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常哲 時間 : 2016-07-22
分享到:
近年來,我國書畫市場一直熱鬧非凡,與之相隨的,是各種書畫展覽頻繁。尤其是民間的書畫展,數量多,形式各異,大有遍地開花之勢。據筆者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僅在長沙,以各種名義舉辦的書畫展覽多達上百場次。水只有不停地流動才會新鮮,藝術作品只有進入展覽大廳才會被人認識,價值才能體現,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上看,舉辦書畫展覽總是一件好事。但筆者在走訪中卻發現一個現象,開展時是“熱鬧登場”,開幕式結束后,不少展覽現場觀者卻寥寥無幾。大多數書畫展都沒能達到策展人想要的目的,展前花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展覽盡管也是“熱鬧登場”,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眾的冷漠,不少展覽觀者寥寥,實則為“尷尬”的展覽。
書畫展覽為什么如此寂寞?展覽到底辦給誰看?是觀眾沒有慧眼,還是經營者的理念跟不上時代?面對冷清的展覽,我們是該堅持還是放棄……
一位業內人士承認,事實上,公眾對書畫展覽的不領情并非個案。不少展覽,開幕好不熱鬧,開幕式一過,再沒人前來觀展。前幾天,筆者去某藝術展廳參加由幾十位畫家的聯展,媒體來了十幾家,開幕式可謂辦得熱鬧非凡。下午當筆者再去該展廳時,偌大的展廳除了幾個工作人員外,僅有一位觀眾。觀眾為什么對展覽沒有熱情?該藝術展廳負責人也一直為此而困惑。
一位從事文化工作的多年的業內人士說,人們對書畫展覽的冷淡,說到底是這種文化消費在他們眼中,只是生活中可有可無的東西,整個社會特別是教育部門和家長還沒有真正認識到書畫藝術的巨大教育價值。
有人則這樣解讀:這個問題還是應該回到書畫展覽究竟辦給誰看上。現在大多數書畫展覽是“專家的展覽”,純粹是“為辦展而辦展”,或為名聲炒作需要,或為完成任務,領導光顧了,媒體報道了,就算成功了。至于展覽品質怎樣,效果如何,沒人真正關心。更有許多展覽,如果沒有相當的知識背景,很難讀懂其藝術語境。普通公眾看了展覽,如果無可受益,久而久之,自然敬而遠之。資深策展人劉晨對頻繁的書畫展現狀曾直言不諱:目前,不少藝術家辦展不是以觀眾為本,而是孤芳自賞、脫離觀眾,展覽重陳列、輕服務,使傳統書畫藝術日益失去了其最為豐厚的社會和文化土壤。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