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胡光凡 時間 : 2016-03-11
分享到:
榮獲2015年全省優秀劇本獎的大型廣播劇《鐵檳榔》(李立平編劇),講述的是抗戰期間湘潭龍巖寺一群愛國僧侶組建“鐵檳榔僧侶抗日救亡隊”, 配合我黨湘中抗日武裝,大智大勇殺敵報國的故事。播放后,大受聽眾歡迎。
和尚乃六根清凈、代佛傳燈、以殺生為戒的出家人(古印度和我國泛稱沙門),他們會走上戰場,與敵人拼殺嗎?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確實有這等不同尋常的“奇事”。當年,周恩來曾為“南岳僧道救難協會”的愛國名僧暮笳題詞:“上馬殺賊,下馬學佛。”贊美的就是他們把殺敵救國和學佛修行統一起來,義無反顧地投身抗日救亡斗爭的壯舉。廣播劇《鐵檳榔》正是取材于這支特殊的抗日武裝的英雄事跡,其主要人物游擊隊長馬陽德的原型,即有史可稽的碧吾和尚。
鮮明的愛國主義主題和濃郁的地域文化——湖湘文化特色,是這部作品的最大亮點。愛嚼檳榔是湘潭人民一種流傳久遠的習俗,碧吾和尚愛嚼檳榔,常年掛著一串檳榔佛珠,外號就叫“鐵檳榔”。他老爸是湘潭一位馬家拳拳師,因路見不平,痛打為非作惡的日本浪人,夫妻倆慘遭對方毒手。老爸臨終把這串帶血的檳榔佛珠交給他,叫他去龍巖寺找覺悟大師,學好本領,報不共戴天之仇。碧吾和尚把國恨家仇永記心間,誓與鬼子血戰到底。他說得好:“家仇我可以忍,百姓有難不能忍,民族危亡關頭更不能忍!”“我們雖然出家,但出得了國家這個家嗎?抗日就是斬妖除魔!”這種“鐵檳榔”精神也就是中華民族的硬骨頭精神!它與“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英雄氣概一脈相承。
《鐵檳榔》編導借鑒長沙彈詞和說書的形式,娓娓動聽地向受眾講述這個發生在70年前的傳奇故事,主線分明,起、承、轉、合,環環緊扣,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通過曲折復雜的故事情節和生動、逼真的細節,比較成功地塑造了舍生取義的愛國高僧老方丈及其弟子特別是游擊隊長碧吾和尚忠誠、果敢、豪強而又足智多謀的聽覺形象。全劇說唱配合,主要人物的語言個性比較鮮明,主題歌有著濃厚的湖南花鼓戲韻味,各種形態的聲音美融為一體,有效地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審美效果。如作品在繪聲繪色地描述游擊隊在上方橋用鴨子大擺迷魂陣,緊接著精心策劃“檳榔節”,在同一時空里多色彩、多聲道、多層面的聲音,人為音響和自然音響,巧妙地協調在一起,相互烘托、映照,把戰火紛飛中舉辦的這場特殊“檳榔節”既熱鬧、歡樂又緊張、驚恐的場景和環境氣氛,原汁原味地呈現出來了,讓聽眾有如親臨其境。
龍巖寺老方丈與龜田討論佛法,嚴正譴責日軍濫殺無辜的罪行違背佛旨,龜田驚悉南下支隊已搶渡湘江時,氣急敗壞地下令點火將老方丈活活燒死。這位愛國高僧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南下支隊渡江的勝利,以滿腔碧血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抗日救國的凱歌,點燃了僧兵們更加熾烈的殺敵怒火!這,正是“鐵檳榔”精神最輝煌的顯現與升華,也是全劇的最強音!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