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湖湘人物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湖南省作家協會>毛澤東文學院>湖湘人物

    白誠仁

    來源:   時間 : 2015-07-24

     

    分享到:

      白誠仁(1932— )四川成都人。著名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挑擔茶葉上北京》、《洞庭魚米香》、《小背簍》等。曾任湖南省音樂家協會主席。

      尋覓音樂之根

      譜就時代強音

      ——記著名音樂家白誠仁二、三事

      雖然游子在他鄉

      他鄉也是我故鄉

      建設祖國大故鄉

      我要把青春奉獻上

      新千年頭一年6月18日,江南古城長沙正值酷暑之際,我和文藝報記者、《湘江歌聲》主編等同志相約來到著名音樂家白誠仁同志住宅。白誠仁同志簡單寒喧后,邊誦邊唱這首動人心魄的故鄉曲。他雖近七旬高齡,仍精神飽滿,嗓音圓潤,有力的手臂輕輕打著拍子,令人感到親切,倏然縮短了彼此的距離,將我們帶到了一種美好崇高的境界里。這首歌詞經白誠仁同志修改更具感染力,可說是他的心聲和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時,也表達了他從事音樂創作的志向和艱辛歷程……

      深愛湖南 扎根湖南

      白誠仁本是四川人,卻扎根湖南,唱出了湖南人民的心聲。

      白誠仁于1932年5月6日(農歷)誕生在四川,他還在娘肚子里時,40余歲的父親就辭世了。母親是廣東梅縣人,哺育孩子,艱辛度日。白誠仁自小好動,喜歡踢足球,兄長見他聰明睿智,教他學文學,學音樂。后來,經過刻苦學習,他考上了魯藝音樂學院。畢業后,他原本可以回老家四川,或留校工作的。但他熱愛民間音樂,曾志愿去云南、陜北等地。然而,當時任院長的李劫夫說:“毛主席家鄉缺少音樂方面的人才,希望白誠仁去!”白誠仁雖然對湖南不熟悉,未填這個志愿,卻爽快地答應了。他懷著對毛主席家鄉深愛之情踏上了南行的征程,并在湖南扎根安家,以湖南為自己的故鄉,辛勤創作至今。

      在湖南工作期間,1974年,文化部想調他去部屬中國藝術團作曲,當時江青還想搞個歌舞樣板團,曾要白誠仁到北京工作,白誠仁不肯去,幾經周折,最后達成協議,說:“放你回去,隨叫隨到。”白誠仁便回湖南了。1978年,中央民族樂團想調白誠仁去,又被他婉言謝絕。后來,音樂家呂驥又找到白誠仁商量,白誠仁借呂驥教誨自己的話回答:“你不是說,苗扎根大地,拔出來就死了么?”呂驥見他扎根湖南的決心不可改變,便笑道:“好呀,你拿我的話來反駁我,那就不調你了。”此后,北京還想調白誠仁去搞音樂理論研究,又被他委婉謝絕了。

      白誠仁看到湖南的名人們一個個離開故土,調往北京,不無感慨地說:

      “你們湖南人跑了,我四川人還留在湖南!”

      “你是最傻的人,沒有開放。”有人說。

      “‘傻’?我就一輩子‘傻’在湖南!”他笑說道。

      白誠仁放棄了一次次調北京的機會,將滿腔的熱情和智慧灑在湖南這塊熱土上。他不懈地攀山越水,足跡遍三湘,汗珠灑四水,苦苦地追尋著,追尋著,他終于很快悟出了——

      音樂藝術源頭在民間

      那個難忘的時代,

      那個難忘的日子啊!

      白誠仁與20余人去江華瑤寨訪問。

      一天晚上,白誠仁在禾場上乘涼,突然聽到好聽的瑤歌,音樂的敏感使他忘了跋山涉水的疲倦,他興致勃勃,尋聲打聽,原來是一個50多歲的老太太在唱《過山謠》山歌。

      白誠仁虛心地向那瑤族老太太學習,學她的瑤歌,并改成五重唱,再將這瑤歌搬上了演唱會,剛唱完,下面掌聲雷動,經久不斷,他便演唱了一次又一次。同樣一首歌,連唱三次,還依然一片熱烈的掌聲。那情那景,實在令人難忘。走下臺后,他心里十分激動,激動得睡不著覺,久久思索,終于悟出其中的道理:原來音樂藝術源頭在民間。只有學會老百姓的語言,演唱老百姓喜愛的歌,才能獲得老百姓的喜歡和贊揚。他立下決心,走好兩條路:一是學會群眾的音樂旋律語匯,提高自己的音樂素質;二是提高群眾的音樂欣賞水平。努力學習湖南民歌,從中汲取有用的養料,豐富自己的創作,這樣,感情溝通了,創作也就豐收了。

      白誠仁這次實踐收獲不小,回來后,他將這種感受與眾人談及時,當年劇團的負責人儲聲虹說:“好!我早就有這個想法,我支持你,支持你到群眾藝術土壤中尋覓豐富的創作源泉。”

      于是,白誠仁更廣泛更自覺地開始了藝術采風——

      為尋音樂之根闖湘西

      湘西這神奇的土地,這歌舞之鄉,是多么令人向往!

      然而,在20世紀50年代初,誰敢闖湘西?這可是土匪出沒的地方啊!那時,雖然祖國大地解放了,但偏僻的湘西山村,仍然有土匪作惡。

      為了尋覓音樂藝術之根,白誠仁卻以敢闖龍潭虎穴的勇氣去闖湘西。

      那是1956年的春末,白誠仁與另一男同志和女同志,一起去采風,恰巧,桑植縣還殘存兩男一女組成的土匪。這樣的巧合卻造成了許多的困難。

      白天,他們行走在群山峻嶺之中,遍地茅草,常有老虎出沒。傳說老虎只咬最后一個人,而且,它要吃人時,往往照人腦袋劃一個圓圈,如果人戴上斗笠,老虎的口再大也沒有斗笠大,老虎就不敢咬人了。白誠仁便打著紙傘,手握鐵桿,嘴里念著;

      “鐵桿來壯膽,敢把虎山闖。”

      他們跌跌撞撞翻過了五里方上的茅草山,老虎被他們嚇跑了,他們趕到山下的茅草房邊,想歇息一下,不料,30多頭狗一齊狂吠,把三個人團團包圍了。他們三個人就把油紙傘撐開,狗就不敢攏來了,白誠仁卻在后邊,用石頭打狗,可狗依然追一下又退幾步,又撲過來亂叫,白誠仁請老鄉趕狗,老鄉們不理睬。原來老鄉們錯把白誠仁他們當土匪了。他們三個人實在餓壞了,只好燒紅薯吃。

      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十幾支槍來了,持槍人問:“你們干什么的?”

      “收集民歌的。”白誠仁答。

      “有證件么?”

      “有!”

      當白誠仁等同志拿出證件來時,這十幾個民兵便不好意思地笑了。原來,老百姓懷疑他們是那漏網的三個土匪,那三個土匪也正好是二男一女,他們就報告了鄉政府,所以鄉政府派人來查問。查問的人知道是一場誤會,便笑說道:“你們來收金子的?”

      “我們來收比金子還貴的東西——收山歌!”

      這一舉動感動了村里鄉親們,鄉政府派民兵守夜,關照他們。《桑植報》還專門登了白誠仁等人收集民歌的消息,請沿途老百姓給予關照。

      此后,白誠仁曾幾上湘西,終于——

      在“背簍”世界“背”出了《小背簍》

      宋祖英的一曲《小背簍》唱紅了大江南北,可是,《小背簍》的歌曲里,卻蘊含著作曲家白誠仁同志的多少艱辛、多少心血啊!

      白誠仁執著地去湘西收集民歌,有一天,走到岔路口,不知路該怎么走了,遇上一個老百姓,便問:“大哥,去小溪鄉怎么走?”

      “你是不是白同志?”那人問。

      “是!”白誠仁困惑地點點頭,心想,“你怎么知道我是白同志?”

      原來這人是看了《桑植報》上的報道,猜想出來的,他便熱情地指點,并告訴他,龍虎山有個叫田玉桃的婦女,會唱很多歌。

      白誠仁等到龍虎山后,找到了田玉桃。田玉桃很熱情,雖然調子不多,但歌詞很多,白誠仁一一記錄。

      時值大雷大雨。

      次日回到縣城便聽說昨夜小溪鄉有土匪行兇,殺了人,縣里已派人去打聽他們的消息。白誠仁這才改變了主意,放棄了小溪鄉。而采訪茶山歌手戴福香,慶幸碰到了歌師傅,在她那里學了不少山歌。后來,在1978年桑植的一次山歌大會上,白誠仁用當地的山歌高聲唱到“20年來學山歌,山歌收了幾大籮,20年后又來學,山歌要用車子拖”時,臺下一片熱烈的掌聲。山里人都會唱山歌,尤其對儺愿戲很感興趣。白誠仁一路采集,一路走,90里路走完,山歌也全背了下來。

      有一次,白誠仁走錯了路,遇上一個小姑娘,向她問路,她說:“你跟我走,錯不了。”

      白誠仁跟她走了20多里路,那小姑娘幫他把書背在背簍里,她說:“你是大城市里的人,還到這里來工作。”

      “我是來學山歌的啊!”白誠仁笑道。那小姑娘欽佩地點點頭。

      另一次,在花垣縣,過溪時,碰上一位苗族婦女,她背簍里背著一個小孩,過河時因水深,怕孩子被水淹到。正在為難時,白誠仁就幫她把小孩接過來,讓小孩騎坐在自己的脖子上,苗族婦女把書包高高舉起。這樣,就順利過了河。他們走到大樹下,擰干水,白誠仁請她教唱苗歌。她教了一首帶嗚呵的苗族高腔山歌。唱山歌時,回聲四起,山山嶺嶺呼應,很動人,這便成了白誠仁創作《苗嶺連北京》的音樂形象依據。

      告別這位苗族婦女,白誠仁又往前走,遇上一位73歲的老婆婆,她未出過遠門,只看過電影,覺得外面的世界真是變化大。她說:屋子一排排跑(火車),房子一間間跑(汽車)。白誠仁感到老婆婆很有湘西人的特點,這個人物形象深深留在腦海里。

      在三岔路上,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小姑娘,去永順讀書。白誠仁跟著她去永順,一路上餓得出虛汗,“哪兒有飯吃么?”白誠仁問。

      “冇得。你冇吃飯?”

      “嗯。”

      “你身上有火柴么?”

      “有。”

      “有火柴,就餓不倒你。我有東西哪!”

      她身上帶有米粑粑,燒火烤米粑粑。白誠仁實在很餓了,吃得好香。

      吃完米粑耙,走一段路,她說:“我到我哥那兒,不招待你了。”

      她的靈巧的身影慢慢遠去,但她的形象,她的心靈美卻留在白誠仁的心里。

      尤其令白誠仁好笑的是,十幾個姑娘背著背簍去山外,買了冰棒放在背簍里,背回家后,一看背簍里全只剩下冰棍了。這些情景,這些活生生的人物活躍在白誠仁腦海里,于是,就誕生了《小背簍》的美妙樂曲。他深深感到,要創作出時代動人的優美旋律,必須廣泛汲取民間音樂養料;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

      熟練的技法是音樂創作成功的關鍵

      白誠仁廣采民間音樂的養料,三湘四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灑滿了他的汗水,豐富了他的創作源泉。與此同時,他又不斷提高音樂創作的技巧。他創作上演作品共計500多首,無不凝聚著他爐火純青的技法。

      1959年,白誠仁到韶山,看到一位老大爺來到毛主席故居門前停下來,就在門口唱山歌。白誠仁心想,老人有很多話要給毛主席講,無奈,這種情感無處傾吐,就在他家門口唱山歌,借以抒發自己對毛主席感激和愛戴之情。這一情景令白誠仁感動,于是,他巧妙地融會了城步民歌與衡陽山歌的音調創作了《挑擔茶葉上北京》表現人民群眾對毛主席的熱愛與自豪感。據悉,當年總政歌舞團方應萱給毛主席演唱了這首歌,毛主席聽了很高興,接見演員時,方說:“主席,家鄉人民很想念您,托我唱這個歌給您聽。”

      毛主席高興地說:“我也托你帶個信把他們,感謝他們。”

      白誠仁還以真摯純樸的情感,熟練的藝術技法創作了具有濃郁民歌氣息的《洞庭魚米鄉》、電影音樂《楓樹灣》、歌劇音樂《花燈》等許多歌曲、組歌及大型戲劇音樂,獲得了廣大音樂愛好者的高度贊揚。

      白誠仁不僅自己創作精益求精,而且還熱心培養了不少青年作曲家、歌手,如張育輝、曾園園等就是他的學生。

      “要創作出群眾喜歡的歌曲,必須要有生活,要有民族語言,同時還要有熟練高超的技法功。”白誠仁在回顧自己音樂創作歷程時坦誠地道出了自己創作成功的奧妙,足以發人深思。

      采訪結束時,正是暮色沉沉時分,我們依依不舍地走出他的家門。他弘揚湘楚音樂文化的事跡,總是撥動著我們的心弦,久久難以平靜……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免费看大美女大黄大色,日韩精品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伦理中文字幕| 日韩一区二区三| 国产女人18毛片水| 久久综合久久鬼| 911亚洲精品| 日韩在线观看高清| 国产大尺度吃奶无遮无挡|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aa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无遮挡很污很爽很黄的网站|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韩国电影禁止的爱善良的小子hd| 日韩a在线看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课外辅导的秘密在线观看| 无码av大香线蕉伊人久久| 午夜大片免费完整在线看|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男女一边摸一边爽爽视频| 欧美成人家庭影院| 国产精品无打码在线播放| 亚洲aaa视频| 青苹果乐园影视免费观看电视剧hd | 我把护士日出水了| 午夜aaaaaaaaa视频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本| 深夜A级毛片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区|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2015|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不卡网站| 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一国产一级毛片视频| yellow中文字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