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6-01-12
分享到:
1.簡媛老師,您是怎么理解“空巢婚姻”的?
答:通俗地說: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過程。縱觀整個婚姻發展史,婚姻都是以男女兩性的結合為內涵。我這里強調的婚姻是以“一夫一妻制”為前提的。那么空巢婚姻,我所強調的是在這種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關系中,夫妻雙方中的某方因為死亡或肉體的背叛,精神的游離所造成的配偶角色的缺失而造成的婚姻空巢。
2.長期以來,一說到都市情感小說,我想到的就是房奴故事,婆媳斗爭,二胎時代、校園愛情,少有關注空巢婚姻的,您能給我們介紹下創作空巢婚姻的背景嗎?您的創作初衷是什么?
答:婚姻問題,如果要細致討論,估計窮盡一生,也討論不完。而我關注得更多的是這樣兩類人的婚姻現狀。一類人,他們或許是從事建筑、路橋、水電,鐵路、勘探等行業里的相關人士,為了事業,背井離鄉。還有一類人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工,他們為了討到更好的生活,遠離故土。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困難,如何安置妻兒。于是空巢婚姻不可避免地應運而生。
我的丈夫曾服務于建筑行業,我目睹了他們這個行業里一些人的辛酸與無奈。
我的家鄉地處湘中山區,地少人多,經濟不發達,光靠幾分薄地,無法改善他們艱難的生活狀況,于是青壯年男人紛紛外出打工,以此謀求更好的生活。
以上兩種情況所導致的“婦幼”留守問題相當嚴重。這一切的一切早已悄無聲息地將創作欲望植入我的心靈。
因此我寫了《空巢婚姻》這部長篇小說。
3.簡媛老師,空巢婚姻,是一個很普遍的現實問題。異地戀,外地打工的白領,異鄉漂泊的農民工,這些不得已兩地分居的配偶們,還有那些名存實亡,形成了一個個的婚姻空巢,您如何看待婚姻空巢的現狀?
答:無論愿不愿承認,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男女之間的信任感急劇下降的時代里,而且這偏偏還是個競爭壓力驟增、為了事業不得不搏命的時代。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曾經質樸平和的婚姻正在面臨著空前復雜的挑戰,如果說主觀上的“七年之癢”或者行動上的“一聲嘆息”都是自討苦吃,那么客觀上的兩地分居也許就更有點兒逆來順受的意思了,不過千萬別以為人人都受得了。2006年6月29日,一起慘案發生在蘭州市的甘肅農業大學校園內。在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后流動工作站進行科研的常欣,將“青梅竹馬”、“產后才兩個月”的妻子段小昱殺死在家中。通過媒體記者的采訪,了解該事件前因后果的人們都認為,婚后夫妻兩人在北京和蘭州兩地長期分居,因而感情產生隔膜,彼此猜忌是引發此案的主要原因。
《空巢婚姻》中的第三代女人胡靜的家庭,是這個時代背景下比較典型的一類空巢家庭。胡靜生于70年代,因為長期和她男人王國慶兩地分居。夫妻兩人,缺少了親密的身體接觸后,又不能在一起分擔身體的痛苦、生活的瑣碎,終究產生了情感的游離,這種游離恰恰是造成婚外戀的重要因素。婚外戀興許帶給人短暫的快感,可對于家庭來說更多的是痛苦。
4.《空巢婚姻》以三代女人的婚姻生活為主線,揭露了發生在主人公身邊的各種空巢婚姻,以及她們在各自的空巢婚姻里如何沉淪、迷茫和抉擇。你如何看待空巢婚姻帶來的傷害?
答:小說跨越半個多世紀之久,用一家三代女人相似的悲涼命運向讀者訴說著女人挑起家庭的重擔的種種辛酸和不易,深刻揭露了社會現實,發人深省——沒有相知相守,不能甘苦與共的空巢婚姻,何以為家?不管是因為喪失配偶而造成的婚姻空巢,或是因為情感的游離而造成的婚姻空巢,還是因為兩地分居造成的婚姻空巢,都從不同程度傷害婚姻中配偶的另一方。這種不同形式的配偶角色的缺失給婚姻帶來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婚姻中配偶單(雙)方的生理需要陷入重度饑餓狀態,二是孩子成長中角色教育的缺失。愛不是豐厚的物質和幾句“I love you ”所能解決的,實實在在的陪伴,才是真正的愛。誰都愛追求刺激。但最實實在在的,是自己的家庭,是你的家人。 隨著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尤其是從事路橋、水電,建筑、鐵路、勘探等行業,留守婦幼、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家庭的產生已經成為越來越受重視的社會現象。我之所以把這本書寫出來,也是希望處于空巢家庭當中的人更多關注這類問題,去思考。最終的目的也是呼喚人們回歸家庭,不管男性也好、女性也好,都希望巢不要空著。
5、簡媛老師,您這本書中的故事有具體的原型,素材來源于哪些地方?
答:我本人就是這種生活中的一個感受者。我的丈夫曾服務于建筑行業,我目睹了他們這個行業里一些人的辛酸與無奈。
我的家鄉地處湘中山區,地少人多,經濟不發達,光靠幾分薄地,無法改善他們艱難的生活狀況,于是青壯年男人紛紛外出打工,以此謀求更好的生活。
以上兩種情況所導致的“婦幼”留守問題相當嚴重。這一切的一切早已悄無聲息地將各種素材植入我的心靈。
6.我看到您書中有講到了師生戀的問題,對于漂亮的女老師如何把握與男中學生相處的度,這個您怎么看?
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這是一種無法回避的生理現象。無論如何女老師做為成年人,更應該主動擔當起引導與啟迪男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
7.我看到您的簡介中談到《空巢婚姻》在鳳凰網連載深受讀者喜愛,《空巢婚姻》出版后與讀者有過一些互動嗎?
答:2015年12月19日,在長沙,由湖南省毛澤東文學院和湖南省女直婦工委聯合舉辦了新書發布會暨讀者見面會。那天是錢鐘書先生逝世17周年的紀念日。會后,有些熱心的讀者主動給我發來短信。
今日女報編輯部主任:這幾天我認真拜讀了您的大作,空巢婚姻這個社會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抓得很好,而且三代空巢婚姻的差異寫得挺到位。而且在文本風格上也簡潔而不矯情,不似一般女作家的文字風格,挺好。
長沙讀者王平:真心為空巢婚姻點贊,老實說我出來高考后大一初那段時間瘋看過瓊瑤阿姨的書之外再也沒有接觸過有關婚姻情感類的書籍,簡媛的書確實不錯,能讓我一口氣看下去的書本身就不多了。
瀟湘晨報記者高亞洲:簡媛,我是很少看小說的,您這部小說應該是我這輩子僅看的幾部小說之一吧!通過這部小說能夠剖析到很多人的內心的真實的東西。比方說能夠讓妻子去了解丈夫的一些東西,讓丈夫也能了解妻子的一些想法。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工具。
8.這幾年初戀話題炒得比較火,您在書中也以《致橡樹》這首詩作為線索一直將初戀藏于主線中,您覺得初戀對于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答:初戀意味著什么。我以為有兩種可能。一是最初的美好與永遠也無法忘記的甜蜜;二是最痛苦的記憶與永遠也無法抹平的傷害。所以初戀是一把雙刃劍。
9.您對戀愛中的男孩女孩們,有一些什么樣的建議嗎?
答:建議談不上。只是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告訴那些熱戀中的男孩女孩們:異地戀,或兩地分居,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也不必去承受。生命原本如此美好,我們何必拘泥于外在的禁錮而選擇這樣的生活呢?愛了就大膽地相伴而行。
10.這本書主要針對的是已婚讀者嗎?那么未婚讀者適不適合去讀這樣一本書呢?
答:起初我對這本書的讀者定位群是:20-60歲之間,談婚論嫁的青年男女; 三十歲以上的已婚男女;生活在城市的女白領;身為婆媳的女人。可是前不久我接到一個十三歲女讀者的來信,她說這的確是一本好書,我已讀完。因此,對于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小說,刻意去定位自己的讀者群是可笑的。
11.您的書中有講到出軌問題,對于這類社會現象您怎么看?
答:一個男人也好,一個女人也好,你在婚姻之外受到了另外一個異性的吸引,給了你這種感情的微妙反應,你說自己完全不受這個誘惑?不可能,他肯定要受到誘惑的。受到誘惑,是不是要邁出出軌的一步,底下就有很多考慮。為什么?因為你實現激情,邁出這一步,在感情上會有一些滿足,可另外就有一些損失。是什么呢?也可能你覺得會傷害夫妻關系,也可能你道德上有不安,讓你心里覺得別扭,也可能你怕丟面子,影響你當官、當教授,也可能怕子女反對,總是有考慮的。所以,在邁不邁出這一步的時候,綜合的因素在和感情的誘惑做對抗,誰的力量大,就往哪兒傾斜。比如《空巢婚姻》中的胡靜,為什么她一直游離在出軌的邊緣呢?因為她心中一直有一桿稱。婚姻生活中的人們心中都會有一桿稱,這桿稱才是婚姻航向的指揮棒。
12.對于婆媳關系您怎么看?不少情感專家總是大談丈夫該起到調節作用,但是丈夫不也是處于兩難之中嗎?無論對誰都是拍不得打不得。
答:這其實是兩個女人同一個男人的戰爭。一個叫做母親的女人把自己兒的兒子含辛茹苦撫養成人后,被另一個叫做妻子的女人一鍋端走了。這滋味想想都不好受。所以戰爭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它的存在性。比如《空巢婚姻》中有這樣的描寫:不管自己多努力,她和婆婆都是“天敵”。而父親白寧對女兒胡靜的忠告:“與婆婆張淑英相處,凡事忍著點!”更是驗證了這一點。我們都知道:忍字頭上一把刀,不傷人則傷己!所以才有了“一碗湯的距離”讓婆媳關系更融洽的說法。兩個完全陌生的女人,突然成了親人,自然有它成長成熟的過程。我以為婆媳關系的好壞,還是取決于夫妻關系的好壞。如果夫妻之間多溝通,遇到事說事,不偏袒,不固執,不要讓“娘只有一個,妻子可以再娶”的觀點所左右。再說娘還有你爹呢!你得把娘交給她的丈夫去保護。
13.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在婆媳相處難的諸多問題中,有一個大家都頭痛的問題——兩代人對孩子教育的分歧,這個問題您怎么看?
答:男人們從原始社會起就肩負獵食大任,這是維護家庭穩定與延續的物質基礎。“狩獵”戰利品的豐厚程度,成了評定男人能力的標桿。因此,越來越多的男人摩拳擦掌地涌向“獵物”更集中的地方。城市如此,農村如此,這也是社會上形成各類貧富階層不等的留守兒童的原因。因此也衍生出許多留守家庭問題:沒有男人的潤滑,婆媳兩人相處難;兩代人對孩子教育的分歧更是導致婆媳矛盾激烈的導火線。比如《空巢婚姻》中,因為一包方便面引發的婆媳大戰。再有在農村,留守問題就愈發嚴重,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那些留守中又沒有大人監管的孩子,成了網絡的俘虜,從而導致更多的社會問題,比如《空巢婚姻》中胡靜家的保姆桂花嫂子的女兒就是被一個十多歲的留守男孩給玷污了,這是誰的錯,我們應該去譴責誰,懲罰誰呢?可即便這樣,孩子的傷害已經形成了。
14..您認為.現代社會形成婚姻空巢的原因有哪些?《空巢婚姻》所呈現的婚姻空巢主要分為哪幾類?
答:1.生存需求,男人背井離鄉。2.事業發展,男人長期奔波他鄉。3.情感受傷,被迫分居。4.觀念變化,享受空巢,周末夫妻,月末夫妻的涌現
《空巢婚姻》所呈現的婚姻空巢主要分為:因為喪失配偶而造成的婚姻空巢。因為情感的游離而造成的婚姻空巢。因為兩地分居造成的婚姻空巢。第三種情況是我在小說中著重表達的一種情況。隨著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尤其是從事路橋、水電,建筑、鐵路、勘探等行業,留守婦幼、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家庭的產生已經成為越來越受重視的社會現象。
15.您怎么看待精神出軌與肉體出軌?
答:肉體出軌有主觀與客觀上的區別。視意識清醒程度而言。而精神出軌純粹是一種主觀行為。過去人們習慣于把肉體出軌看成是十惡不赫,而精神出軌認為只是意淫罷了。事實上有些人精神出軌了多年也不一定有實質性的肉體出軌,而有些人肉體出軌了多年也不一定精神出軌。但精神出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肉體出軌。《空巢婚姻》中的胡靜以為自己只是肉體上渴望黃健對她的異性吸引,雖然她最終也沒有在肉體上屬于他,可她的精神早依附在他的身上了。黃健無故消失直接擊垮了她,也讓胡靜意識到自己真正愛上了他。這場精神戀愛的力量,大到將胡靜送進了精神病醫院。在白色的世界里,她開始尋找最初的自己,尋找回家的路。
16.在婚姻中,不同形式的配偶角色的缺失給婚姻帶來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都從不同程度傷害婚姻中配偶的另一方。這種不同形式的配偶角色的缺失給婚姻帶來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婚姻中配偶單(雙)方的生理需要陷入重度饑餓狀態,二是孩子成長中角色教育的缺失。
17.我看到您的書中寫到一個叫李嵐的女孩,她的身份是小三,這個故事里的小三看起來跟別的作品里的都不一樣。她是婚姻的破壞者,還是促使人們尋找幸福的催化劑呢?
答:李嵐是個缺少父愛的女孩,她以一種報復的方式愛著魏華,她這是一種扭曲的愛,因此也無法避免地走到了最后的絕情。至于小三,已經是時下如霧霾般無法逃避的一種現態。霧霾的出現讓生活其間的人們恐慌、不安,甚至因此而引發各種疾病。大家不喜歡小三,甚至痛恨小三,可小三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正如大家明明知道有些工業行為會導致霧霾一樣,可為什么無法取諦這類重污染工業呢,因為利益驅使。霧霾的出現讓我們渴望藍天白云,正如我們渴望相愛如初見,攜手白頭一樣艱難。可艱難并不是不可以實現。因此總有那么一些人會去堅守。
18.近年來咱們國家的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您怎么看?是婚姻太脆弱嗎?是誘惑太多嗎?還是在婚姻之內的人喪失了居安思危的能力?
答:我以為是婚姻觀念的不斷變遷,如今的婚姻負載了更多的期望和要求。回觀歐美劇《欲望都市》VS中國的《好想好想談戀愛》,我估且把它們歸為筑巢。再看《中國式離婚》,我把它總結為如何毀巢,再回到我的《空巢婚姻》—— 空巢。這三部作品分別從不同角度剖析各種婚姻問題以及它衍生出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借用《空巢婚姻》表達我個人的觀點:不管處于什么婚姻狀態的人,在追隨人物的悲喜時,都值得觀照角色思考自身。從作品中發現真實的自己,與自己和解,與這個世界和解。
19.簡媛老師,戀愛熱烈,婚后平淡,都是這樣子的嗎?現實生活中女孩子如何處理好這個落差問題呢?是不是戀愛和婚姻的階段不同,愛也有所遞減呢?
答:我想重復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相愛容易相處難。比如《空巢婚姻》中的男一號王國慶婚前發瘋般追求胡靜。婚后,當歲月的柴米油鹽直面時,他照樣有乏味的感覺。可你能說他不愛胡靜了嗎?我們都明白婚姻是需要經營的,可如果經營婚姻真的像經營一家公司一樣那么理性,也就索然無味。婚姻自有其無理取道的生存方式。我們無法說從不吵架的夫妻就是幸福的,我們也無法斷言經常吵架的夫妻就是湊合過日。基于此,我們無法去克隆別人的幸福生活,我們也不要輕意就說自己毫無幸福可言。
20.簡媛老師,《空巢婚姻》中設計跨度這么大的三代女人,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嗎?
答:或許與我曾經是老師的經歷有關。我以為家庭教育與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原生家庭。每個人身上的生命軌跡都逃離不了原生家庭刻下的烙印,有時甚至在無意識地復制長輩。《空巢婚姻》中的胡丫有意識地反抗,但卻逃不過實際的孤寡魔爪;胡靜有學識有素質,但也有跨不過的心理障礙,母親會間歇性的精神病發作,而她自己也遭受了抑郁癥的打擊。幸運的是,到胡靜這兒,她對自己反省得更為深刻,更多地從自身來尋找解救之道,而不是把自己拴死在男人身上。這樣就有了逃脫怪圈的可能。
21.聽說網上有讀者向您提出過一些尖銳的問題。比如有人在當當網上這樣說您:男人一直不在家,在外面偷吃還不準自家女人被人喜歡,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作者是男權主義吧。請問您是男權主義者,還是女權主義者?
答:個人觀點:《空巢婚姻》并沒有就出軌這一點去譴責誰是誰非,只是呈現了一種事實。
而我恰恰認為小說的創新在于打破了人們的一貫思維:男人一有錢就出軌,女人最后淪落為怨婦。如果說男人是一艘船的話,那么女人就是漿。沒有了船,漿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一艘沒有了漿的船,將永遠只能擱置,不能在婚姻的長河里遠行。于是乎說在婚姻中沒有男權主義或女權主義,只有船和漿的關系。
22.在您的作品中有些直抵人性需求的描寫,請問您為什么能寫得那么逼真,是自己的真實感受嗎?
答:我們在婚姻中都有自己的目的,只不過因為過于復雜和人為的神圣化而變得模糊了而已。在心理學層面,我們選擇婚姻的目的有五種,其中之一是性與繁衍。別跟我說你能滿足于柏拉圖式的愛情,他老人家是圣人,而很多圣人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不是正常人”。至少比較正常的圣人還是推崇性愛的必要性的,孔老夫子就認為嘿咻這事兒和吃飯一樣重要。婚姻空巢會導致婚姻中配偶單(雙)方的生理需要陷入重度饑餓狀態。人餓了要吃飯,這道理大家都懂的。
23.簡媛老師,您是湖南人,《空巢婚姻》出來后,引起了湖南多家媒體的極大關注,您覺得是您個人的魅力還是作品的魅力?
答:借此機會,我要感謝湖南省婦聯,湖南省直婦工委,湖南省作協,長沙晚報,湖南日報,湖南工人報、今日女報,瀟湘晨報,星晨在線,長沙新聞網,湖南省作家網,鳳凰壹力等相關媒體和老師們對我的大力支持。我想一部小說能否吸引讀者關注的最根本原因是文字的魅力,文字才是讓小說走得更遠的命脈。
24.您認為《空巢婚姻》一書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答:特點一:作者用一個女人的敏感嗅出了當今普遍存在而又被眾人漠視的婚姻問題:你的婚姻,空巢了嗎?特點二:《空巢婚姻》集結下鄉知青,空巢危機,留守兒童、大齡剩女等熱點關注的社會問題。
25.您的書跨了近六十年,60年來人們的婚姻觀念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造成婚姻空巢的原因也一定有所不同,您覺得時下人們應該如何去適應和調整自己來面對這變化多端的婚姻現狀?
答:在《空巢婚姻》中,所能讀到的不僅是關于婚姻的況味,更是每個被現實裹挾的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的人生百態。它既是關于家庭的寫實,也是關于人生的刻畫。從某種意義上說,空巢如你,亦如我,而從此書中,最大的價值在于,從中發現真實的自己,與自己和解,與這個世界和解。
26.您贊同婚姻中的女性有自己的事業嗎?還是應該主要靠丈夫,自己應該多照顧家庭起居相夫教子?
答:我理解的事業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女人回歸家庭或是走向職場都可以理解為在經營自己的事業。女人,無論是在事業中還是家庭中,都不能迷失了自己,只有找到真正的自己,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套用《致橡樹》里的詩句:如果我愛你,絕不像攀緣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須是你近旁的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霓虹。任何一個女人如果擁有這樣的心態,無論她回歸家庭或是走向職場都會擁有屬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
27.時下,周末夫妻正被一些年輕人所推崇,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答:有報道說兩地分居的“周末夫妻”正被一些年輕人推崇為“新時尚”,據說好處多多:可聚可分,收放自如,聚時小別勝新婚,分時充分擁有個人空間;既不彼此廝磨,又有牽腸掛肚,不至于寂寞難耐;讓人可以在“圍城”中伸出頭來吸點新鮮空氣,又能同時擁有單身的輕松自如和家庭生活的溫暖踏實。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有些人似乎想打破這一觀點,可得失自在人心。
28.在《空巢婚姻》中,您著墨最多的是出生于七十年代的胡靜。胡靜的空巢是社會資源更開放后的產物。小說中有著強烈的時代烙印:現在的70后80后甚至90后確實都面臨著事業與親人如何平衡的世紀難題,您能給大家一些建議嗎?
答:男人們從原始社會起就肩負獵食大任,這是維護家庭穩定與延續的物質基礎。“狩獵”戰利品的豐厚程度,成了評定男人能力的標桿。因此,越來越多的男人摩拳擦掌地涌向“獵物”更集中的地方。城市如此,農村如此,這也是社會上形成各類貧富階層不等的留守兒童的原因。胡靜的家庭,是這個時代背景下比較典型的一類空巢家庭。不管處于什么婚姻狀態的人,婚姻中的每個人都應該從中發現真實的自己,與自己和解,與這個世界和解。
29.兩地分居所造成的婚姻空巢,已經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據說您和您先生也曾兩地分居過,請問您是怎么經營您的婚姻生活的。
答:有人曾這樣質問過我:《空巢婚姻》中的三代女人為什么要堅守她們的婚姻。我說因為信仰。他接著問:她們信仰什么?我說:我所理解的信仰是一種執著的生活態度。或許我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執著生活態度的人吧。
30.竟如您在上面談到的“生命原本如此美好,我們何必拘泥于外在的禁錮而選擇這樣的生活呢?愛了就大膽地相伴而行。”可為什么兩地分居現象依然這么嚴重?
答:回答您這個問題,得牽涉到兩個關鍵詞:戶籍制度問題,生活成本問題。雖然戶籍制度問題在某些方面得到了適度釋放,可是教育資源,生活福利依然與之關聯甚重。哪怕是如《空巢婚姻》中事業頗有成就的王國慶,都照樣會考慮到這些因素對他的生活以及孩子的成長造成的影響。更何況千千萬萬個更普通的家庭呢?再有生活成本問題,似乎我們國家在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方面還不具備完善的保障體系,尤其是大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比如《空巢婚姻》中的男二號——社會精英黃健面臨經濟破產,妻子身殘的困境時,他選擇回歸最樸實的生活——回鄉下種菜,這貌似落魄,實則是在回應我們現在呼吁的“守護我們的家”。
再說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承擔起妻子當全職太太的經濟壓力,也不是所有女人有放棄工作回歸家庭的勇氣,尤其是面對婚姻極不穩定的當今時代,女人更是得在經濟上獨立。這是愛自己,也是愛家人的表現。
31.您認為婚姻空巢是當代才有的問題嗎?
答:并非如此。古詩為證: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建功立業是男人的職責,于是遠離家鄉求取功名成了男人的正常生態,這就造成了古代的空巢婚姻。比如咱們都熟悉的歷史人物呂后,就是有名的留守太太。另外就是生存需求。出外經商、服役(一個是兵役,另一個是徭役)造成了空巢婚姻。明朝小說《三言二拍》里有生動的描述。只是如今的婚姻空巢現象已經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32.在物欲橫流的時下,在各種貪婪的人性面前,您的這部小說既現實又具有時效性,可眼下人們生活壓力這么大,大家都喜歡看輕松愉悅的東西,比如快餐文化,您擔心過您的讀者群嗎?
答:讀者選擇讀什么樣的書,這是讀者的權力。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皆有它們的追隨者。可值得一提的是:我與本小說的關聯,不僅因為我是本書的作者,還因為我既是教師又是母親,既在教育一線工作過,又在商場奮斗過的多重角色,所以在《空巢婚姻》中,不僅有心理學方面的理念滲透,也隱含許多教育理念,更有職場的浴血奮戰經歷。因而那些在社會發展變革的經濟潮流中,為了賺取更多財富或是為了追逐事業的高峰,造成兩地分居的人們;或是因為情感的波折而造成心靈空巢的人們,讀完這部小說后,它將帶給你們一定強度的心靈震撼和警示,獲得更多關于挽救婚姻,治療婚姻空巢更有力的啟示。
33.在您的作品中,我們讀到三十年代出生的女性姚澡花為了生存,她成了村長的姘婦,您筆下的她是不是一個寄生蟲?
答:很多人都看過影片《阿甘正傳》。片中阿甘媽媽不得不跟校長上床睡覺,才讓阿甘跟正常孩子一樣上同樣的學校。這就是阿甘媽媽的實際行動,用行動去打動觀眾,讓觀眾深切體會到阿甘媽媽對弱智兒子偉大而堅定的母愛。片中阿甘母親最后對阿甘說過這樣的一句話: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沒打開之前,你永遠不知道里面裝著什么)阿甘媽媽就好象在暗示,沒生下你之前,我不知道你是個弱智的,既然我生下你了,我就得好好照顧你,盡我所能,讓你跟正常孩子一樣生活。這是我做為媽媽的職責。回到《空巢婚姻》,姚澡花是一個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她為了活命,為了讓自己的女兒活命,并保護女兒不受好色村長的侵犯,她奉獻了自己,難道姚澡花的行為不是一種偉大的母愛嗎?
34.關于知青文化,我們都不陌生。五十年代出生的胡丫費盡心機攀上了有回城機會的知青白寧。可回城后她并沒有獲得她理想的幸福,這是不在暗示人們,選擇婚姻時應該考慮門當戶對?
答:胡丫是紅旗下產的蛋,自我意識已經蘇醒,有著強烈的“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的抗爭意識。她認為自己的不幸是環境使然,于是費盡心機攀上了有回城機會的知青白寧,但城市并沒有讓如愿以償,城市生活現實與她的幻想之間的差距,造成她心理上極度的失衡。胡丫身上厚重的怨氣,使得白寧不再敢靠近她。于是,雖然婚姻存在,但她卻成了實際上的活寡婦。這顯然是一個悲劇,導致這個悲劇的直接原因就是兩人的觀念落差造成的。人們對“門當戶對”四字的理解更多傾向于金錢和地位方面,其實它是一種摸不著、看不到,但又異常強大的力量。甚至于就存在于交談時的一個眼神中。因此我個人覺的還是應該適當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35.一家三代女人的婚姻命運,您這樣設計,是不是在傳遞一理念——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力?
答:或許與我曾經是老師的經歷有關。我以為家庭教育與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原生家庭。每個人身上的生命軌跡都逃離不了原生家庭刻下的烙印,有時甚至在無意識地復制長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所以每一個婚姻中的個體的行為實際上組成了社會行為的百態。
36.您認為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中,父親扮演什么角色?
答:一個好父親在女兒的自尊感、身份感及溫和的個性形成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少女時期獲得父親關懷與支持的女性,會有較好的感情與性心理發展,成人后處理與異性親密關系的能力也較強。
在《空巢婚姻》中,主角胡靜的母親形同虛設,她幾乎是在父親的陪伴下成長的。
37.在《空巢婚姻》中有許多關于女人獨自承擔生活的艱辛場景描寫,您是以譴責男性的視角來寫的嗎?
答:我記得在新書發布會上,有讀者和我這樣交談過,他說初看《空巢婚姻》以為就是在寫空巢女人的哀怨,其實細讀之后,發現對男性心靈的探索以及對男性在婚姻生活當中的掙扎與反思也著墨不少。比如沉浮商海的王國慶,尋覓新愛卻又果斷回歸家庭的律師黃健,膽小怕事、貪婪虛偽的大學教授魏華,儒雅而堅毅的教育局副局長顏文清,以及學成歸國的80后好青年李昊林。在《空巢婚姻》中,所能讀到的不僅是關于婚姻的況味,更是每個被現實裹挾的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的人生百態。它既是關于家庭的寫實,也是關于人生的刻畫。從某種意義上說,空巢如你,亦如我,而從此書中,最大的價值在于,從中發現真實的自己,與自己和解,與這個世界和解。
38.有人說《空巢婚姻》類似于蘇童的《婦女生活》,您怎么看?
答:《空巢婚姻》與《婦女生活》的最大共同點都是以一家三代女人為主線呈現故事主體。不同之處《空巢婚姻》雖然以三代女人作為故事的載體,而其主體結構呈現的卻是婚姻生活的全部。尤其是在以三代女人作為縱向主線之下又隱埋著另一橫向主線——以胡靜同處時代的女人李嵐、蘇芬、張大炮、諾纖、桂花嫂子為代表來呈現社會各個層面的婚姻狀況,將空巢危機,留守兒童、大齡剩女等熱點關注的社會問題得到了極致的呈現。
39.是什么促使您啟筆創作《空巢婚姻》,也就是您的創作動機是什么?
答:(一)、源于發生在我表妹身上的一件事。
幾年前,表妹大學畢業,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重要的叉路口。出于信任,表妹來城里找我商量。她告訴我,她有一個相愛三年的男朋友,現在男朋友執意想去南方工作,而表妹的父母想讓她回老家考公務員。我問表妹:你愛他嗎?他愛你嗎?表妹說:是的,我們很相愛。
我說:那就一起去南方吧。表妹又說:可是我的父母已經老了,他們需要我的照顧。
我說:如果這樣,那就和男朋友分手吧。表妹說:不可能,我們很相愛。我無語。后來,表妹選擇留在家鄉參加公務員考試。第一年沒有成功,第二年沒有成功,第三年還是沒有成功。事業無成,男朋友也沒有如約回來娶她。表妹覺得自己窮途末路,絕望到割腕自盡。這件事對我的沖擊很大。表妹來找我,是因為我經營著一段還算成功的婚姻,雖然我和我的先生兩地分居多年。她希望從我這獲得一些證明,而我最后只給了她沉默。倘若我再耐心點給她分析一下異地戀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她未來可能要面對的兩地分居所要承受的巨大壓力,興許她會作出更理性的選擇。而我沒有這樣去做,現在追悔已枉然。
(二)、源于我聽到過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說,一個與丈夫兩地分居長達十五年的女人,前十三年一直如清教徒般守護著這個只有她和一雙兒女的家。后來,女人像是被洗腦了般,一反常態,發展到了性變態。每天帶不同的男人回家,而且從不避諱她那十二歲的女兒和十五歲的兒子。女兒從此變得異常內向,自卑到幾乎不與任何人交流。男孩則在看了自己母親和陌生男人的不雅行為后,有了性的沖動,出于好奇,男孩玷污了鄰居八歲的女孩。這個故事深深地刺痛了我。因為我的女兒快八歲了,我的學生剛好是十五歲的孩子。當人們在深深譴責男孩的母親的時候,我也想去譴責誰。然而這個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值得同情的可憐人,我的譴責顯得多么的疲軟無力。
就在我思考如何有效地幫助我的學生中的留守兒童的時候。又有一則新聞,說一個留守媽媽,不堪忍受獨自挑起日復一日帶兒女的辛勞,本該慈愛的媽媽,卻異化成殺死親生骨肉的惡魔,雖然是極端慘烈的個案,但留守家庭之殤不得不引起重視。
農村“老弱婦幼”留守是當今普遍現實,城市里類似于路橋、水電,建筑、鐵路、勘探等等行業,均存在相當嚴重的“婦幼”留守現象。如果流動人口享受不到基本權利,這些家庭還會因為個人流動被“分拆”。悲劇依然會繼續……
40.有人說中國男人的婚姻宿命就是在跌跌撞撞中回歸家庭,比如黃健,比如王國慶,您也是這樣認為的嗎?您覺得造成婚姻空巢現象的主要責任是不是在男性身上?
答:男人們從原始社會起就肩負獵食大任,這是維護家庭穩定與延續的物質基礎。“狩獵”戰利品的豐厚程度,成了評定男人能力的標桿。因此,越來越多的男人摩拳擦掌地涌向“獵物”更集中的地方。城市如此,農村如此,這也是社會上形成各類貧富階層不等的留守兒童的原因。
我只是用一個女人的敏感嗅出了當今普遍存在而又被眾人漠視的婚姻問題:你的婚姻,空巢了嗎?
筑巢辛苦,比翼守巢卻更難。于是,作為男人也好,作為女人也好,都面對著來自外界的誘惑,得承受心底的煎熬。
在《空巢婚姻》中我亦無意去譴責誰,只是呈現事實。當然我寄廣大讀者的期望是:不管處于什么婚姻狀態的人,在追隨人物的悲喜時,都值得觀照角色思考自身。
41.簡媛老師,王國慶和胡靜分別作為《空巢婚姻》的男一號和女一號,他們既是空巢婚姻的制造者,也是空巢婚姻的受害者。在空巢之外,他們都接受著各色的誘惑。但您在寫作時很克制,王國慶和梅菲菲,直到快結尾時才發生了實質性的男女關系,而胡靜和黃鍵之間,最出格的一次就是在別墅里親吻,卻始終沒有突破最后的底線。請問您如此安排的初衷是什么?為什么不讓胡靜體會一次偷情的感受?
答:因為王國慶與胡靜都生于七十年代。70年代的人對待婚姻已是百味雜陳,骨子里傳統與守舊,但追求個性的解放已成為其對感情生活的向往。他們既羨慕父輩的執子之手,與之偕老的畫面,又心癢于年輕一代的速食愛情場景。就像流行小說《心亂不已》描述的那樣,70后的婚姻是個銀樣蠟槍頭,看起來新潮有型,但經不起推敲,一有誘惑的火焰頂多發生個表層熔化。表面看禁錮胡靜于空巢,有傾向男權主義之嫌。細觀胡靜的成長經歷與愛情心路,她的選擇適合她的人性。幸運的是,胡靜她在婚姻中經歷了渴望、焦灼、矛盾、痛苦、反思的心路歷程后,終于從中發現真實的自己,她學會了與自己和解,與這個世界和解。這也是我們所有女性在追隨人物的悲喜時,要觀照角色思考自身。
42.人最難救贖的是自己,可您在作品中也暗示空巢婚姻中的男女:真正能救贖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是這樣嗎?
答:是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空巢如你,亦如我。此書中,最大的價值在于,從中發現真實的自己,與自己和解,與這個世界和解。
43.您覺得長久的婚姻會是幸福的婚姻嗎?
答:如果婚姻如同懶婆娘的裹腳布一樣,又長又臭,我覺得大家都不會喜歡這樣的婚姻。正如人們渴望相愛如初見那般,人們也同樣渴望與子攜手相伴白頭。不管處于什么婚姻狀態的人,在追隨人物的悲喜時,都值得觀照角色思考自身。《空巢婚姻》中故事最后展現的鏡頭是溫暖的,陽光的,充滿希望,也是對所有婚姻的善意祝福。
44.《空巢婚姻》有什么社會意義呢?
答:(一)、最現實的揭露。空巢婚姻的叢生,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我們每個人終究都脫逃不了時代的裹挾。在《空巢婚姻》中,作者更多地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主體性存在。
(二)、最真實的發現。在《空巢婚姻》中所能讀到的不僅是關于婚姻的況味,更是每個被現實裹挾的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的人生百態。它既是關于家庭的寫實,也是關于人生的刻畫。從某種意義上說,空巢如你,亦如我。此書中,最大的價值在于,從中發現真實的自己,與自己和解,與這個世界和解。
(三)、最執著的堅守。空巢之下,更多的是晦澀和黯淡。可我們依然能在《空巢婚姻》中看到更多人對婚姻的堅守,這種堅守區別于愚昧的從一而終,它更是婚姻內配偶雙方對婚姻的執著,對愛情的守護,我理解為信仰。
(四)最美麗的擔當。空巢十年的胡靜,她應該是一個婚姻的不幸者,可她沒有沉淪或變得頹廢,她在反省中變得理性與堅強,并從自身尋找解救之道。她主動義務下鄉,去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這既是擔當,更是大美。
45.簡媛老師,《空巢婚姻》出版后,深受讀者喜愛,請問您在故事情節的設計上有什么獨特之處嗎?
答:《空巢婚姻》是以時間來展開敘事的,時間在這里更像是一條繩索,將第一代和第二代兩個無辜的女人死死綁在困境的生存里,但她們卻看不到這一點,他們甚至看不到困境,他們只能感受到困境帶給她們的傷害。直到第三代女人的出現,才開始覺醒并自我救贖。小說同時還輔佐青春懷舊和社會現實兩大要素,以發生在西城這座中國典型中部城市為大背景,通過第一女主角胡靜的人物成長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其它人物的成長所引起的一連串的反應,投射出了三個不同時代處于不同階層的人們的價值觀和愛情觀,更是撞出了不少矛盾和火花。
故事的第一女主角胡靜是一位中學音樂老師,來自父母的婚姻問題讓她陷入了成長的瓶頸中。大學畢業后,她有意逃到另外一座城市工作,在那里,邂逅了高中同學王國慶,出于現實的考慮,胡靜和王國慶很快步入了結婚殿堂,隨著王國慶辭職南下經商,空巢的婚姻生活讓二人的感情發生了令人尷尬的變化,他愛她,卻不能陪伴她,她需要他,卻不能擁有他,當矛盾終于激化到難以調和的狀態時,她患上重度抑郁癥,他的事業陷入困境,新的矛盾又開始了。
應該說,這的確是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故事,女主角似乎總處在不斷的麻煩和矛盾中,她被同事排擠,被父母難以調和的婚姻關系弄得焦頭爛額,被學生家長投訴,被丈夫空巢,……但她依然堅強得像是一棵雜草。可這樣的她,也像是萬千人群中的我們,平凡著,也依然要勇敢著。
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麻煩。在這個麻煩里,我們每個人都被命運這張無形的網網住了不得解脫,正如同故事里的他們,從胡靜的冷漠,王國慶的固執,白寧的懦弱,胡丫的神經質,到魏華的決絕,黃健的現實,張淑英的狹隘,再到李嵐的自我,蘇芬的要強,還有張大炮的妒忌,梅菲菲的執著。
圣經上說人有兩種罪,原罪和本罪。在這個故事里,似乎他們每個人都有著,或有過一段難以饒恕的罪,但這,其實也是被放大了的生活。
46.簡媛老師,竟如您說的“空巢如你,亦如我”,空巢之下,婚姻生活更多的是晦澀和黯淡。您在給讀者呈現迥異的人性色彩時,如何把握角色的定位?換句話說就是如何設計角色才不至于讓讀者過于壓抑?
答:一波又一波的婚戀題材電視劇總是前赴后繼地吸人眼球,本故事正符合時下最新影視風。人物設計上,女主角胡靜性格雖然有些偏冷,實際上是讓好男傾慕的“暖女”。父母惡劣的婚姻關系,讓她過早品味到了人生的辛酸,但心底依然有一抹陽光,引領她追求美好和幸福。結婚十年,空巢十年,心路艱辛,但她最終還是把握住了自己的幸福。男主人公王國慶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太好,性格有些沉默,但越是普通的出身也越讓他更早地鍛煉了自己把握命運的能力。在建筑單位工作更是歷練了他沉穩踏實、有主見的性格,后來南下經商并創立了“達達建筑公司”,從此步步為營,沉溺商海,直到工地上發生工人墜落事件,他才突然醒悟,回看自已背離道德的足跡,他決定重新出發。
故事里,幾位配角也極為出彩,風度謙和的顏文清,充滿矛盾的白寧,前衛潑辣的李嵐,追求真愛有擔當的黃健,謹小慎微的王堅深,敏感多疑的胡丫,強勢精明的張淑英,聰明能干的梅菲菲,大嗓門直腸子張大炮等等,都為故事加重了厚度和層次。
47.據說空巢婚姻中的職場女性,更容易遭遇男上司的性騷擾,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答:從經濟角度來說,空巢婚姻中的女人具備兩大讓男人動心的優勢:一是已婚,可以事后一拍兩散,不用擔負責任。二是原本閑置的貨品,偶爾用用不必付出多大代價。所以即便你長得并不漂亮 ,因為你的婚姻狀況會讓更多的男人把你當成了手到便擒的獵物。從另一個角度講,男人走出巢的那一刻起,就把風險轉嫁到了女人頭上。所以婚姻是一個相守的過程。
48.當胡靜得知保姆桂花嫂的女兒被禍害后,胡靜想起了當今社會的一個重大問題——空巢。她想要下鄉去做心理輔導,企圖幫助農村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這體現了胡靜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時代擔當,很有積極意義。請問,你對農村普遍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還有沒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答:中國人,似乎有個很奇怪的傳統,一定要背井離鄉,一定要獨自拼搏才算成功;一定要離開自己的小鎮、農村,到大城市,哪怕做最苦最累的活,住最臟最差的地方,衣錦還鄉,才算成功?現在農村幾乎所有青壯年男人紛紛外出打工,說是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因此導致的“婦幼”留守問題,土地荒蕪問題相當嚴重。而今又是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農村的孩子已經可以便利地接觸到網絡,一些留守家庭甚至為了安撫孩子,主動幫孩子買了電腦,裝了寬帶。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當父母不能擔當起監管未成年孩子的責任時,就會導致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比如逃學,沉溺網游、過早體驗性生活,染上毒品……早先聽說過“城市里的空”這個詞,說的是城市里房子建多了,許多都空著,而今農村也幾乎成了“空城”,那里只有老幼殘兵。每次回到家鄉,看著那荒蕪的良田與禿山,兒時記憶中的青山綠水已成往事。是的,不可否認,農村的物質條件的確在進步,可人心在荒蕪。那些一年到頭見不到兒女的老人,那些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的孩子們,他們的心在荒蕪。《空巢婚姻》中出現的胡靜的擔當,正是當今社會正日趨壯大的有擔當的群體中的一個代表。時下,更多的人們已經開始在守護“我們的村,我們的家”。希望未來,我們的家鄉,山有良木,水有肥魚,土有綠菜,老人孩子不再孤獨留守。
49.在《空巢婚姻》中,當胡靜得知保姆桂花嫂的女兒被禍害后,胡靜想起了當今社會的一個重大問題——空巢。她想要下鄉去做心理輔導,企圖幫助農村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這體現了胡靜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時代擔當,很有積極意義。請問,你對農村普遍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還有沒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答:中國人,似乎有個很奇怪的傳統,一定要背井離鄉,一定要獨自拼搏才算成功;一定要離開自己的小鎮、農村,到大城市,哪怕做最苦最累的活,住最臟最差的地方,衣錦還鄉,才算成功?現在農村幾乎所有青壯年男人紛紛外出打工,說是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因此導致的“婦幼”留守問題,土地荒蕪問題相當嚴重。而今又是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農村的孩子已經可以便利地接觸到網絡,一些留守家庭甚至為了安撫孩子,主動幫孩子買了電腦,裝了寬帶。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當父母不能擔當起監管未成年孩子的責任時,就會導致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比如逃學,沉溺網游、過早體驗性生活,染上毒品……早先聽說過“城市里的空”這個詞,說的是城市里房子建多了,許多都空著,而今農村也幾乎成了“空城”,那里只有老幼殘兵。每次回到家鄉,看著那荒蕪的良田與禿山,兒時記憶中的青山綠水已成往事。是的,不可否認,農村的物質條件的確在進步,可人心在荒蕪。那些一年到頭見不到兒女的老人,那些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的孩子們,他們的心在荒蕪。《空巢婚姻》中出現的胡靜的擔當,正是當今社會正日趨壯大的有擔當的群體中的一個代表。時下,更多的人們已經開始在守護“我們的村,我們的家”。希望未來,我們的家鄉,山有良木,水有肥魚,土有綠菜,老人孩子不再孤獨留守。
50.簡媛老師,聽說您準備寫婚姻三部曲,是這樣的嗎?
答:對,是這樣的。第二部會從另一個角度去寫婚姻的百態,從而折射人性的百態。在空巢的婚姻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掙扎,而婚姻遠不止是這些。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