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6-08-05
分享到:
秘魯作家略薩曾說過,文學的責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而“人類的心靈因為有文字的回想,而變得干凈、純潔、美好、充滿了浪漫和夢想。好詩歌是對一個時代及其現實生活狀況的深度把握,是對一個民族的內在精神追求的審美洞察,是從詩人的心靈深處自然流淌出來的大愛。”童詩以詩歌的藝術樣式,以兒童化的語言姿態,以兒童化的立場和視角,表達兒童的情態和心聲,屬于詩歌和兒童文學中最容易為兒童接受的文學類型,是詩歌和音樂的合奏,也是來自童年世界的天籟之聲。
童詩,是門檻最低的文學樣式,也是一個孩子最早親近的文學類型。但古往今來,優秀的童詩作品,并不多見,這意味著童詩看似進入門檻低,要真正具有打動力并獲得經久流傳,卻并不容易。童詩的創作,不僅需要具有兒童文學的兒童本位意識,具有詩歌的韻律和節奏感,還需要有豐沛的情感,一定的思想性,趣味性,是融情感思想藝術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因此,古往今來的優秀童詩詩人并不多。“一首詩的好,不僅系于它的表現,也由于它情思與感覺的深度,而在生活中慢慢滋長的情思和感覺,是藝術創作的根源。”一首真正好的童詩,是需要寫作者既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也要以獨特的生命體驗和生命感受為支撐的。童詩中,童謠相對而言更淺顯曉易,讀者對象屬于學前中早期年齡段,在創作中更體現其天真爛漫的特性和綜合藝術的特征。
今天我們討論的李少白老師的童詩,就是建立在綜合文化素養和個人生命體驗基礎之上的童詩代表。李少白老師是湖南寧鄉人。曾經在小學任教20余年,有過跟孩子打交道的深刻經驗。他出版過15冊童詩作品集,獲得過全國少兒文藝創作獎、全國優秀少兒讀物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宣部全國優秀童謠獎、世界兒童音樂節優秀作品獎等獎項30余次,有20多篇作品被選入中國內地、港澳和新加坡等地的中小學語言教材。其中《中華少年》選入人教版教材,《唱支歌來給黨聽》成為經久流傳的兒歌經典。如果說童詩的作品也有高原和高峰的說法,那么李少白老師的這些童詩也已經成為童詩中的經典、高峰之作。
以童趣抒寫童心之美
讀少白老師的詩歌,你會發現,幾乎每一篇詩作的后面,都站著一個孩子,藏著一個孩子的視角和眼睛。他說,他一直跟在孩子的后面撿拾這些孩子遺落的寶貝,少白老師是真的懂孩子,因而他的作品也具有濃厚的生活情趣。比如《黑手印》。
馬路上跑來小秋秋
邊走邊跳邊拍球
球兒碰著果皮箱
咕嚕嚕
——滾進污水溝
……
秋秋好不容易把球撿起
污水卻沾滿了雙手
他望著白墻想了個辦法
‘啪!啪!’兩巴掌
手印兒壁上留
……
秋秋打定主意
繞開手印兒
馬路那邊走
哪知,手印兒遠遠朝他指
‘是你,是你!別溜,別溜!’
……
是呀,好孩子干了不光彩的事
心上總像壓著塊大石頭……
這天,大家看見墻下有個孩子
踮起腳,昂著頭。
用小刀輕輕把那黑印兒摳
……
孩子的心思里,就藏著孩子的趣味。而這個孩子的趣味,它來自生活的細節,經過詩人的選擇、變形、夸張,就變成了濃烈的趣味。用一句概括就是:于平凡處顯機敏,在落筆處有驚雷。卡爾維諾說:“唯有從文體的堅實質感中,才能誕生創造力。幻想如同果醬,你必須把它涂在一片實在的面包片上。如果不這樣做,它就沒有自己的形狀,像果醬那樣,你不能造出任何東西。”少白老師通過一篇篇童詩,表現孩子不同的心理情境和心理發現,甚至是心理重塑的過程。他的詩以生活為基石,因而既具有生活的質感,又具經過想象夸張后的美感。
以節奏演繹詩歌之美
童詩之所以能廣為傳頌,是因為它獨特的韻律和節奏。朱光潛說:“情感最直接的表現是音樂節奏,而文學意義反在其次。”從小我們就會唱葉圣陶老先生的《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這些音韻和諧的童謠,被反復傳唱,成為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打下的精神底色,也為他們幼小的心理世界提供了安全感。童謠如同兒童精神的母乳,具有非常強的親和力,因而童詩的創作,不僅需要有深沉的愛意,也需要有巧妙的構思,優美的意象,和諧的旋律,才能經得起時間和歲月的考量,成為代代傳唱的經典。這也是好的童詩比別的文學樣式更容易深入人心的原因。少白老師的詩歌,通過韻腳的變化,錯落的有致句式,給人一種讀詩入唱的明快感覺,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和審美性。比如《鳥蛋》一詩:
圓圓的
是什么呢
春風說:它是
大自然來的歌星
大樹說:它是
果樹明天的衛兵
種子說:它是
將來的播種能手
太陽說:它是
藍天會飛的眼睛
可是
到了掏鳥蛋的孩子手里
它就成了
什么都不是的零
以激情烘托思想之美
少白老師的作品單個的看,你會發現一篇一篇,如同沙灘上閃亮的貝殼,充滿著語言的魅力和哲思的巧妙。整個一本書,或是一套書看下來,你會發現,少白老師以其大關切,大情懷,對孩子可能接觸到的廣袤的世界,都給與了關照和表現。詩人以其充沛的感情,抒寫著童年的美麗,校園的美麗,山川的美麗,祖國的美麗。以激情和大愛為源動力的詩篇,整體組合成謳歌童年世界的華章,表現了少白老師思想的寬度、深度和廣度。也正如前面所言,這些都是來自詩人從現實生活中生發出來的生命體驗和感悟,卻因為其真切的感情,“用想象力穿透了生活”,表現了生活的真相,也讓作品具有了醇厚質樸之美。比如《中華少年》一詩:
從巍峨峻拔的高原走來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蓮
從碧波環報的寶島走來
我是海風中的一只如燕
從蒼蒼茫茫的草原走來
我是藍天下翱翔的雛鷹
從七溝八梁的黃土坡走來
我是黃河邊鮮嫩的山丹丹
……
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作品立身,人品立命。少白老師在湖南兒童文學界和全國文學界,都是一個備受尊重的人物。雖然他寫的是小朋友的文學,為何卻能贏得大尊重,這跟少白老師低調、淡泊、謙遜的性格不無關系。少白老師雖然久負盛名,卻十分的低調隨和,如同金黃的稻穗,總是垂著謙遜的頭。他對孩子對年輕人的尊重,對很多事務均抱有敬畏之心。我很敬佩。所謂大家,就是如此。在我做文學室主任的時候,就曾有很多湖南作家跟我推薦過少白老師,及至到后來我們編輯出版他的《我把夢兒拍下來》《童詩中國——一黑夜的旅行》《童夢中國——李少白童詩童話系列》,我跟少白老師的交往增多,才更加的欽佩他的人品。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古有詩仙李白,今有為少年兒童寫詩的李少白。這是歷史的淵源,還是中國詩歌傳統的感召?童年本質上就是一首詩。愛詩是童年的本能,詩是童年的基本需求。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把握到這些詩意,能抒發這些詩情。感謝湖南兒童文學界有李少白老師這樣純粹、光明而溫暖的詩人。在中外文學史上,優秀的為兒童寫詩的詩人,我們知道的遠有冰心、魯兵、葉圣陶等,近有高洪波、金波、林良、圣野、韋葦、林煥彰、徐魯、王宜振、李少白老師。更年輕的還有王立春老師等。只有這樣為孩子寫詩的人越來越多,中國兒童文學才會越來越美好,中華大地才會有更多的詩情詩興詩意被點燃,我們這個詩的國度才會不負盛名。希望這樣的優秀童詩,能萌發讀者內心更多的詩意和詩情。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