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古羽 時間 : 2016-05-09
分享到:
單看片名“趙子龍”,你會以為這是一部三國題材的人物傳記片;當趙子龍掉落山谷,沒死沒殘,還學得絕世武功,你又覺得這是一部致敬金庸《天龍八部》的武俠片;當演完四集出現三個姑娘情陷趙子龍,此后更多阿香阿玉不見史冊的女子為趙子龍五迷三道時,你以為這是一部愛情片;當劇情發展到白馬聽懂趙子龍說話點頭會意,白馬還能載著男女主人在湖底徜徉時,你是不是驚覺這更是一部神話魔幻片……
熱播劇《武神趙子龍》號稱“嚴謹還原三國時期真實歷史”,播出以來爭議不斷,相當多的觀眾并不買賬,有網友說:“不如改名叫《戀愛中的趙子龍》,整部戲中難見三國時期的歷史氛圍,根本只是一部三國歷史外衣下的偶像劇。”網友吐槽,在編劇水平、文史常識、服化道設置上,《趙子龍》是雷出新高度的2016熒屏“第一聲驚雷”。更有觀眾和網友問診這個不在長坂坡單騎救主,而是愁病癡怨纏身的“趙子龍”,要求“編劇趕緊回去請歷史、語文老師補課”。
案例一:文學常識錯誤。第一集開場,趙子龍帶著妹子小船觀光,吟詩一首:“芙蓉照水玉波潭,兩岸蒹葭映遠嵐。臨風把盞宜弄簫,醉臥常山何忍還。”明代學者高棅在《唐詩品匯》中考證,南北朝時期作品《挾瑟歌》、《烏棲曲》、《怨詩行》為“七言絕句之祖”;游國恩《中國文學史》亦認為七言絕句起源于南北朝民歌;可以說當下學術界普遍將七絕的起源確勘定在了南北朝時期。縱觀趙子龍吟誦的這首無題詩:時間上,把七絕從南北朝往前推幾百年到了東漢;格律上,平仄全不論,二、三句失粘,顯得不倫不類;內容上,雖有常山(趙子龍家鄉)等關鍵詞,但更讓人感覺是詞匯的簡單拼湊,比如芙蓉多為盛夏意象,蒹葭多為深秋意象,兩者平心而論,讓人有節氣穿越之感。
案例二:歷史常識錯誤。劇中,柳擎兒對趙子龍來了一句“快來,今天是中秋節……”;趙子龍向師叔李全求教,李全諄諄教誨他:“何不去京城考取功名”……雖然“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但在文獻中將中秋升格為節日還得到《唐書·太宗記》記載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武神趙子龍》發生在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哪來中秋節這一習俗?“考取功名”一說指的是科舉制。東漢時期的選官制度則是察舉制和征辟制。
歷史劇必須平衡好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的關系。改編不能胡來、瞎來,不能以戲仿的態度解構經典、曲解歷史,要播揚傳統文化的精華,飽含文藝之雅、文化之美,以正向飽滿的故事打動人心。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