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散文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文學閱讀>散文

    揮不去的家鄉味

    來源:范誠   時間 : 2018-01-15

     

    分享到:

     

    一碗蕨粑粉,喚醒了舌尖的記憶   

     

        每一次回到故鄉新寧,我都要到縣城三角坪去呷一碗蕨粑粉,常常高興而去,滿意而歸。

      蕨粑粉是故鄉特有的一種美食。顧名思義,它是用蕨粑加工的一種粉條。主要是涼拌,放上花生米、黃豆、豆腐絲、香菜、蒜蓉、辣椒醬、小酒等各種佐料,呷起來是那種家鄉特有的味道,爽口爽心,簡直美極了。

      蕨是一種高山野生植物,常年生長于高山陡嶺的灌木叢中。每年開春時,長出的新苗成卷曲狀,這就是蕨菜。長大后,其枝葉成篷狀,漫山遍野,把土地遮蓋得嚴嚴實實。其根部就是蕨根,比筷子略粗一點,表皮呈黑色,搗碎后,里面為白色的漿,沉淀后為蕨粉,也稱蕨粑,是山里人家的“救命糧”。可煎成粑粑,也可加工成粉條。故鄉常常把它們加工成蕨粑粉,在街頭叫賣。困難時期,孩子們常常為自己呷過一碗蕨粑粉吹噓個大半年。

      故鄉的蕨粑粉由來已久,據說解放前就有了。那時屬于私人經營,店子就開在老東門的小巷子里。解放后,實行公私合營,店子依然保存。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進城看賽龍船,我們當中有個叫發伢子的年輕人,把父母親攢了一個多月的油鹽錢,偷偷地換了一碗蕨粑粉呷。5分錢一碗,碗很小,粉也很少,對于當時來說,確實很金貴。發伢子排隊時,看著別人狼吞虎咽地開呷時,暗暗咽了好幾回口水。等到蕨粑粉到自己手里時,卻有點舍不得呷,一小筷子一小筷子地夾,一根粉一根粉地品,一口湯一口湯地嘬。一碗小小的蕨粑粉,呷了十多二十分鐘,呷完后把碗都舔個干凈。輪到付賬才想起,這錢是用趕集的,他很不情愿地把錢遞給老板,攤開手心一看,幾個硬幣已被捏得汗津津的。他一下子把拳頭又握了回來,生怕錢被搶走。他望了老板一眼,很不情愿地微開指縫,從中擠出了五分錢。

      不僅孩子如此,一個老部長尋蕨粑粉呷的故事,在小縣城傳為美談。

      1962年秋,原國家高教部副部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子載先生,回到闊別30多年的故鄉新寧。劉幼時家貧,學習刻苦,1921年秋,考入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在此認識毛澤東、李維漢等共產黨人后,參加革命,留學蘇俄。臨別故鄉時,問縣領導哪里有蕨粑粉呷。縣領導想,東門小巷店人來人往的,怕不安全,建議把蕨粑粉送到招待所。劉子載卻說,呷蕨粑粉就是要到小店子里呷,與老百姓一起呷,才有呷的味道。于是,他與縣領導一起,到縣城東門的小店子里呷了一頓一生都難忘的蕨粑粉。他呷完后,大聲叫好。

      改革開放后,蕨粑粉店搬遷了多次,幾起幾落,最終落戶到三角坪口子上。說是三角坪,其實是一個十字路口,東接白公渡大橋,南通東門老街,西連北門老街,北通解放大道,是一個十分繁華的地方。更重要的原因是,這里離東門老店不到一百米,人們容易找到。不知道的,用鼻子也能找到,若是捱到晌午還沒去,怕是早已收了攤。

      前些年,我還在湘西工作時,幾位吉首大學的新寧籍學生,搞勤工儉學,合伙開了一家專賣崀山風味的蕨粑粉店,居然十分熱銷。我帶朋友去呷過多次,朋友們都說好呷。后來幾位學生讀研的讀研,就業的就業,便沒有再開下去。雖說是曇花一現,卻讓蕨粑粉的傳說在江湖上流傳了好久。客居在外,只要一呷,保證不想家。

      我愛蕨粑粉,喜歡的是那種特有的家鄉味道。

     

      兩道土菜,勾起了塵封的往事

     

      上次回故鄉,在賓館呷了一道鍋灰豬肝,感到很詫異。這是家獨有的土菜,怎么進了餐館?朋友說,這道土菜不僅進了餐館,而且上了央視四套《走遍中國》,已經成為一道全國名菜。

      鍋灰炒豬肝,是故鄉一道特殊的菜。在我們小時候,即使家庭再困難,每年都要呷上幾頓,因為它除了能補充人的營養外,還有明目等藥用功效,所以家家戶戶都呷,尤其要讓當時讀書讀得起“雞目眼”(夜盲癥)的孩子多呷。

      這道菜究竟是怎么來的,估計誰也講不清,我第一次看著父親炒的時候也是覺得怪怪的:炒豬肝炒到了一半的時候,父親用鍋鏟從灶爐里刮了一些黑乎乎鍋灰,直接拌到豬肝里炒,快出鍋時才加了些蔥花、辣椒等佐料。呷的時候,更是有味:我開始不敢動筷,看大家呷,我才開始動手。誰知,一動筷才發現晚了,原來這樣炒的豬肝特別嫩、特別香,也特別有嚼頭。父親說,呷的時候只管呷就好了,千萬莫笑,也莫坐在一起呷,我們紛紛應允。那天,我自己夾的呷完之后,想看一下菜碗里還有沒有剩的,誰知大家都是這么想的,一見面互相指著對面,個個都是頭嘴烏黑的“灶皇菩薩”,就差沒笑斷腸子。

      呷完之后,我還“盤根根”,問什么時候能再呷得到。這時,只見弟弟從灶屋里跑了出來,手里端了一碗黑乎乎的飯。天哪,我怎么沒有想到呢?炒過鍋灰豬肝的鍋子里還有一點油和鍋灰,被弟弟那個精靈鬼發現了,這個“烺鍋飯”看是不好看,但呷嘎過后起想心的。

      那時候,農村都是燒柴火煮飯炒菜的。時間一長,鍋子外面就會結上一層黑色的鍋灰。其實,鍋灰學名“百草霜”,是一味中藥,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和繆希雍的《本草經疏》就有記載:“百草霜乃煙氣結成,其味辛,氣溫無毒”,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在宋代民間,就曾使用百草霜治療疾病。

      在故鄉,還有一道豬肝絕味,名叫“火麻草蒸豬肝”。

      火麻草也稱蝎子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為其桿和葉子上有一種看不見的刺,刺到人的皮膚上生痛,像被火燒一樣,故稱火麻草,故鄉也稱為“火麻風”或“藿雞婆”。火麻草有刺,手碰不得,我們拿鐵夾和剪刀去對付它。先用鐵夾將火麻草夾住,再用剪刀去將葉子剪下來,放進篩子里。同時,還要剪下一些枝干,同葉子一起洗干凈,拿回家。蒸豬肝時,先將豬肝切成片,放進碗中,放水放鹽,再將火麻草放進去,一起蒸。蒸好后,那菜清香撲鼻,湯里還漂著幾點油星,實在誘人。

      呷的時候,不僅豬肝好呷,那火麻草的葉子也可以呷下去,粗粗的,有一股自然的芳香,好呷。那桿子也可以咬碎,吐渣。那湯更是清香,好喝。常常被呷的一點不剩。

      火麻草是一味良藥, 能祛風除濕,利濕消腫,主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水腫等。我們自小呷這個長大,一家人沒有任何風濕疼痛,可能與呷火麻草蒸豬肝有關。

      據說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入侵故鄉一帶。因呷多了豬油拉肚子,茅房蹲不下,一個個到拉野屎。倉促之間,忘記帶紙,便扯房前屋后的火麻草來擦屁股。哪知道火麻草有刺,不僅手被刺得生痛,那屁眼更是被刺得火辣辣的,像被針刺刀割一樣,痛得鬼子殺豬般嚎叫。

     

      三片魚桂葉,串起了濃濃的鄉情

     

      老同學清明回鄉掃墓,返回海南前,不忘記從我家門前摘一簍魚桂葉帶回去。我說,沒有魚桂葉呷不下飯呀?他說,沒有魚桂葉炒菜,還真缺一道味。

      這魚桂葉是故鄉一種樹葉,葉子特別香,炒菜時放幾片味道最好,凡是崀山人,都喜歡呷。所以它不僅是一種生活的調味品,也是一種凝聚鄉情、稀釋鄉愁的家鄉味道。

      魚桂葉也稱月桂葉,是樟科常綠樹甜月桂的葉,也是一種頗受歡迎的香料。主要用于炒菜、做湯等,也可用于腌漬或浸漬食品。故鄉炒菜,常用魚桂葉,將老一點的樹葉摘下來,晾干,用線將一片片葉子串起來,掛在廚房里。炒菜時,取幾片,洗干凈,放進鍋子。炒出的菜,香飄屋外,很遠都能聞到。呷起來更是樂口消融。

      在故鄉,有幾道菜是必放魚桂葉的,一個是加工魚,放上幾片,那魚格外的香,魚湯特別鮮嫩味美;二是煎豆腐,放幾片魚桂葉,別具一番風味;三是做湯菜,像做酸湯、腌菜湯等,放上幾片,清香撲鼻,特別好喝;四是做粉蒸肉,故鄉稱米粉肉。用大米同魚桂葉一起放在鍋子中炒得噴香,然后磨成粉,再加工成粉蒸肉。放進鍋子中蒸熟,揭開鍋蓋,香氣滿屋。呷起來,更是爽口爽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粉蒸肉……

      魚桂葉這么好,可是以前卻很少。不是每個村寨都有,有時一兩個村寨才那么一株,需要的人多,往往供不應求。那時候是大集體,栽在公家地里,怕人砍掉當柴火燒了。栽在自留地里,那樹長大后,占地方,會蔭壞其他蔬菜,所以栽的很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需要魚桂葉,父親叫我去長圳頭一個親戚家里去摘。親戚家有一株很大的魚桂葉樹,他兒子剛好是我的同學。放學后,我便與同學蹦蹦跳跳去了。給親戚大人一講,自然滿口答應,叫他兒子陪我一塊去摘。有時親戚有空,還拿柴刀去砍下一枝,讓我連枝帶葉一塊扛回去,這么可以用一兩年的。有時城里的親戚需要,又到我們家來取。還有遠方的親戚,回到故鄉,必然要帶許多魚桂葉回去,便可以經常回味家鄉的味道……

      后來,包產到戶了,許多人家開始在自己地里栽魚桂葉樹。哥哥就在家門前的菜園里栽了一株,現在已經長到缽子粗了,有三層樓高,枝繁葉茂,每年許多親戚朋友來采摘。

      還有許多崀山人,在外面工作的,只要有條件,必將故鄉的魚桂葉樹苗帶到外地,栽培下來,以便常年能呷到新鮮魚桂葉佐的菜。在我們湖南廣電的大院里,就有一株魚桂葉樹,那是八十多歲的劉鈍老先生親自栽種的。劉先生是原兩江總督劉坤一的后裔,出生于南京,幼時在故鄉崀山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后來從軍,退役后回到湖南工作,曾任湖南廣播電視藝術團團長。在外奔走了幾十年,鄉情難忘,最喜歡故鄉的魚桂葉。每次親戚來看他,別的都不要,只要帶上魚桂葉就行。后來交通方便了,他要親戚專門帶來一株崀山的魚桂葉樹苗,栽在院子的花園中,至今已有茶杯粗了,郁郁蔥蔥。老人家經常站在陽臺上,望著這魚桂葉樹出神……

      據我所知,還有許多崀山人在外面發展比較好的,在外地買了別墅,有了自家的小院。在給小院規劃栽樹時,首選的就是要栽一株故鄉的魚桂葉樹。

      我的日記本里,夾了三片魚桂葉,一片來自故鄉,一片來自老鄉,還有一片來自夢鄉。每當我打開日記時,本子里飄散著一股家鄉味道,飄蕩著一縷難以割舍的鄉情。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免费看大美女大黄大色,日韩精品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日韩电影| 武则天一边上朝一边做h| 放荡的欲乱合集| 成人免费看黄20分钟|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 午夜伦情电午夜伦情影院 |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免费|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久久久久香蕉视频| 色偷偷AV老熟女|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网站| 福利体验区试看5次专区|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人人做人人爽人人爱| 91免费看国产| 男人添女人下部高潮全视频| 处破女第一次亚洲18分钟| 台湾swag在线观看| 久久久xxxx|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不卡视频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站| 有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精品免费|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乱肉妇岳奶水小说| 色一情一乱一伦色一情一乱一伦| 女邻居掀开短裙让我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