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5-08-07
分享到:
柯藍先生是我的老師,又是我的忘年交。我有近五年時間和他在一起工作。在上海,在北京或遠去外地參加會議,參觀訪問,由于他平易近人、性格坦誠開朗,我們除了談工作、文學之外,也涉及人生諸方面。我發現他興趣極廣,常有出奇妙想,仿佛是個永遠生活在夢幻里的人。由于世事坎坷,困境中他少有朋友來往,但他和青年文學愛好者卻交往甚密,有找上門來求教的,有不少是通訊多年而不曾謀面的,先生至今從文六十多年,一直被包圍在青年朋友中。他幼年受他父親唐貽承老先生的身教言傳影響極深,唐老先生和當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熊瑾玎(熊是大革命時期地下黨中央總會計,重慶新華日報總經理)是莫逆之交,從小在家鄉辦教育,唐老先生古文造詣極深,他五歲即隨父習文,在學校作文經常被老師表揚,貼在墻壁上示范。柯藍先生和他同代人的作品相比有一個極顯著的特色,當他出國,在美國、在歐洲、在日本,有外國同行或記者向他談到他的創作道路,他總是一再說明,他是從中國長期戰爭和窮困社會中培育起來的作家,他的作品不能不關心人民和社會,所以有鮮明的傾向性,有極強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他的話獲得了外國同行們的理解。為此,柯藍先生在周游了許多國家之后,他深感中國的文化和文學還不被外國了解,他決定從1996年起要盡全力進行一些國際文化交流的工作(包括在海外設立機構,在香港注冊創辦《中國散文詩》雙月刊),為了這個總目標,雖然開展起來困難重重,但他愿為國際文化交流,鋪上一塊墊腳石,竭盡綿力。
綜觀柯藍先生的許多文學創作上的成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他的作品是先在讀者群眾中流傳引起轟動,才被名家、學者承認接受的。柯藍先生所創作的小說、散文、傳記文學、散文詩,以及少量電影劇本和兒童文學作品,都產生了上述的效應。他的成名作長篇小說《洋鐵桶的故事》,是先在群眾中風行,才被臨時請上邊區文教大會主席臺和一千多名文教代表見面,爾后被毛主席推薦,用軍調部的飛機送香港出版,波及國外。又如他寫的中篇小說《紅旗呼啦啦飄》,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作為國慶十周年的文學作品叢書出版。柯藍先生同時又是一位信奉讀者為上帝的作家,少兒讀物異常缺乏,青少年一代沒有讀物,而趨時作家又不屑為此。先生卻滿腔熱情,一連在上海少兒出版社出版了《霧海槍聲》、《王孝和的故事》、《馬戲團秘密》等少兒小說讀物,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強烈反響。《霧》和《王》的印數高達二十多萬冊,《馬》則被蘇聯馬戲團博物館收藏。而三十年后的今天,《王孝和的故事》仍被山花出版社收入“青少年經典著作叢書”,顯示了它的生命力。又同樣,先生發表許多讀者熱愛的中國散文詩,而文壇前輩如劉半農、魯迅、鄭振鐸、郭沫若、冰心等也都創作了許多優秀中國散文詩,這正是“五四”新文學運動從外國引進來的文學成果。可是后來散文詩向新詩和散文方向發展中道而衰。于是有些詩人,竟然公開宣稱中國沒有散文詩,對這一文體予以排斥,并冷嘲為易碎品。柯藍先生為此深感不平,近十五年來,他倡導成立中國散文詩學會,并親任會長,為出作品出人才進行了一系列活動。在廣州珠海創辦對開《散文詩報》(可稱是有史以來全世界唯一專門刊登散文詩的報紙),后又在北京創辦《中國散文詩》叢刊,十多年的實踐培養了一批作品和作家隊伍。大家一致公認,中國散文詩是適應現代思潮的一種獨立文體,不是新詩和散文二者簡單結合,它有自身獨特的結構、意境和形式的科學規律。柯藍先生在這方面創造性的貢獻(包括創作和理論研究)尤為突出,受人崇敬。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