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省詩詞協會 時間 : 2017-04-05
分享到:
"呼吁堅持文化自信和真善美的藝術標準"
3月10日下午,著名詩人、賦作家、書法家、畫家,現任中國詩詞學會副會長彭崇谷先生在長沙理工大學“湖湘大學堂.云鼎文化大講堂”作學術報告,呼吁堅持文化自信和真善美的藝術標準。校黨委副書記鄒宏如和文法學院藝術學院師生及許多文學藝術專家數百人參加了報告會。
祟谷先生在報告中深入淺出、旁征博引,用精辟而生動的語言、慷慨激昂的表達,從歷史傳統以與現代文明之間的比較角度論證傳統文化的巨大歷史作用以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他從闡述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著手,闡述了關于優秀藝術作品“真善美”的標準,他認為中國藝術的“真善美”首先必須提升藝術作品的文化底蘊,堅持文化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因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了中國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而且己經流淌在廣大人民大眾的血液之中,最能獲得全民族的共鳴,有利于統一全民族的意志;而且最易于流傳,影響深遠。
崇谷教授分別列舉了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等數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古詩及宋末元初畫家鄭思肖畫的《墨蘭》以及自己創作的大量詩聯書法國畫作品作為例,并講授了在藝術創作中體現中國精神的重要性。使授課氣氛生動活潑,很接地氣。
作為蜚聲國內外的著名詩人,賦作家和書法家,彭教授的藝術成就源于博采眾長、勤學苦練。他結合自己詩詞聯賦國畫書法的創作實踐,系統地講述了一個藝術家如何堅持對“真善美”的追求、對時代感的把握,以及傳統藝術在繼承和發展方面的關系。他認為在詩書畫藝術的創作中,要用精煉的語言,簡單的筆鋒,高深的意境,要充滿正能量。藝術的真是指藝術要來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必須反映時代精神,跟上時步的步伐,使作品具有時代的意義。
藝術的善是指在藝術創作中要追求高尚,追求高品位,追求思想高度。藝術的美是要追求作品的思想性丶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使藝術作品達到知、情丶意、行、的高度,符合中華民族的審美風范。
崇谷先生還明確指出,藝術創作絕不能以丑為美、更不能以怪異為美,也不能以庸俗下流低級趣味為美。他以自己總結并融入在國畫書法作品中的“曲伸行萬里,進退是贏家”,“事業以安全為首,人生當忠孝行先”,“經年多礪煉,鐵樹也開花”等人生經驗啟示大家,
既闡明了在藝術上追求“真善美”的方向和方法、又對師生們寄予了殷殷的厚望。他精辟而極富感染力的語言迎得了師生們雷鳴般的掌聲,這掌聲既是莘莘學子們對先生的贊譽,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春天的獻禮!最后彭教授即興賦詩一首,結束了兩個多個小時的學術報告:
弦歌異代有傳人,喜看詩壇日日新。
滿腹璣珠傳學子,一園芳木正逢春。
此次學術報告對詩詞走進學校,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堅持文化自信和創作出真善美的藝術作品具有重大的意義。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