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7-09-29
分享到:
瑪麗亞.蒙臺梭利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她創造的蒙臺梭利教育體系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臺梭利學校遍及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瑪麗亞.蒙臺梭利1870年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納省,就讀于羅馬大學。她是意大利歷史上第一位進入醫學院學習的女性,也是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她精通醫學、哲學、教育學、實驗心理學和人類學。
1907年,蒙臺梭利在羅馬貧民區創辦了第一所“兒童之家”,招收3~6歲的兒童,她運用自己獨創的方法進行教育,結果出現了驚人的效果。這些普通的貧寒兒童,幾年后心智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被培養成了一個個聰明自信、有教養、生機勃勃的少年英才。蒙臺梭利的教學方法轟動了歐洲,像野火一樣蔓延,人們仿照蒙臺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許多“兒童之家”。
1912年,蒙臺梭利所著的《蒙臺梭利方法》一書在美國出版,旋即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1913~1915年,蒙臺梭利學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1929年8月,國際蒙臺梭利協會在德國柏林成立,蒙臺梭利教育理論與方法進一步迅速傳播,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一場幼兒教育的革命。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有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然規律獲得自然和自由的發展。她認為,并不是成人塑造了兒童,而是“兒童創造了他們自己”。
可惜教育家、老師和孩子的父母對兒童心靈的這個巨大秘密認識不夠,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成人對兒童過分的關心與幫助,便是兒童心理上受到壓抑的開始,這種壓抑往往會內化留存在兒童的潛意識中,對將來的生活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成人往往以愛的名義、通過幫助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兒童身上,而“成人給兒童不需要的幫助竟是兒童將經受的所有壓制中的第一種壓制”。
蒙臺梭利特別強調兒童早期生活對其一生的影響,她認為,一個人是在他的早期形成的,成年后的幸福是與他在童年時期所過的那種生活緊密相連的,她說:“對兒童的任何影響都會影響到人類,因為一個人的教育是在他的心靈的敏感和秘密時期完成的。”
蒙臺梭利通過對“兒童之家”的大量兒童的觀察和實驗,結合自己早年當兒科醫生和從事智力缺陷兒童的神經與心理疾病的研究的經驗,總結出了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一些基本規律,并且根據這些規律,創造了“蒙臺梭利教育方法”。
蒙臺梭利認為,幼兒是一個“精神(心理)的胚胎”,因為“一個嬰兒有一種創造本能,一種積極的潛力,能依靠他的環境,構筑起一個精神世界。”幼兒的心靈是“有吸收力的心靈”。幼兒的發展有各種“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細節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而早期教育可以通過“重復練習”和“自由選擇”兩大原則保護和培育兒童,幫助他們順應自然的發展,激發最大的潛能,進一步完善自我。
蒙臺梭利還認為,環境對兒童的成長十分重要。這種環境必須充滿著愛的溫暖,有著豐富的營養,這樣的環境既要井然有序而又生氣勃勃,能讓兒童感到愉快,并且適合他們自由發展。她說:“最適合生活的地方環境應該是美麗的,因此,如果我們寄希望于學校成為觀察人類生活的實驗室,我們就必須把美的東西都薈萃于此。”而且這種環境必得由理解兒童和了解兒童的內在需要的教師來準備。
為了讓孩子獲得自由的發展,激發最大的潛能,在蒙臺梭利看來,新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兒童,而是成人。老師和家長必須改變對兒童的態度,不應該集威嚴權力于一身,而應該以謙和的態度來幫助孩子,不要總是操縱孩子的意志,不要急切地去糾正孩子的錯誤、平息孩子心理上的缺失、彌補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從而讓孩子變得什么也不會做、變得自卑、疑惑和叛逆。
在對兒童的教育中,蒙臺梭利認為“培養兒童穩定的注意力”和“對意志力進行不懈的訓練”尤為重要,因為這是一個人心智健全的表現。但注意力的培養和意志力的訓練雖然可以借助于教具和科學的方法,但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孩子內在的主動性,是孩子們的“自我教育”——“當小孩子們通過自我教育,將那些復雜的、需要做出比較和判斷的內心活動付諸行動時,他們一方面是用這種方式獲得了有條理的、明晰的智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他們的意志。”
蒙臺梭利也在家庭教育中對父母提出忠告:“我們不必在孩子面前充當完人,把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相反,我們有必要審視自己的缺點,虛心接受孩子的公正的觀察和批評。有了這樣的觀念,當我們在孩子面前做了不該做的事時,也就能夠原諒自己的錯誤。”
蒙臺梭利雖然是二十世紀的教育家,但她的教育觀念對于二十一世紀的兒童教育依然具有啟示意義。因為“兒童是永恒的。在每個時代里都有兒童的存在,并將不斷地誕生直至世界末日。而且,沒有史前時代的兒童、中世紀的兒童、維多利亞時代的兒童和現代的兒童之分。事實上只有所有時代和所有種族的兒童。他們是傳統的繼承者、歷史的承受者、文化的融合者以及通向和平之路的使者……”
綜觀蒙臺梭利的兒童教育觀,最核心的內容是教育應該讓兒童充滿自由,保護兒童的天賦本能,激發兒童的自覺,讓兒童在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中得到充分的發展,讓兒童創造他自己。
蒙臺梭利畢生所追求的,就是幫助兒童發展,并使兒童的個體潛能得以充分地實現。這也是一切父母和老師應該追求的目標。
蒙臺梭利將一生獻給了教育事業。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蒙臺梭利方法》《蒙臺梭利手冊》《童年的秘密》《童年的發現》《有吸收力的心靈》等。晚年,蒙臺梭利曾后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居住。1952年5月6日 ,蒙臺梭利在荷蘭的諾德魏克去世,享年82歲。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