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遲美樺 時間 : 2016-01-25
分享到:
遲美樺
一檔熱播的電視綜藝節目改編成電影,大部分觀眾都會一邊質疑一邊掏錢買票。從“爸爸去哪兒”到“跑男”,再到最近上映的《極限挑戰之皇家寶藏》,綜藝節目改編成電影,動輒數億的票房。這充分證明了一檔足夠優秀的綜藝節目,同樣擁有足夠的吸引力,能把觀眾從電視機前拉到電影院里,這便是IP的力量。
《極限挑戰》的演員陣容即使放在真正的電影里,也堪稱“超強陣容”,由孫紅雷、黃渤、黃磊、羅志祥、趙麗穎等主演,故事脫胎自綜藝節目,講述幾位明星嘉賓在拍攝節目時穿越回明朝,成了小公主趙麗穎的準駙馬爺,但皇帝駕崩,再穿越回現代后,歷史已被改寫,而他們也變成了沒有身份的“黑戶”,為找回身份,6人被迫根據皇帝留下的圣火令尋找皇家寶藏……
劇情聽上去是不是很扯?不過,看過電影的人,大部分都說質量還算不錯,有觀眾表示“比去年的‘跑男’大電影好看多了”。
綜藝變電影,不再是一期加長版的電視節目,而是回歸到講故事的宗旨上。盡管它回歸得并不徹底。一切由電視開始,再由電影終結。電影并不需要為票房擔心,有綜藝前期積攢的大量粉絲,將成為電影版票房的堅強后盾。同時,為了減壓,花錢輕松買歡笑的人也將是票房的主力軍。當前中國的電影市場前景一片大好,好到無論什么樣的電影,只要你敢在大銀幕上放,觀眾就肯花錢來看。多請點明星,搞好宣傳,票房就能大賣。
回顧2015年綜藝熒屏,觀眾幾乎見識了中國影視藝人在真人秀節目中的集體井噴。連徐崢、陳坤這些純粹的電影演員都加盟了浙江衛視的最新綜藝節目《王牌對王牌》。和電影一樣,綜藝節目真人秀也是國內影視產業鏈上的一環,在走過最初的泛濫生長期后,專業化和規范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職業綜藝咖”會讓觀眾感到厭煩,而越來越多的演員在涉足真人秀后發現“其實也很難”。比如最近徐崢加盟《二十四小時》之后意外受傷,短期內大強度的拍攝讓他感嘆“這比拍電影還難”。也有越來越多的真人秀在制作節目本身就大手筆、大制作,在向高質感的電影大片靠攏。
“探究研發”電影新形式是值得稱贊的,但是要有業界良心。電影要有電影的樣,將電影做成綜藝的延伸,看不到誠意,拿不出劇情,吃老本,靠人氣來圈錢,這樣并不是長久之計,觀眾總有膩煩的一天。作為電影,看過之后總要留點什么給觀眾,如果留下的和綜藝節目時一樣,就不如“放肆”的在家里一笑了。
歌手唱到戲院,跑男奔上院線,型男挑戰極限。這種為中國電影市場特別短線訂制的“綜藝秀電影模式”能走多遠?一位資深電視人表示:“很多年后再回望真人秀電影,也許會發現它是中國影視工業化道路上的一種試驗,至于試對還是試錯,現在還無法下定論,需要經過時間沉淀后才能證明。”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