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6-01-27
分享到:
所有具有文學野心的作家,都不會安心講一個常規的故事,因為他們從骨子里有一個愿望:我一定要與眾不同,具有創造力的作家是不甘心以一個平常的姿態出現在眾人面前的。令人驚艷,引人關注,過目難忘,在文學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都是他們孜孜以求的夢想,至少,他們的心中有一個樸素的愿望:絕不愿意重復他人,因為創作就是無中生有,就是絕處逢生,要體現出一種創造力的極限。
《夜清涼》是徐瀾在文壇的第一次亮相,為此,她已經蓄積了四十年的人生經驗,可能還有一連串令人唏噓、惋惜卻無法挽回的失敗。但她一直在不斷地思考著,怎么樣把生活對她的“饋贈”,以文學的形式表現出來。
小說講述了一個關于當代中國現實的故事:周密犯罪團伙在時間作用下的命運。小說的第一部分(A)講故事,寫周密招兵買馬、創建娛樂公司、為黑社會洗錢,以及周密同女人,同江湖眾人的復雜關系;第二部分(B)人物自敘,交代每個人物的生活背景與成長經歷;第三部分(C)是女主人公陳蕾的追憶和懺悔。
小說分A、B、C三個部分,以三種視角出現,結構非常獨特。這是一部需要安靜下來才能進入閱讀的小說。有的地方要看好幾遍,每一遍又都像重新開始,一旦進入,卻讓人欲罷不能。以貫穿小說始終的女主人公陳蕾的經歷為軸心, A先寫中間時間段,寫出一個事件的發生,再悠悠地將過程、原因及人物的周邊關系一一道來。B才是這部小說的第一時間段,C呢,是不是第三時間段?不,它是三個時間段,即第一、第二、第三時間段的混合。這部小說不遵循時間線索,不按照空間排序,一看就具有現代主義小說的意味。
死亡、愛情,是人類命運最重大的主題,這兩大主題在A部的第一、第二節就相繼出現了,那么,情節還能往哪里走呢,也就是說,有一個人被殺死了,生活里難道還有比死亡更高的高潮;一開篇就描寫一對男女情人上床的話,以后還怎么談論他們的愛情呢?倒敘?不,它并不是一部倒敘的小說。小說的標題一般都是含糊的,不確指的。或象征、或隱喻,A內小標題的明確性與開篇的高潮寫法,都顯得不合常理。
A部有15小節, 7個主要人物在這個部分已悉數登場,每一小節的故事是完整的,但是整個故事,并沒有朝線性的情節發展。它重在表現人物的關系:周密與身邊女人的關系、身邊女人與女人的關系,周密同江湖眾人的關系,等等。它就像一幅幅斑斕的流動的畫面,給讀者這樣一種印象: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A并沒有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它的存在會讓習慣于尋找故事方向的讀者產生一種疑惑,直到他們繼續閱讀下去,才會明白:A具有一種開放性,等待著與后面兩個部分呈現的印象相對接。
B部是人物的內心獨白。內有九節,分布是:男女主人公各占兩節,觀察者(記者)一節,其余兩男、兩女各一節。從這個部分開始,徐瀾的敘述開始了奔跑,完全不受時空限制,甚至也不講邏輯與因果關系,而是人物的內心活動次第展開,人物形象因而具有了多層次的內涵。隨著人物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也仿佛看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審判,聽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吶喊。它的一個特點是,每一節有一個人物自述,每一節內又分若干小故事,在這些小故事上面,徐瀾精心地加上了一個小標題,并且精確地標注了時間、地點,尤其她還強調了人物在自述時的年齡。以加強現時感、當下性。
C部的人物只有一個,女主人公陳蕾,并出現了陳蕾的三個時間段:35歲、25歲、20歲。第一階段,在她35歲時,人生的挫敗與混亂、她對環境的妥協;第二階段,她25歲時的牢獄生涯,經歷人生失敗以后的洗禮;第三階段,當她20歲時,寫陳蕾與周密那難以自制的愛的激情、愛的痛苦與愛的迷惑。C有13節,這三個時段就像閃耀的光點,在其間不斷跳躍,此起彼伏。為了突出其中含混、迷離、恍惚的氣息,徐瀾沒有標注時間,讀者需要借助人稱變化來辨別每一個階段。當人物在內心獨白的時候,徐瀾使用第一人稱描述(25歲)。當人物出現一種對話形式時,徐瀾采用了第二人稱(20歲),當作者想要推進情節發展,描寫當下的生活,她采用全知型視角的第三人稱(35歲)。人的過去的意識會浮現出來與現在的意識交織在一起 ,這就會重新組織人的時間感。人物經歷和心理描述互為層次,情節好似引河,心理描寫好似水流,水流盈滿河道,充暢情節,構成了心理結構小說的模式。
整部小說,是A、B、C結構的三足鼎立,通過三種視角穿插敘述,情節相互照應,意在說明 “命運”、“時間”、“關系”、人性的“緊張與松懈”、“依賴與對抗”等元素。而C又自成一體,構成獨立的內部結構,C內有也三個時間段的交織。這個部分引領我們對女性內心豐富而神秘的精神世界進行深入的探幽,作一次次精彩的旅行。所以C也是一個講述女性經歷的故事。這個部分完全可以獨立成章,放在小說里卻也顯得水到渠成,渾然一體。
可以看得出來,徐瀾是有文學野心的,《夜清涼》是她的一次敘事實驗,她希望能夠變化小說的形式,抓住生活的本質,就像那些懷有信仰的朝圣者,不斷地向那個終極的目標靠近。黃仁宇說:“偉大的小說家,不外乎寫三種關系,男女關系,知遇關系,死神關系。”《夜清涼》是寫“男女關系”的小說,這個結構也體現了作者想要表現的兩性關系。
關于人性的描寫,作者無所顧忌地把她的才華揮灑了出來,文本顯得直率而充滿力量。就好像韓少功的評價:“徐瀾的感覺很好,她大膽地把真實的想法噴涌而出。”據徐瀾說,《夜清涼》里所有的細節都是有生活來源,有現實依據的。徐瀾敢于正面迎擊、把握,并向我們展示這些細節,這是一個大作家的品質。我想起奧斯卡·王爾德曾經說過:“一點點真誠是種危險的東西,而許多真誠絕對致命。”
長篇小說,其實就是時間的藝術,也是內部空間的藝術,因此,小說家也是建筑師。徐瀾就是一個很好的小說建筑師。在處女作里,大膽地追求先鋒、追求創新,是具有創造力的作家的一種本能。對處女作的探索,即可體現出作家最終的品味與天賦。徐瀾在貼近生活的開放性、不確定性、多層性、延伸性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她沒有受過現代主義寫作的訓練,她對結構的把握,恰恰表現出了她駕馭長篇小說的一種天賦。
在《夜清涼》里,我們可以看到徐瀾驚人的敘事張力,她的多角度的敘述能力,她把時間翻來覆去地折疊和穿插,不顧我們對時間的記憶習慣,她還采用以五分鐘為單位的節節倒敘形式,讓我們在閱讀里感覺新奇和有趣。當一個人試圖去了解、知曉一件已經發生的事情,他們在謎云里,獲得了只言片語的印象,然后一片一片地拼接,組合,重構,這就像我們在現實世界里獲得信息的方式,這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里對事件的認知。于是,我們的閱讀,變成了一次次思維的體操。文本摧毀了讀者在傳統閱讀中形成的概念、思想和期待,當我們讀這部小說時,如果你試圖連接情節,就必須讓你的記憶力與想象力經受住作家的考驗。
《夜清涼》以一件正在發生的事件為源點,通過觸發物的引發、人的活動、人的意識活動向四面八方不斷發散,并以顛倒、循環、穿插敘述往復交織,形成一種枝蔓式的立體結構。在表現手法上,蒙太奇的剪輯技巧,情節段落的交叉拼接,心理獨白的多重展示,時間與空間的跳躍,現實與回憶的流動,人物心理、思緒的飄忽變幻,現實情景、感覺印象以及回憶、向往等等的疊合,段落形式的離奇試驗,舍棄標點符號的長句使用,等等,都顯示出徐瀾作為意識流作家的寫作特性。盡管她極力將主題推向清晰與明朗,心理小說的意識流氣息卻揮之不去。
好小說就是好建筑,建筑師就是小說家本人。徐瀾,為我們搭建了這么一座獨特的、豐富的、迷宮般的、可以進去又可以出來的文學建筑,閱讀這本書,需要智慧、需要知識和耐心的準備,需要聯想、需要對話,需要和作者一起去領略生活的險路和人性的幽微,這些,徐瀾都做到了,讓我們感謝她這個好的小說家。
邱華棟: 當代著名作家、評論家、詩人、魯迅文學院副院長
此文刊發于《創作與評論》2015年10月下半月刊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