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5-07-09
分享到:
真是有緣,在南京軍事委員會第三廳,蔣牧良與同鄉張煥之(張天翼)共事。兩位老鄉見面,有說不完的知心話,道不完的故鄉情。當時張天翼已是有名的作家,他問蔣牧良愛不愛好文學,蔣牧良說,他隨賀耀祖部隊攻克南京后,得了大批圖書,大多數是世界文學名著,也有一些社會科學著作。一有時間,他就讀這些書,幾年來,把這些名著都讀完了,有的還讀了兩三遍,作品中的人物和情節他都能說出來。他很想搞寫作,只是沒有動筆。張天翼見他讀了那么多書,生活的經歷又那么豐富,便鼓勵他拿起筆來。于是,一有空,張天翼就與他談寫作……在張天翼的具體指導下,他終于寫起小說來了。他每寫完一篇就請張天翼看,要他提修改意見。他比張天翼大5歲,卻把張天翼當成了老師。而這位老師在創作上對他是很嚴格的。每篇作品都是要他反復修改,改到他沒有辦法修改才罷休。真是嚴師出高徒。1932年11月,蔣牧良的處女作《高定祥》投向當時最大的文學刊物之一《現代》月刊,《現代》月刊從二三十箱同類題材的來稿中,經過精密的考慮和選擇,認為《高定祥》是最完美的一篇,決定予以發表。《高定祥》發表后,獲得了讀者一致的好評。認為是繼茅盾的《春蠶》后,又一篇寫農村生活的力作。魯迅先生對這篇小說很感興趣,并問及《高定祥》的作者是否還有新作問世。從此,蔣牧良寫作更積極了,僅一年多時間,就發表了《懶捐》、《夜工》、《賬米》、《當家師爺》、《銻礦上》、《三七租》、《干塘》、《荒》、《伙食尾子》、《雷》、《分家》、《吃壽酒》、《南山村》、《拂曉攻擊》、《強行軍》、《不壓秤的兒子》、《生死朋友》等20多個短篇和一部中篇小說《旱》,他以優異的成績步入了中國文壇。
蔣牧良的小說題材廣泛,多數是寫農民的苦難與抗爭。作品情節并不曲折復雜,卻能在短短的生活片斷中,寫出社會的尖銳矛盾。他不依靠夸張,而是注重寫實,通過對社會本質的深入觀察,精心選材、巧妙構思,寫出的作品生活氣息濃郁、含蓄且具有一種內在的諷刺力量,讀來意味深長。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