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唐瑟 時間 : 2017-05-31
分享到:
小時候,奶奶教我一首民謠,“三個先生只講書,三個屠戶只講豬,三個老母只講呷,三個婦人只講娃……。”此話過去是很符合事實的,如今后兩句卻不同了,我見到現在的婦人在一起議論的,總是婆婆或麻將,老太婆在一起談的是兒媳、女婿。一天,在一起扎堆的某單位退休職工,一邊乘涼一邊拉家常,其中一個老太婆講:“那年我老頭在家踩到一點水溜到地上就摔死了,我兒子回來,氣得頭在墻上撞出了血,我兒媳卻照樣與鄰居談笑風生。也怪,三個月后我兒媳的父親釣魚栽到河里淹死了,我兒媳氣得在地上打滾,我兒子卻與前來的客人有說有笑。哎,看來只有兒子、女兒是自家人,兒媳、女婿都是別人家的。”只見旁邊人也你一句我一句:“現在的兒媳有幾個好的”;“不當面罵你就不錯了”;“沒錢沒用的老的早點走才好呢!”
我敢肯定,那對兒、媳絕不是一對恩愛夫妻。女人年輕時,誰都是兒媳,老了都要成為婆婆或岳母。記得八十年代,我公公婆婆已年邁,每年我們接來過冬,特為他們裝了暖氣爐,他們平安舒適地度過了冬天,一開春就急著要回去,留也留不住。那年我陪丈夫去省城看病,住在兒子家,現在年輕人條件更好,住在都市中心鬧中取靜的花園小區。寬敞的電梯房,熱水、煤氣進屋,24小時有中央空調,養老再好不過。兒媳那么真心留我們在那久住,我們還是要回去,總覺得不自在。不是自己家,不踏實。正像老話講的,外面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這時,我才理解,當年我的公公婆婆在我家過冬,我家與他家之比不也是今天我家與我兒子家之比嗎,他們在我家飯來伸手端,衣來伸手穿,生活也比她家好。何況他們已風燭殘年,做飯、洗衣等都很感吃力,可仍在吹面還寒的春天,硬急著要回去艱難度日。在我家他們那樣小心翼翼,生怕給我們惹麻煩。一見我們夫妻拌嘴或管罵小孩,他們是那樣著急與不安。他們在我家是那樣局促,他們能感到舒服嗎?不也是與我今天不愿住兒媳家一樣,覺得不是自己家,不自在不踏實嗎?何況我的兒、媳早出晚歸,很少吵架,孫女也住在外婆家。我比起我公公婆婆的不自在要好多了。現在我想到兩位老人那時有多難。冬天實在是沒辦法了,否則是不會來“麻煩”我的。住到兒媳家,他們可能也與我一樣有“寄人籬下”的感覺。還有一個也是我現在才體會到的原因,那就是想與兒媳保持距離。婆媳不和,歷史以來就是這樣,保持距離美。而真正決定婆媳關系的,兒子才是關鍵的因素。
十年前,我在親家母家帶孫女,有次為了喂孩子的方法我們各持己見爭了起來。當官的親家母聰慧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老虎屁股被我摸了下,氣得用電話擴大事實說一通地把女兒叫回來,聽了母親一面之詞的兒媳并不問我情況,就把我兒子也叫回來。我兒子一進屋當面問了我們情況后,知道是個芝麻豆子事,且我沒有錯。便嚴肅而平靜地對她母女說:“我在上班,這點小事還把我喊回來,是不是要我與你們聯合起來對付我媽呢?”頓時誰也沒哼聲。此時我肚子的怨氣也煙消云散。兒子背后又對我講:“媽,有什么話不要往心里去,你兒媳是個直性子,人不錯。過年過節我有時大意,還是她提醒我給你們打錢過去。你把她當女兒看,不要當外人。”有這樣的兒子,我后來與兒媳的關系也正常了。我兒子兒媳也成了眾所周知的孝順父母的典范。
年老的朋友們,如果你的兒媳不孝,只怪你兒子無能。當然不排除橫妻劣婦。
年輕的男女們,如果你們愛對方,就應該愛屋及烏,也愛他們的父母,要知道她們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為子女做個表率吧!不要等到自己老了,再感到內疚與心屈。
作者簡介:
李唐:生于1947年,湖南邵陽人。高中畢業于邵陽市一中老三屆,做過裁縫,當過教師,工人。看過許多中外名著,退休后感覺自己的生活有太多的創作素材,于是開始寫作。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