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5-08-24
分享到:
蔣牧良,原名蔣希仲,筆名池沛、敬士、牧良等,1901年5月4日誕生于湖南省湘鄉縣楊家灘橋頭蔣家沖(今漣源市荷塘鎮)。從小家境貧寒,4歲喪父,靠父輩兄弟在寶慶 (今邵陽)合開一家綢布店維持生活。他5歲發蒙,一連讀了7年私塾,打下了較好的古文基礎。12歲時,他考上了縣城求實學校。離開了小山村,接觸的人多了,學的東西也多了。誰知,天有不測風云,1916年,他家賴以生存的布店倒閉,徹底失去了經濟來源,他再也無錢在縣城里讀書了,迫不得已,輟學到新化礦山謀生,當了個小職員。但志存高遠的小牧良心里想的還是讀書,于是苦攢了幾個錢,便回到學校。21歲時,總算在民治中學畢了業。
經過一段時間緊張的復習,第二年,蔣牧良又順利地考上了長沙雅禮大學預科。此時,他心里非常高興,暗下決心,要更加刻苦地學習,以掌握更多的知識。誰知,好景不長,入學不久,趙恒惕投靠北洋軍閥,對付譚延■,鬧得很不安寧;加上日本水兵制造事端,群眾紛紛起來反抗,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日愛國運動遭到了趙恒惕的鎮壓,學生再也無法讀書了!蔣牧良恨死了日本鬼子,也恨死了趙恒惕。可他還是要讀書,長沙讀不成就到武漢去讀,他打算入武昌師范。但等他到武昌時,師范的學生已滿,不再招生了。于是,他找到學校負責人,再三要求作旁聽生,得到許可后,在那里聽課一年。就這樣,蔣牧良時斷時續,讀了十幾年書,真可謂好夢難圓。青少年這段不平凡的經歷,對他的一生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
“秀才兵”的不平遭遇
天下烏鴉一般黑。武漢與長沙并無兩樣。軍閥、地主、惡霸,都是欺壓窮人的魔王。要與他們作斗爭,光讀書是不夠的。
1925年,蔣牧良毅然投軍常德熊克武部隊。部隊長官見他有文化,便動員他當文書。蔣牧良有些不情愿,他說:“我這高高大大的身材,手粗腳長的,是塊當兵的好材料,還是讓我背槍吧。”長官不依,讓他先干一段文書再說。蔣牧良只好答應下來。
不久,賀耀祖的部隊打敗了熊克武,蔣牧良便逃回了家。后跑到湘西投一地方部隊。部隊又要他當司書。不到一年,這支部隊也被賀耀祖改編,加入了賀部。賀部很快編為北伐軍獨立第二師,進行北伐。蔣牧良隨部隊打九江、攻南京、克徐州……一路打了不少勝仗。蔣牧良是一個硬漢子,靠本事吃飯,從不與人拉拉扯扯,吹牛拍馬,討好上層。因此,他在風氣不好的舊軍隊干了5年,最后也只當了個營部軍需。隨著時間的推移,蔣牧良逐漸認識到在這種部隊混,同樣是沒有出息的,他要另找出路。正當他一籌莫展時,見到報上登載的一條消息:南京訓練總監部招考司書。他便離開部隊前去應考,結果考上了。1930年春,他來到南京當司書。這里工作任務不重,他就利用空余時間讀外語,學習寫作。
1932年春,南京衛戍司令部成立。蔣牧良通過熟人介紹去那里當了收發員。誰知,那里很不安全,又調至軍事委員會第三廳副官室當司書。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