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時間 : 2015-06-17
分享到:
文壇的變動與文學的變化,既是文學的內因促動與自身發(fā)展演進的結果,也是所置身的時代與社會的強力浸染與外力推動的必然產物。因之,當代文化領域不斷發(fā)生震蕩,當代文學不斷發(fā)生變異,既難以避免,也不足為奇。但我們卻需要對于正在變化著的現(xiàn)實,具有切實的觀察與清醒的認識,對于已經呈現(xiàn)出來的問題,給予切實的關注與必要的思考。在這一方面,我們顯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就當前文學情勢與文壇狀況來看,我以為,有兩個方面的問題,比較顯豁,也比較重要,需要引起關注,值得加以探究。
第一,日趨分化的文學觀念需要強化其內核并形成主導。
這些年來,文學領域出現(xiàn)各種寫法,各種傾向,并在一些問題的看法上歧見甚多,不一而足,這背后其實是不同的觀點在作祟,不同的理念在主導。因此,文學的各種變化,說到底是文學觀念的變化??傮w來看,現(xiàn)在的文學觀念比之過去更加新異了,也更為多元了,但因為核心的文學觀,如文學的價值觀,沒有相對意義上的共識,因此在觀念層面上,處于核心地位的文學價值觀沒有占據主導的地位,起到統(tǒng)領的作用。所以,伴隨著多元與多樣的,一定是龐雜與繚亂。
簡單梳理一下即可看到,隨著文學的不斷變化,當下的文學場域,在文學觀念上已近乎于“群雄爭霸,諸侯割據”。在嚴肅文學或傳統(tǒng)文學領域,文學觀念已有的啟蒙論的文學功能觀,純文學的藝術本體觀,進化論的文學歷史觀等,就已經各自分離和分立,而新的文學群體、新的寫作追求,新的傳播方式,新的閱讀需求,又帶來類型化的文學觀,娛樂化的文學觀,游戲性的文學觀,乃至靠近商業(yè)化的文學觀與追求互動性的文學觀。這些觀念分布于不同的板塊,統(tǒng)攝著不同的群體,并主導著他們的文學活動,從而使得整體的文學既走向分野和分化,又呈現(xiàn)出多樣與多元。
黨的十八大報告用24個字,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3個層面,提出了反映現(xiàn)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育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中特別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xiàn)地體現(xiàn)在文藝創(chuàng)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確實,這種統(tǒng)領性和大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如何具體地內化于文學、文藝、文化領域,當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和切實解決的。
秉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聯(lián)系文學領域的實際,如何在文學活動中也建立起核心價值觀,以此來統(tǒng)領眾多的一般文學觀呢?我以為,在幾個關鍵元素上,可參照文學傳統(tǒng)或經典文學的價值經驗與已有資源,尋求有關文學看法的最大公約數,嘗試核心文學觀的建構。比如,思想價值的個性發(fā)見,典型形象的創(chuàng)意塑造,文學語言的詩性表達,民族形式的新異探求,真善美的和諧統(tǒng)一等等。還有在文學活動中,目前特別需要的,是回歸到那些最為基本的文學理念,先把這些原點與要素作為觀念整合的基點堅守下來。比如:作品是藝術的創(chuàng)造,是精神的結晶;文學是文化的積累,是精神的傳承;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自己時代的書記官。這不僅是文學的主要規(guī)律所在,而且是亙古不變的基本要義。文學的核心價值觀,一定是通過文學的形態(tài),審美的方式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價值觀念,并對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作品,文學生產和文學活動起根本支配作用的文化價值觀。尋求和建構這樣的一個能讓更多的文學人共同認同的文學觀,有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但卻是必要和重要的,是非做不可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第二,日益裂變的文學閱讀需要運用綜合的手段加以引領。
當下的文學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人們從各種資訊中都可有所感知,有所察覺。比如,2013年廣西師大出版社在網上舉行的“來說說‘死活讀不下的書’”的投票,經由近3000位網友的票選,最終,《紅樓夢》、《百年孤獨》、《三國演義》、《追憶似水年華》等世界級名著,名列“死活讀不下去的書”的前10位。盡管這次參與投票的網民主要集中在“90后”和“00后”,但他們所顯示出來對經典文學的厭棄與排斥傾向,卻不能不說是驚人的。
還有一些整體性的閱讀調查數據,也是讓人很不樂觀。有一個來自網上的一項有關國家每年人均購書量的數據:以色列是64本、俄羅斯是55本、美國是50本,而中國平均每人每年購書不足5本。閱讀的背后,是學習的態(tài)度,不愛閱讀,也意味著不愛學習。這種明顯落后的閱讀狀況,反映的是更深層次的問題。
文學閱讀的背后,是眾多的讀者。讀者是林林總總、形形色色的,需求也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就不同年齡層次的讀者、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來說,閱讀的需求就很不相同,閱讀的趣味也大相徑庭。一般來說,年輕的讀者更喜歡在閱讀中尋求宣泄與娛樂,文化層次不高的讀者,則更愿意在閱讀中尋找熱鬧與消遣。白領讀者,愿意在職場小說的欣賞中反觀自我,女性讀者,更愿意在愛情小說的品味中寄寓夢想。這些種種需求,或專于快感,或偏于實用,不能說不合理,不適當,但其中顯然也存在著高下之分,雅俗之別,而越是囊括了不同層次讀者的大眾化的取向,就越偏于“俗尚”,乃至“低俗”,這也顯而易見和無庸諱言。
近年來,還有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現(xiàn)象,是所謂“二次元審美”的興起與流行。“二次元”在日語中的原意是二維、平面,后來被用來專指ACG文化所構筑的虛擬世界,以實現(xiàn)與三次元所指涉的現(xiàn)實世界的對立。“二次元”審美中的世界,都帶有超驗性,人物都帶有“萌屬性”。在“二次元”利用萌化、少女化、擬人化的手段,軟化了現(xiàn)實世界冰冷的運行法則,帶有強烈的游戲感和青春烏托邦色彩。因為這個虛擬世界慰藉了他們的心靈,完全擺脫了現(xiàn)實中的主流價值觀,離開了現(xiàn)實中的種種壓抑、愁困,使得新的一代都陶醉于“二次元”審美的世界里難以自拔。
在“二次元”審美的背后,既有閱讀取向的逃離現(xiàn)實,耽于虛幻,又有媒介革命帶來的新的文化圖景與新的生活方式。這一現(xiàn)象在青年受眾中的廣為流行,勢必對傳統(tǒng)的文學與文化構成挑戰(zhàn)。如何在了解“二次元”的前提下,肯定其新異而有趣的元素,指出其虛幻與虛妄的一面,并使主流文化汲取有益營養(yǎng),強化藝術創(chuàng)意,以贏得大眾市場,吸引青年受眾,是一個絕大的時代課題。
文學閱讀看起來是文學傳播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其實是文學生產的終端所在。而閱讀本身,內含了接受、學習與教育的多種功能與多重意蘊。如果文學生產的這個終端是淺俗化的,那就使文學生產的意義大打了折扣,并給未來的文學發(fā)展在受眾層次與文化情趣諸方面,構成嚴重的限制和無形的障礙,甚至誘導包括創(chuàng)作與傳播在內的文學生產,向著淺俗化方向傾斜,并使傳統(tǒng)文學、經典作品更難以得到堅實的生存與持續(xù)的發(fā)展。因此,文學閱讀的問題,既關乎著文學生產,又關乎著文學大局,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視和切實解決。
(作者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著名文學評論家)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