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馬遲遲 時間 : 2016-04-22
分享到: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記得初次讀《洛麗塔》是在我大二的時候,一個春雨稠綿的三月,春光昏聵,我連續在寢室讀了三周才讀完。那時,校園流行的段子就是“蘿莉愛大叔”,朋友推薦給我這本書時也說,“這是一個蘿莉與大叔的色情故事”。我看完后并沒有很大觸動,只是為小說中納博科夫那種自我陳述式的語調深深著迷,這讓閱讀有了一種可持續進行的快感。
幾年后我重新審視它,原來這部小說對我自身的寫作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納博科夫在開頭就點出了洛麗塔是他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時是他的罪惡,他的靈魂。整部小說就是圍繞這句話進行深入的探討。“欲望”是人類所有藝術門類永恒探討的一個主題,從《圣經》開始,由欲望導致的“原罪”就是扎入人類心靈史的一根長刺。亨伯特對洛麗塔的愛,偏執而具有毀滅性,他瘋狂地陷入了一種對她身體的極度愛欲之中,變得不再清醒,喪失理智。欲望是推動人類前進的發動機,也是毀滅人類的火葬場。
與中國小說《金瓶梅》不同,《金瓶梅》似乎在極力倡導一種佛教因果輪回的報應之說,以及對后世的警醒作用;納博科夫的《洛麗塔》卻只是赤裸裸地呈現出一種人性中的悲哀。這種由荷爾蒙催發的愛欲的悲哀,可以說是對人類文明進程中道德體系建立的一種綁架,人類在文明的發展中不斷完善自我的道德準則,卻又陷入一種更深層次的罪惡深淵。但納博科夫筆下的亨伯特對欲望的展示如此真誠徹底,他是靈魂的愛欲、自由、干凈與美的另一種形式。
(作者系青年詩人、影視編導、攝影師)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