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遲美樺 時間 : 2015-11-30
分享到:
認識呂杰的時候,他遞來的名片上工作單位是湖南商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教授。他說,他是一個好好教書的老師,還是一個苦苦追求油畫藝術的苦行僧。教書是他安身立命之本,油畫是他追尋了多年的夢中情人。
如果不是穿著有些特殊,呂杰身上看不出多少藝術家的氣質。敦敦實實一粗黑壯漢,剃光頭。但他每每喜歡穿顏色亮麗的花格襯衣,破舊的牛仔褲、布鞋。認識七八年了,我們很少見面,只是他經常會把寫生油畫發到我的郵箱里。看他的作品,或抽象寫意,或逼真寫實,多是秀色山水田園,給人唯美浪漫的感覺。
前兩天,他來送自己新出的厚厚一本油畫集,說他第二天就要去太行山寫生了。問他為什么去這么遠,他說,這個季節,太行山的美是最有深度的。我只是說了一句“你們畫家都喜歡寫生啊!”這個一向不太善于表達的漢子居然侃侃而談起來:寫生是在探索“畫什么”、“怎樣畫”的迷茫狀態之下,回到自然,尋找色彩、造型的基礎訓練;寫生也是保持著長期磨刀的一種狀態,對形、色及材料技法的探索都是長期的,無止境的;寫生風景,重點是捕捉色彩,探索油畫語言與技法;寫生是在時間、空間、距離及光影之中,而畫照片和靜物是在靈動之外……
夜來細細翻看他的畫集,讀其畫,讀其繪畫感悟,不時被畫面或文字感染、感動。對于油畫藝術,原來呂杰竟然是個柔情萬千的癡情人。從當年邵陽大山里的一個懵懂少年,到如今過了知天命之年的教授,他都在做一個執著的追夢人。
在書中他說,年復一年,每天畫畫或寫書。畫在變,書也在變;畫中有書,書中有畫,不知何時終結。昔日作畫,今日不滿意。要寫出讓自己十分滿意的著作很難,30年?50年?不知何時才可成就,永無止境……
他說,藝術家之所以需要孤獨,是由于骨子里真與善的祈求。心靈在寂寞軀體中瘋狂尋求浪漫與詩意,寂寞是一種最佳的創造土壤,飄逸著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自我確認、自我整合、自娛自樂,激活人之潛能和創造力。有自我心靈對話,也有個性與神的對話,讓心靈寧靜、充實和滿足。我閉關在自己的小屋,飄浮的心享受孤獨,訴說心語,放飛心靈……
呂杰的油畫,來源于豐富的情感經歷、童年天性與記憶、少年印象與鄉村情懷。追求藝術個性,探尋表現形式,探索審美標準。回顧生活歷程,尋找美麗記憶,追憶童年之夢,盡情表達自我。忘我、忘世、忘形,只緣身在藝術的夢中。他說,我的人生歷程是一本書,藝術體驗是一幅萬里長卷,留下童趣記憶和成長歷程,留下美麗與錯誤的痕跡,藝術體驗在艱辛環境中磨練,藝術思想在審美中頓悟。不管是成為生前輝煌的畢加索,還是死后留名的梵高,或是無聲無息消失在平凡的藝術人生之中,火熱的心依然會在生活與藝術的不同時期燃燒,再燃燒……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