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文學課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湖南省作家協會>毛澤東文學院>文學課

    王洪琛:故事、反故事與當代藝術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王洪琛   時間 : 2017-08-29

     

    分享到:

      當代藝術的反故事化傾向,早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1952年,無聲音樂《4分33秒》在紐約一座半露天音樂廳初演,這部被稱作“四分半鐘的寂靜”的樂曲,堪稱先鋒音樂的顛峰之作,開啟了一個無限休止的“零”的神話。奉卡夫卡為鼻祖的現代小說家,已毫不遲疑地揖別革命、苦難、希望和愛情等文學主題,在擁抱瑣屑而平凡的日常生活時,將藝術對宏大敘事的改造堅持到底。在某種意義上,法國作家加繆有關“現代作家不再講故事”的斷言,幾乎成為當代人文藝術的真實寫照。

      其實,對于敘事前景的這種黯淡,批評家本雅明在《講故事的人》(1936)中也曾有過近似的預言,現在看來一語成讖,“講故事的藝術行將消亡。我們遇見一個有能力講好一個故事的人,機會越來越少”。而他對此的進一步分析卻發人深省。在本雅明看來,這是一種現代性社會獨有的精神癥候。在這里,人類經驗的交流變得貧乏而空洞,人們只能固守于有限的精神時空,而無法以富于想象力的方式實現自我超越。在這里,“消息”及其衍生物,成為新時代的標志和符號。“消息傳播與講故事的精神背道而馳。如果講故事的藝術日漸稀罕,消息的廣泛傳播就是這種狀況的禍首”。

      顯然,這是故事所面臨的時代語境。依照英國理論家福斯特的定義,所謂故事,是對一些按時間順序排列的事件的敘述。在傳統社會,這種敘述的功能是由農夫和水手完成的。他們分別從時間和空間維度承擔了一個族群的歷史記憶與生活想象。但是,當我們身不由己地被拋入一個以“流動性”為特征的社會時,“農夫”和“水手”的面孔變得日漸模糊,報紙壟斷了日常閱讀,信息取代了人文教養。那些曾經氤氳于日常生活的“靈韻”,那些曾經牽連起族群記憶的“靈韻”,那些曾經溫暖過無數心靈的“靈韻”,真的在漸行漸遠。可以認為,故事的消亡,既是現代性的標志,也是不得不正視的后果。

      故事的消亡消解了語言符號的魅力。作為隱喻的語言,其實有一種雙重性格:一方面是自然世界的命名者、固定者或“牢籠制造者”,另一方面又是陳見的破壞者、拆解者或“麻煩制造者”。在這種循環往復的雙向運動中,語言在具體的言說中保持著一種銳意創新、力去陳腐的沖動。而故事以及對故事的講述,正是這種存在最核心的載體之一。在這個意義上,故事的消亡,使得語言很遺憾地退守于概念把握和判斷分析層面,在客觀上消減了語言的原初創造力。

      故事的消亡迫使人們遠離生活世界。口耳相傳的經驗曾經是一切故事的靈感源泉。無論是西方經典《荷馬史詩》《一千零一夜》,還是中國漢代史傳、六朝志怪、唐人傳奇,都無一例外地與人們的生活相關,又在口述與案頭中回到人的生活世界。然而,故事的缺席,使得生活的滋味不再有趣和細膩,生命的邏輯也因此顯得乏味和機械。長期以來,人們賴以認識自我、閱讀生活的一個重要渠道戛然而止。歷史變成一種無意義的循環,對于時間的體驗開始消失,碎片化的生命感覺籠罩了日常生活的全部。作為故事的尺度的神秘性,作為生活的尺度的想象力,都隨著故事的消亡而煙消云散。

      故事的消亡堵塞了多元性的可能。故事的神秘是人類能夠講述出來的神秘,失去故事意味著人類失去多元的時空維度。實際上,在文化的意義上,多元性是人性與故事的共同處所。真實而具體的生活,是與個性、故事密不可分的。沒有許多個性,就不存在任何個性;沒有許多故事,也就不存在任何故事。杜絕了對多元性的追求,真實生活的內在張力也隨之被剝奪。同樣,在以同一性為標志的藝術界,多元性顯然只是一個失落的夢。在這里,躲避崇高,不僅是一種題材選擇,更成為一種美學追求。這同時也意味著,回到故事,是另一種方式的對崇高的固守,是我們無可回避的責任。

      通過故事拯救語言。語言是故事的載體。語言的貧瘠與故事的消亡是一體兩面的。只有通過對故事的創作、閱讀和反思,才能重新喚醒語言與世界的原初關系,重新確立語言作為文明之標志的存在意義,使得因經驗匱乏而枯竭的話語表達煥發生命。實際上,在每一個值得閱讀的好故事里,都有一個復雜、多義、歧變的語言世界。借助閱讀的方式,我們最終完成對藝術和文學經典的構建,最大限度地拓展經典的存在閾限,從而構筑起一個以“故事”為中心的人文星群,并繼續吸引一代代讀者永不止息的關注目光。這種拯救,使得語言走出圖書館、美術館,成為時刻在場的存在,并最終啟迪我們洞察“不學詩,無以言”的真實內涵。

      通過故事發現生活。蘇格拉底強調,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這同時也意味著,對生活的發現與探索,將是一樁有趣而艱苦的事業。故事,以其無與倫比的優勢,在這個發現之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故事和講故事》這篇文章中,王安憶打過一個比方,“故事像雕刻的對象隱在一大塊石料里一樣,由你困惑著如何開刀,它只是緘默不語。當你終于找著了它,它便活了”,想強調的依然是故事與生活的內在關聯。實際上,偉大的藝術之鏈已經為我們開啟了一個追尋存在奧秘、探索生活真諦的傳統。對此,我們不僅能從《神曲》《浮士德》《尤利西斯》等著作中傾聽遙遠的回聲,而且能在《拉奧孔》《地獄之門》和《向日葵》等作品中領略相似的感動。這些歷久彌新的故事,不僅是對“人是什么,人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執著追問,也是對生活之壯美與偉大的永恒回答。

      通過故事尋找認同。回到故事,不僅是回到那些泛黃陳舊的書頁,還是對生命意義的重新追尋,是自我與世界握手言歡的認同渠道。故事,不僅引導我們領略那些遠古心靈的偉大,而且幫助我們盡可能拓展自我生命的邊界。事實上,一切偉大的故事,從不回避對世俗人生的透視,因為正是后者構成了生命的基礎土壤,使我們得以駐足于一個更加切實而具體的領域。但它也意味著一種對世俗的超越,一種從現象出發又穿透現象的精神提升。可以說,在故事中包蘊的是一個情感的汪洋大海,一個以生命的真、善、美為終極理想的浩瀚宇宙。在這個意義上,回到故事就意味著回到永生不息的生命本身,回到以藝術為載體的自由的精神。經典故事中所蘊含的崇高性、多樣性與創造性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我與他人,提高精神的品格與質量,進而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人。

      但是,強調對故事的回歸,并非要完全否定當代藝術,而是在其歧異、怪誕的風格之下喚醒對“偉大的傳統”的記憶。正如尼采在《哲學與真理:1872—1876年筆記選》中所指出的,“哲學思想,藝術作品,嘉行懿德,登高視之,皆相通為一”,長期以來被形而上學強行分割的“審美”與“哲思”,完全有可能在更大的平臺上得到終極的彌合。換言之,如果我們承認,當代藝術恰當地表達了這個時代的生命感覺,并進而成為其存在的根據的話,那么,“詩”與“哲學”之爭這個漫長的理論公案,似乎可以在故事的維度中擁有和解的可能。恢復對故事的尊重,有助于當代藝術擺脫“流亡”的宿命,重新獲得一張回歸文化傳統的門票。甚至可以說,假如時空可以穿越,引導杜尚、凱奇乃至卡夫卡,聆聽一下王安憶的如下表達,或許也是一件頗有意義的事情罷:“故事就是這樣全面性地滿足著人們的愛好,也因此有著極大的創造空間,可供我們施展能量。看看這世界上已經有多少故事,又正源源不斷生出新的故事,就能證明這一點。”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文化理論研究所)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免费看大美女大黄大色,日韩精品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xxxxx|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 男人天堂2023|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小镇姑娘hd电影在线观看| 午夜网站免费版在线观看| 二级毛片在线播放|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 药店打针1_标清| 极品美女丝袜被的网站| 天天摸天天舔天天操|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亚洲片在线观看播放| 三上悠亚在线网站| 黑白配hd视频| 欧美影院在线观看| 大学生毛片a左线播放|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色伊人| 一级试看120秒视频| 欧美变态口味重另类在线视频| 国产私人尤物无码不卡| 人妖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999影院成人在线影院| 欧美成人在线影院|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777奇米四色| 毛片让我看一下毛片| 小少呦萝粉国产|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91最新高端约会系列178| 欧美xxxxx喷潮|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女人被两根一起进3p在线观看 |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黄色一级片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