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7-06-29
分享到:
吉姆·崔利斯(Jim Trelease),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其代表作《朗讀手冊》是崔利斯數十年兒童閱讀指導研究與實踐之總結。該書于1979年初版,5次修訂,被美國數十所教育院校選為指定教材,并迅速被引進日本、韓國、西班牙、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全球銷量突破200萬冊。《朗讀手冊》作為親子閱讀的啟蒙書籍2009年引進到中國后,被很多中國家長追捧,笨狼媽媽當然也讀過,并曾經多次引用這本書的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今天,湯素蘭特別向爸爸媽媽們推薦這本書中說的一些朗讀的方法。
1 >>>>盡早給孩子閱讀。你越早開始,做起來越容易,效果越好。
2 >>>>重復朗讀可預測情節發展的書時,偶爾在關鍵的詞或句子上停下來,讓孩子自己說出關鍵的內容。
3 >>>>只要時間允許,就頻繁地為你的孩子或班級朗讀。
4 >>>>每天至少安排一段固定的讀書時間,嘗試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5 >>>>切記:聆聽的習慣是后天養成的,我們必須逐步教導、培養孩子——聆聽不會在一夕之間學會。
6 >>>>不妨從一頁只有幾行字的繪本開始,再逐步使用文字較多、圖畫較少的童書,逐步進展到有章節的故事書及小說。
7 >>>>要注意變換讀物的長度與主題。
8 >>>>為了鼓勵參與,在時機適當時,請孩子幫忙翻頁。
9>>>>在開始朗讀前,一定要提一下書名、作者與圖畫作者——不論你已經讀過這本書多少次了。
10>>>>在第一次讀一本書時,與孩子討論一下封面上的圖。“你認為這張圖在說些什么?”
11>>>>朗讀時,經常問孩子:“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以增強孩子的參與感。
12>>>朗讀要有始有終。一旦開始讀一本書,你就有責任把它讀完——除非發現它是一本壞書。別讓孩子在章節之間等上個三四天,卻還期盼著他們能維持興趣。
13>>>>偶爾讀一些內容較艱深的書,挑戰孩子的頭腦。
14>>>>對于家中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朗讀繪本很容易被所有孩子接受,而朗讀小說則是一大挑戰。如果孩子的年齡相差兩歲以上(社交與情緒差異都比較大),那么個別朗讀會給每個孩子較大的收益。這需要父母付出較大的心力,但付出越多,收獲越多。每個孩子的個性會因此而發展。
15>>>>除非孩子的想象力與注意力足夠成熟,否則應避免朗讀太長的描述性的句子和段落。根據情況進行縮減或刪除沒什么不對。預先看一遍可以幫助你找到這種長句,不妨先用鉛筆做記號。
16>>>>如果章節很長,或者你每天沒有足夠的時間讀完整整一章,那么請再懸疑處打住,讓孩子意猶未盡,眼巴巴盼望著下一次朗讀時間,聆聽下回分解。
17>>>>給孩子幾分鐘時間定下心來,調整姿勢,準備好心情,來聆聽故事。如果讀的是一本小說,在開始問一下昨天講到哪里了。在聆聽中,情緒是重要因素。“現在停下,安靜,坐直,注意聽。”這類權威口吻無法創造好的聆聽氣氛。
18>>>>如果你朗讀的是繪本,要確定孩子可以很容易看到圖畫。在學校朗讀時,讓小朋友圍成半圓,你要坐的稍微高一些,好讓后排的孩子能看到圖畫,而不會被其他人的腦袋擋住視線。
19>>>>在朗讀一本小說時,要讓自己處在一個你和孩子都感覺很舒服的位置。在課堂中,不論你是倚坐在講臺上或站立,你的頭部都應高過孩子,這樣才能讓聲音傳得更遠。不要在過亮的窗戶前朗讀或站立,因為強光會刺激孩子的眼睛。
20>>>記住:即使是六年級的學生,也會愛上一本好的繪本。
21>>>>在讀完一個故事后,勻出時間與孩子討論。一本書可以啟發思想,點燃希望,引起恐懼,帶來發現。讓孩子去探索,幫助他通過口頭表達、寫作或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來表達感受,但關鍵是用孩子自己意愿的方式。不要把討論變成隨堂測驗,也切不可盤問孩子對故事的解釋。
22>>>>千萬記住,只有極少數人天生會朗讀,你必須通過練習,才能輕松自如地朗讀故事。
23>>>在朗讀時,大量運用表情。如果可能,改變自己的聲調,來扮演對話的人物。
根據故事情節調整語速。在懸疑時,慢下來,降低聲音。適當的時候壓低聲音,可以讓孩子全神貫注。
24>>>朗讀最常犯的錯誤是:讀的太快——不論朗讀者是7歲還是40歲,都常犯這個毛病。慢慢念可以將孩子將聽到的內容,在腦海中勾勒出圖像。放慢速度可以放孩子仔細觀看書中的圖畫,倉促朗讀會使朗讀者沒時間運用表達技術。
25>>>事先自己要先讀一遍,先記下你希望縮減、刪除或者增強的內容。
26>>>>把作家還原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就像讓他的故事活靈活現一樣。到圖書館去查作者的背景資料,并且閱讀書中的作者介紹。在朗讀前或朗讀中,向孩子介紹作者的情況。讓他們知道書是人寫出來,不是機器制造出來的。你還可以鼓勵個別孩子寫信給作者,分享閱讀心得(但不是全部集體寫——許多作家痛恨集體通信)。《關于作者的一些事情》里(或者從網上)可以查到作者的通信地址,或者可以寫信請出版社轉交。重要的是,要附上回郵信封,如果作者有時間回信的話,有信封會比較方便。從一開始就應該讓孩子了解,寫信的目的不是收到回信。不妨參考貝弗利·克利林(Beverly Cleary)所著的兒童文學作品《親愛的漢修先生》。
27>>>有可能的話,根據書的內容補充一些其他形式的活動,效果會更好。比如,在朗讀羅伯特·麥克拉斯基的《小塞爾采藍莓》(Blueberries for Sal)時,準備一碗藍莓在朗讀時或朗讀后與大家分享;或在麥克拉斯基的《扁豆》(Lentil)時,吧口琴和檸檬帶到班上。
28>>>>當孩子提出有關文本的問題時,帶著孩子一起查參考書或者工具書,尋找答案。這可以開展孩子的知識面,并培養孩子熟練運用圖書館資源的技能。
29>>>在班級墻壁上,或在家中臥室門后,掛一副讀物表,讓孩子知道自己讀了幾本書。毛毛蟲、蛇、蟲子與火車的造型都很適合做這種表,每一節可以代表一本書,一節接一節連下去。你也可以掛一副世界地圖,根據書中故事的地點,在相應的位置上貼上小圖標。
30>>>>等孩子能夠明白圖書館的書與自己的書不同時,不妨手中拿著鉛筆閱讀。當你與孩子讀到值得背下來的美文佳句時,在旁邊坐個小記號,畫個小星星。孩子應該與書有所互動,方式之一就是在樹上的精彩之處留下漂亮的筆記。
31>>>>鼓勵遠方親人錄一些故事錄影帶,寄給孩子聽。
32>>>>有多動癥或閱讀障礙的兒童往往很難坐下來聆聽。紙、蠟筆或鉛筆可以讓他們一邊聽,一邊雙手忙個不停。(在打電話時,你不是也胡寫亂畫嗎?)
33>>>>聽從卡洛琳·鮑爾(Caroline Bauer)博士的建議,在門口貼一張字條提醒:“別忘了你的'應急書'。”類似于災難時定量配寄給的應急物品,車上應隨時準備“應急書”,甚至要像小物件一樣一直放在行李箱中。在開車到海邊路上遇到交通堵塞時,或在牙醫診所等待應診時,都可拿出這些“應急書”來朗讀,消磨時光。
34>>>>為照顧孩子的保姆提供許多書,讓保姆了解“朗讀”是工作的一部分,這比看電視好多了。
35>>>>父親在給孩子朗讀方面應該更加努力。因為小學老師大多是女性,以此小男孩會把閱讀與女人、家庭作業畫上等號。不幸的是,有許多爸爸寧可帶兒子打棒球,也不愿帶兒子上圖書館。也難怪閱讀補習班里都是男孩。父親在孩子年幼時進行親子共讀,可以讓兒子認為書與運動同樣重要。
36>>>>每天安排一段時間讓孩子自己閱讀(即使只是翻翻書、看看圖也可以)。如果沒有練習,所有朗讀的苦心都會付諸流水。
37>>>>以身作則。除了朗讀時間外,要讓孩子親眼看到你為了休閑而閱讀,與孩子分享你的閱讀熱情。
38 >>>>當孩子希望為你讀書時,寧可挑太容易的,也別挑太難的書。就像剛開始學騎車時,先騎小車,再騎大車。
39>>>>鼓勵大孩子讀書給小孩子聽,但只能偶爾為之,不能完全取代你。切記:大人才是小孩最終的行為榜樣。
40>>>>控制孩子在電視前的時間。研究顯示,一周看電視超過10個小時的孩子,學習成績會下降。看電視會上癮,阻礙孩子的健康發展。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