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6-08-03
分享到:
長沙城北,有一條河,叫撈刀河。一個美麗的傳說,三國時期,關公戰長沙,不慎將青龍偃月刀落入水中,周倉奮力為主人逆水撈刀,“撈刀河”因此而得名。
這河,像依附在星城巨人肩膀上的一條彩帶,輕盈、飄逸、堅韌、執著,經過一番彎彎繞繞、折折返返的艱辛后,既依戀不舍,又義無反顧,投身北去的湘江,匯入廣闊的大海之中。
在撈刀河畔,有一女士,年近花甲,衣食無憂,退休以后,本該自由自在、樂享晚年,但她不圖安逸,不甘寂寞,像那撈刀河里奔騰的流水一樣,孜孜不倦,一往無前,將滿腔的熱情和一身的心血傾注于智障孩子的康復之中。
她叫劉曉,2014年“全國助殘先進個人”、長沙市開福區博愛鳳亭家園的創辦者和負責人,這里的智障孩子都親切地稱呼她“劉媽媽”。
.
一、溫馨的家園
.
初夏之季,南方空氣既濕又熱。我們幾經輾轉,額頭冒汗,好不容易才找到博愛鳳亭家園。
博愛鳳亭家園,坐落在長沙市開福區金霞苑的東南角。這里緊靠京廣鐵路,貼近貫通市區南北的芙蓉大道,但由于地勢低矮,路基高聳,且處于小區的邊緣地帶,車輛、人員來往稀少,反倒給人一種遠離鬧市的偏僻、安謐、寧靜的感受。
這是一私人住宅單元,上下共三層樓,博愛鳳亭家園這租住于此。走進一樓,是培訓服務中心,既對外承接布草洗滌業務,彌補中心的費用不足,又培養和訓練智障學員,讓他們掌握基本生活和社會交往的知識技能。
中心面積不大,一百多平方米,一張大桌子,幾臺簡陋設備,上上下下前后左右一堆堆尚未洗滌和一疊疊已熨燙整齊的床單、被套、枕巾、浴巾之類的物品,把個空間擠得滿滿的。
一眼看得出,老師和學員們親密無間,關系融洽。兩三個老師在手把手悉心輔導,七八個學員按照老師的吩咐認真操作,將一件件需要清潔的床單分扯開對齊塞入洗燙機內,又將一件件洗燙烘干完畢潔白干凈的浴巾折疊好梱扎打包,一絲不茍,井然有序。學員們工作認真之態度、操作熟練之程度,簡直與正常人毫無區別。
在沒有空調且場地逼仄的環境下,他們似乎對天氣的悶熱、勞動的辛苦毫不在乎甚至是毫無感覺,在機器聲的伴奏下,喧鬧聲、笑聲、歌聲不斷,快樂和幸福寫在他們的臉上,飄蕩在整個屋子空間……
很不湊巧,我們要采訪的對象,劉曉主任出去辦事了。李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把我們帶到二樓,搬過凳子,泡上茶,通過電話聯系后,告訴我們,劉主任馬上就回,請我們坐下等一等。
環顧四周,仔細打量,與一樓相比,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色”:同樣面積的房子,被隔成一大間和兩小間。一大間是活動室兼陳列室,兩小間分別是主任和老師辦公室。
活動室兼陳列室里,南邊墻上張貼著《博愛鳳亭家園發展歷程圖》,從左至右,從2009年到2013年,分別介紹博愛鳳亭家園成長、發展歷程和成果,記載詳實,圖文并茂,一目了然,充分展示著家園主人對助殘事業的一片忠心、一股熱情和一份信心。
緊靠北墻,豎著一排玻璃展示柜,柜子上下分成若干大小不一的方格子,方格子里擺滿了花花綠綠、形形色色的手工藝品,可謂千姿百態,琳瑯滿目,有造型別致的盆景,有豐富多彩的畫板,有活靈活現的插花,有惟妙惟肖的“紅蘋果”……
李老師介紹,這些手工藝品都是學員們在老師的精心輔導下親手制作。我拿過來一只“蘋果”,仔細觀察,反復欣賞,做工精巧,形態逼真,太精致了,太美妙了,真不敢相信,它出自一個原來連生活自理都成問題的智障孩子之手。
李老師告訴我們,早在2009年9月,劉曉主任從開福區疾控中心退休以后,就自己籌措資金,在市、區兩級殘聯的支持下,辦起了“開福區荷花池社區智力殘疾人訓練服務中心”;2012年10月,訓練服務中心搬到了現在的金霞苑鳳亭社區,更名為“開福區博愛鳳亭家園”。5年來,博愛鳳亭家園托養殘疾人在殘聯注冊人數為43人,累計托養殘疾人近300人次。很多智障孩子在這里通過康復訓練,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大大提高,有的還掌握了基本勞動技能,參加工作,自食其力,給家庭給社會減輕了負擔和壓力。智障孩子們把這里當作“溫馨的家”,度過幸福、快樂的每一天。
望著一幅幅窗簾上六個醒目的大字:“因為愛,在一起!”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溫馨的氣息縈繞整個家園。
.
二、美麗的媽媽
.
原以為,劉曉一定是一位在社區里司空見慣的那種富有“老相”的人。見到她以后,完全顛覆了我們的想象。
她身體矯健,精力充沛,皮膚白皙,五官端莊,眉目清秀,黑發飄逸,上著淺藍色短袖襯衫,下穿藏青色長褲,恰如其分地配套在她豐腴、得體的身材上,活脫脫一少見的“氣質美人”“成熟美人”。
說起博愛鳳亭家園和這里的智障孩子,劉曉兩眼光亮,精神振奮,打開了話匣子,向我們娓娓道來。
她父親是一位南下干部,母親在市直機關工作,從小就受到良好家庭的教育、熏陶,講道德,重品行,懂得珍惜,知曉感恩,愛國家,愛社會,愛事業,愛工作,還愛他人,在內心深處牢牢地嵌入真善美的觀念和意識。
還在工作的時期,她就是一個具有愛心和善心的人,樂于助人、先人后己是她信守的原則和追崇的境界。她常常在工作之余,盡己所能,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做一些幫助貧困失學孩子的事情。
退休以后,她發揮自己的余熱,積極參加社區的扶貧幫困活動。漸漸地,接觸智障的孩子多了,心中泛起波瀾,經常為那些智障孩子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處理,家庭負擔沉重而深感不安。
何不辦一個培訓服務機構,幫助這些孩子進行康復訓練呢?
“博愛”“慈善”占據了她的內心,也摧發了她的行動。她上下奔走,自籌資金,落實場地,招聘人員,將專門服務于智力殘疾人的“開福區荷花池訓練服務中心”(后改名為“開福區博愛鳳亭家園”)辦起來了。
她看得出來,丈夫、女兒雖然嘴上沒有反對,實際上不是很贊同她的這種“愚蠢”行動;遠在美國的姐姐,本來也是一個愛心之人,但見她助殘行動“血本無歸”,癡迷到了如此程度,也忍不住提醒她要三思而行、量力而為;許多朋友、同學、同事說她是“傻子”,勸她莫干“傻事”,她都一笑了之,繼續堅持著自己認定的事業。
劉曉的母親早年去世,長期與父親相依為命,血脈相牽,感情極深。在兄弟姐妹之中,她是父親最愛最疼的女兒。長期以來,父親患帕金森綜合癥,身體抽搐,行動遲緩,生活極不方便,但她舍小家、為大家,一心撲在助殘事業上,回家看望父親的時間極少極少。
2013年10月,父親因肺部感染,病危告急,住進了醫院。這時候,她十分清楚,近90歲高齡的老父親別無他求,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女兒陪伴在他的身邊,哪怕是一天半日都行。自古忠孝難兩全。一邊是期待她陪伴的年邁病危的父親,一邊是需要她關心照顧的智障孩子,愛的天秤向哪邊傾斜都將使她心理失衡、痛苦不堪。
博愛鳳亭家園一攤子事務不能不管!幾十個需要照料的智障孩子不能不顧!她咬咬牙,狠下心,做出了艱難的抉擇,含著淚安慰父親幾句后,決然把自己“鎖縛”在博愛鳳亭家園。
說到這里,劉曉眼圈紅了,濕了,像做錯了事的孩子,一臉的愧疚。
有人說,一個人很難“美全”,外表美的,不一定內心美,內心美的,不一定外表美。我們在想,既有愛心又有美貎的劉曉,不正是一個既有內在美,又有外在美,內外“全美”的人嗎?
這位美麗的“媽媽”,我們打心底里敬佩!
.
三、孩子的成長
.
一分付出,一分收獲。劉曉的努力沒有白費,智障學員在博愛鳳亭家園的訓練取得了明顯成效。
唐川帆,長沙縣星沙鎮人,因出生缺氧影響發育,智力殘疾3級,從小到大自我封閉,不與他人交流,其父母一直不敢讓她單獨出門,每次出去都由大人陪同。自2010年2月入園進行智力訓練后,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人懂事了,也聰明多了,愿意與人交流,主動做些了家務活。母親看到女兒正常了,就在報紙上刊登征婚啟事,被長沙縣某機關一退伍軍人看中,兩廂情愿,喜結良緣。2012年9月,他們的愛情之花結果了,活潑可愛的小寶寶來到人世,全家人喜笑顏開,樂不可支。小兩口的日子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越過越幸福,越過越甜蜜!
楊威,開福區德雅村人,智力殘疾2級,從小自閉,不與任何人交流,也沒有上過學,與社會完全隔絕,父母親為此憂心忡忡、惴惴不安。2009年,劉曉主動上門,動員其父母將他送到服務中心。春來冬去,劉曉教楊威認字、數數、說話、與人交往,用真情、慈愛和溫暖的鑰匙開啟他智力、情感的大門。一天,楊威的母親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媽媽,我是楊威,是您的兒子!”頓時淚流滿面,感激涕零。要知道,這是她第一次聽兒子喊“媽媽”呀!
李奧龍,智力殘疾3級,不愛說話,不敢對視人,尤其是害怕陌生人,一見陌生人驚恐失色,躲著老遠老遠。當劉曉上門動員李奧龍到服務中心培訓時,李的母親柳女士冷面相待,話沒說完,“乓”地一聲把門關上,毫不客氣地將劉曉拒之門外。劉曉毫不介意,也不灰心,一次又一次登門,一回又一回勸說,終于感動了“上帝”,取得了柳女士的信任。在劉曉手把手的訓練后,李奧龍膽子大了,性格開朗了,自信心也增強了,竟主動與別人打起招呼來。2010年,劉曉東奔西走,幫助李奧龍聯系到長沙市羅莎食品公司上班,并簽訂了勞動合同,成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劉釗,智力殘疾,是社區出了名的“上訪戶”,經常到省、市、區政府部門“上訪”,要福利,要待遇,胡攪蠻纏,社區主任拿他無可奈何,傷透了腦筋。劉曉了解情況后,將劉釗帶到了博愛鳳亭家園,給予關愛,悉心教育和培訓,使他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在家園實訓基地澈潔洗滌有限公司學會了接送業務、折疊物品,干得十分出色。后來,在劉曉的極力推薦下,他也成了長沙市羅莎食品公司一名正式員工。翻開劉釗的日記,發現有這么一段話:“我很感謝劉媽媽,她沒有放棄我們,她為我們到處跑,媽媽真的很累。”
在博愛鳳亭家園,36歲的智障學員魏慶霞,年齡雖然偏大,但單純、可愛,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2014年6月,劉曉幫她聯系到一家超市工作,她很開心,也很努力,雖然不會寫字、記數,但每天用“正”字記錄整理貨籃的數量。在慶霞的記事本上,一頁頁、一排排歪歪斜斜的“正”字里面,既是她自身勞動成果的體現,又是劉媽媽汗水的結晶。每天下班后,她就帶著這個記事本,到博愛鳳亭家園匯報:“劉媽媽,這是我今天整理的貨籃數量,您幫我檢查一下咯。”看著魏慶霞的成熟、進步,劉曉很欣慰,很幸福。
截至2014年6月止,博愛鳳亭家園相繼推薦青年智力殘疾人就業50多人次,雖然有些智力殘疾人在崗位上不能持續就職下去,但目前還是有14名智障學員在羅莎食品、澈潔洗滌、五味粉店、華潤萬家世紀金源店、湘府店等企業上班,9人正式簽訂了勞動合同,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報酬,實現了人生價值。
一個個孩子笑了!一個個家庭樂了!
“劉媽媽”也喜笑顏開、心花怒放!
.
四、艱難的路途
.
路是艱難的,但劉曉無怨無悔,邁著堅定的步伐繼續朝前走去。
在采訪中,我們也了解到,博愛鳳亭家園的創辦和運行,有著諸多難以排除和克服的困難。
劉曉創辦的博愛鳳亭家園,始終堅持了公益性的原則,不收學員分文費用,且按每月200元的標準免費為學員提供午餐。現有活動和業務場地近800多平方米,分別租用金霞苑八棟、六棟的民宅,每月租金8000元,一年共需支付房租9.6萬元,加上支付老師、工作人員工資和日常費用,一年下來支出30多萬元。如果需要添置更多更好一點實訓設備、器材和用品的話,則開支遠遠大于上述數字。
家園要運行,運行需開支,錢從哪里來?除了市、區殘聯按注冊人數和標準給予一定的補助外,唯一的辦法是想方設法對外承接業務和銷售產品。
她跑東家、進西家,求爹爹、拜奶奶,爭取有關賓館、酒店的愛心支持,攬接洗滌客房用品的業務,帶領學員下車間、上機子,親自開車接送布草、送洗滌劑上門,不分白天和黑夜,也沒有雙休日和節假日,心里只有拓展經營,多賺收入,彌補家園經費不足。
劉曉深諳一個道理,要辦公益事業,得有實體產業做支撐。她苦思冥想,向專家咨詢,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實力,決定創辦“長沙澈潔洗滌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市場需要的洗滌劑產品。
創辦企業購置設備需要投資,向銀行貸款得有資產抵押,博愛鳳亭家園一窮二白,沒有任何可抵押資產,為了智力殘疾人有一個實用的康復實訓及就業服務基地,也為了通過辦實業搞經營取得收入確保家園正常運行,無奈之下劉曉忍痛以高額利息借用民間資本70萬元,硬是支撐著把一個企業辦起來了。
當我們問到企業效益如何時,她搖搖頭,苦笑了一下,沒有回答我們。
我們理解她內心的苦衷,也深知辦企業的難處,更何況一個從未經營過企業從沒有市場經驗且關系不廣經濟實力單薄的女人。
好心的人都是有好運的。但愿她有更多好運,有更多的人支持她、幫助她。
劉曉告訴我們,為了節省開支,除了勤儉節約,精打細算,用好每一個銅板之外,她自己不取分文報酬,還把退休生活費倒貼進去。由于博愛鳳亭家園是公益性民間機構,資金運轉很不寬裕,無法像社會上有些盈利企業那樣向老師和工作人員支付優厚薪酬,以至于老師和工作人員來了去,去了來,像走馬觀燈似的,走了一批又一批,換了一撥又一撥。
她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老師隊伍的不穩定,有情感因素,有家庭因素,還有其他客觀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在這里工作辛苦、報酬不高。
生活是現實的,也是理性的。我們不能要求和強迫所有人都要有濃厚的仁愛之心,都要像劉曉老師這樣為社會做出無私的奉獻,但我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大張旗鼓去倡導它、歌頌它、宣揚它,營造一種和諧、溫馨、守善、追美的社會氛圍和環境。
“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你的?”這是一個俗套的提問,但話已出口,不好收回。
“其實,我也不想搞了。” 她沒有正面回答我們,卻冒出這么一句話來。
“為何?”我們感到有點意外。
“太難了!”她眼睛紅紅的,似乎有一肚子的苦水。
我們不能再問下去了,怕傷著了她的痛處,使她在疲憊、無奈之下更添煩惱和憂慮,無意中損傷和玷污了她鮮亮、完美的形象。因為我們知道,她也是一個人,一個普通平凡的人。
創辦一項事業,做一件好事,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一帆風順、馬到成功。
.
五、媽媽的境界
.
劉曉的付出是高尚的,也是值得的。
長沙市開福區殘聯理事長洪云霞介紹,有些智障小孩原來連鞋子都不會穿,出門就會迷路,自從劉曉辦了這樣一個服務中心后,很多家長都愿意也放心把自己的小孩送到這里來。這些孩子由于沒有與社會接觸過,到了博愛鳳亭家園后,與劉曉結下了不解之緣,都親切地叫她“劉媽媽”。博愛鳳亭家園雙休日放假,為是孩子們回家與爸爸媽媽團聚,而有些孩子留戀這里的生活,雙休日仍然跑來問劉曉:“劉媽媽,今天怎么沒有人啊?”孩子的單純和可愛,讓劉曉激動不已,淚如雨下。
“與這群智障孩子打交道,是一種境界,需要愛心,還需要經濟支撐和付出。”洪云霞很佩服劉曉的毅力和無私。
湖南省殘聯理事長肖紅林對劉曉的助殘行動感嘆不已:“她很有耐心和愛心,做了一件真正的大好事,非常不容易,是助殘的標桿。做一天好事不難,做十年二十年好事就更難了,但劉曉做到了。她讓這些智障孩子走出家庭,解決了家庭的困難。社會需要劉曉這樣的愛心人。”
劉曉的愛心行動感動了許多人。湖南師范大學教授、慈善公益研究專家周秋光,湖南農業大學教授、社會工作專家張云英,長沙民政學院教授、社會工作專家史鐵爾,美國圣路易大學教授鮑勃·威爾等欣然接受邀請,擔任訓練服務中心的專家顧問。
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單位的志愿者慕名而來,在博愛鳳亭家園體驗生活,與智障學員一起交流、聯歡。
劉曉在平凡的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收到社會的高度評價和廣泛的贊揚。2011年被授予“開福區十佳義工”“長沙市文明市民標兵”;2012年又榮獲了“開福區雷鋒式道德模范”“雷鋒家鄉志愿助殘光榮使者”稱號。
2014年榮獲“全國助殘先進個人”,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前面的路,還很長、很長……
美麗的撈刀河,始終不渝,流向遠方……
我們期待,劉曉和她的團隊,步子邁得會更穩健、更堅實!
我們也堅信,博愛鳳亭家園的前行之路,越走越寬廣、越光明!
采訪就要結束了,在博愛鳳亭家園三樓的活動室里,一曲《感恩的心》開始播放,凝重、凄婉、柔美的旋律飄然升起。劉曉像個孩子似的,笑若桃花,手舞足蹈,與智障學員們一起唱了起來,跳了起來……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