女詩人的參與。時代環境和內在基因都為湖南女性詩歌創作提供了良好生長條件,經過近十年的積累,湖南青年女詩人群已然形成陣勢,對湖南文學具有夯實內涵和展示形象的雙重意義。我們完全可以期許,這個群體中未來有可能誕生全國性的著名詩人,可以創造更多不可思議的文學奇跡,成長為湖南文學的特色品牌和新的增長點。
六、網絡文學創作居全國前列
湖南是網絡文學大省,湖南網絡文學創作以重量級的網絡作家、較高的藝術含量和數量可觀的創作成果全國占據領先地位,成為文學湘軍一支新的生力軍。一是網絡文學創作隊伍陣容強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從事網絡創作的作者約有400人,專職寫作占20%左右,年齡跨度從60年代到90年代,以70、80年代的為中堅力量。在中國作協確定的622人全國重點網絡作家名單中,湖南有38位,其中有中國作協會員6人。2013年天下塵埃和菜刀姓李2人通過首批網絡文學單獨評審通道獲準入會;2014年又有夢入神機、血紅、欲不死和一枚糖果4人獲準入會。2009年以來,通過各種途徑被送入魯迅文學院培訓的湘籍網絡作家17人,其中湖南作家網累計輸送學員12人次。從2013年起,魯迅文學院首次在傳統作家高研班特批網絡作家名額,每期選拔兩名網絡作家進入跟班學習,湖南有6名網絡作家先后入讀。在湖南省作協的推動下,近年來有30余名網絡作家入讀毛澤東文學院。二是湖南網絡作家在入選重要排行榜、獲取高級別文學獎方面呈比例高、數量多的趨勢。2014年發布的“第九屆網絡文學作家榜”中,湘籍網絡作家在前十強中占有兩席,夢入神機位居第五,血紅排名第10。菜刀姓李獲我國新聞出版領域的最高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其長篇小說《遍地狼煙》曾入圍第八屆茅盾文學獎80強,是迄今為止第一次接近茅盾文學獎的湖南網絡文學作家。2014年天下塵埃的《不能沒有你》入選中國作家協會2014年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他的《浣紫袂》和菜刀姓李的《遍地狼煙》雙雙獲評首都青少年喜愛的十部網絡小說。段小娟的《酒醉的探戈》獲北京市網絡文學作品大賽優秀作品。三是網絡文學創作成績斐然,呈現品牌化、特色化、精品化等趨勢。與其他省份相比,湖南網絡文學的作品在單個類型化題材上求新求精,充分展現了自身特色。2014年,湖南網絡文學創作在各種類型化題材上日漸走向成熟和品牌化,創作了一批數量可觀的網絡文學精品,既有傳播力,又有一定文學品質。成名作者夢入神機推出長篇玄幻題材新作《星河大帝》,血紅在網絡上重磅推出長篇小說《三界血歌》,菜刀姓李和流浪的軍刀的軍事題材創作成就斐然,賊眉鼠眼的歷史類題材寫作自成一派,星輝和初戀璀璨如夏花的都市題材創作緊跟時代風尚,黃曉陽、欲不死的官場題材小說引領國內創作走向,簽約寫手羅霸道的網絡作品熱度不減。湖南網絡文學創作的優勢,還體現在一批以傳統文學筆法寫作、致力于提高寫作品質的網絡作者,如野狐、天下塵埃、伍漢、段小娟等,他們一方面借助網絡平臺追求自己的文學夢想,一方面身體力行地改變網絡文學環境,以一個文學人的堅守向傳統文學致敬。四是湖南省網絡文學理論評論走在全國前列,在高校中更是名列前茅,中南大學文學院是全國網絡文學研究會和湖南省網絡文學研究會會長單位,擁有湖南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網絡文學研究基地”和一支實力較強的網絡文學研究團隊。10余年來,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級項目16項,完成網絡文學研究叢書5套,出版網絡文學研究專著43部,發表學術論文225篇,發展成為全國網絡文學研究評論重鎮。2014年,該研究團隊完成了《網絡文學五年普查(2009-2013)》,出版了理論批評著作《網絡文學100叢書》(1套7本)和《網絡文學變局》等。由首席專家歐陽友權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網絡文學文獻數據庫建設”被國家規劃辦鑒定為“優秀”成果,創辦的“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網”正式上網運行,讓湖南的網絡文學研究地位得到進一步凸現。2014年,湖南省網絡文學研究會舉辦了首屆湖南網絡文學創作研討會,開展網絡作家與評論者現場對話,創新了網絡文學理論批評的有效方式。
七、文學評論積極介入本土創作
2014年,湖南文學評論滯后于文學創作的情況有所改觀,一批本土青年批評家在成長,評論能夠及時跟進新作品和新現象,對本省作家作品的推介力度和深度明顯增強,對當下湖南文學創作的繁榮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當代作家作品研究方面取得了較為豐厚的成果。卓今等主編《解讀韓少功的〈日夜書〉》、譚五昌等主編《文學、人格與藝術堅守——譚仲池文學評論集》,余三定主編《生命的意義——劉克邦〈自然抵達〉評論集》,對三位湘籍作家作品進行了全面深入研究。龍永干的《權力場中人性的追攝與反思》對王躍文小說進行專業評論。周睿的《世俗生活的需要與人文精神的堅守與迷障》對閻真筆下的知識分子進行了探討。凌宇、龔旭東、劉紹峰、王泉、龍永干、張建安、王再興等評論家分別對譚仲池、田耳、馬笑泉、郭林春、向本貴的小說創作進行了專業的評論。晏杰雄的《向內轉與向下沉:2013年中國小說創作述評》掃描年度中國小說創作,把湖南本土作家作品納入全國文學發展格局。此外,季水河、趙炎秋、胡良桂、龔敏律、彭在欽、羅如春、鄭姿等學者還從敘事學、民族學、主題、主體、形式等維度,對莫言、賈平凹、余華、劉恒、遲子建、嚴歌苓、熊育群等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進行了深入評論。小說研究之外,易彬的穆旦、彭燕郊研究,吳投文的 “草根性”詩學和“新湘語”詩歌研究,程一身、周甲辰、趙飛的詩歌研究,章羅生的報告文學研究,均有開拓性進展。現當代文學進行整體研究取得較好成果。夏義生出版評論集《消費時代的文化鏡像》,對如何處理文藝和市場的關系、如何實現文學文化繁榮發展作了深度思考。余三定、周淼龍編著《何建明評傳》系中國第一部報告文學作家評傳。歐陽友權的《意義指向與價值承載》《網絡文學,為何寫作》等文章,闡述了如何處理網絡自由與文學擔當的關系。楊經建的《錢鐘書與昆德拉:存在主義語境中的共融與相通》等系列論文,探究存在主義與中國文學的內在關聯。譚偉平等主編《和平文化與戰爭文學》注目“和平文化與戰爭文學”的關系。趙樹勤、楊杰蛟、劉艷琳、聶茂等從女性主義視角,吳正鋒、何古、鄧一鳴等從地域文化視角,潘桂林、閆寒英、湯素蘭、任美衡等學者從讀者意識、職場類型、兒童文學、文學評價機制等視角介入當代文學研究。2014年,湖南還取得了幾項重要文學評論獎項。聶茂的論文《走向世界的中國新時期文學》獲第九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論文類二等獎。晏杰雄的專著《新世紀長篇小說文體研究》獲第九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著作類二等獎、第十四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被稱為“一份直觀而富有參照價值的新世紀文學地圖”。
進入新世紀以來,湖南文學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時期,文學力量在默默沉淀和更新,文學格局在悄悄重組和拓展,文學湘軍傳統在一種沉潛狀態中頑強延伸和復興,到2014年文學湘軍已顯中興之象,全省各地文學創作涌現許多令人振奮的新現象和新成果,彰顯當下湖南文學涌動不息的活力。這種中興之象的出現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推進作用。一是湖湘文化的涵養。作為湖南文學的文化母體,湖湘文化的源頭是原始文化和巫文化,具有野性活力和自然神性,與文學的本質有著內在相通之處,文學基因決定了湖南文學不會一直沉寂下去。二是全媒體的影響。電子媒介時代新媒體的普及、網購和物流的便捷,為今日湖南作家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公共信息平臺和交流平臺,即使身處偏遠之地,也可置身于一個世界性的文學場域,能輕易獲取最新文學信息和前沿文學書籍,無阻隔接納傳統經典文學、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和當下文學創新成果,這使他們的創作與文化中心作家基本處于同一起點。三是文學管理層的推動。2014年以來湖南省文學管理層勵精圖治,務實深入,尊重文學規律,關注底層作家,在服務理念上與時俱進,追求本土文學在全國文學格局中的位置,體現出本體性、時代性、全國性等新特征,為湖南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創作氛圍和生長土壤。當然,2014年湖南文學也存在一些發展中的問題,如全國一線作家的數量還稍顯單薄,文學和市場的關系處理仍有失衡,青年作家作品的經典氣質不夠,文學評論普遍缺少全國視野,文學活動本體性和主流性結合不夠,對底層作家的關注度和扶持力不夠,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有必要深入學習習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倡導經典化和精品化寫作,注入湖南血性精神和擔當意識,促進本土文學走出去和國際化,加強湖南文學評論建設工作等等。2014年各方面創作實績表明,經過多年平穩發展,湖南文學已經進入早春天氣,開始步入一個上升的快車道,湖南文學的未來值得期許。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