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8-01-25
分享到:
2017年最后一周的校園活動是在浙江橫店。我住在橫店最好的賓館貴賓樓。早晨去散步的時候,在賓館前面的小山上看到一個亭子,名叫仰賢亭。亭子上有一副對聯:“治洪水安九州古圣豐功傳萬世,牽金牛富百姓今賢大德昭千古”。
當天去學校的路上,新華書店的工作人員指著車窗外的一座山告訴我,那叫八面山,是橫店的地理標志,相傳山里有一頭金牛,徐文榮將金牛牽了出來,于是富了一方百姓。
之前我不知道徐文榮是何許人也。聽了這個故事,我才知道,他是橫店集團的創始人。聽了這個故事,我也明白了一件事情:徐文榮牽金牛富百姓是今天的神話。神話并不只產生于遠古。神話產生在生活中。普通勞動人民用他們的想象與智慧創造了神話。遠古如此,今天亦是如此。
神話沒有消失,它在今天的生活中。
我的《南村傳奇》就是我在今天的生活中創造的神話傳說,南村是一個心靈的桃花源,一個真善美的永恒之村。
我創造它,源于我對美好家園的渴望與想象。
《南村傳奇》這部作品由四個看似獨立,實則緊密相聯的故事組成。這四個故事分別是“舍身石”“少年與蟒蛇”“狐貍女婿”“丁婆婆”。
我并不是一開始就明晰我要寫什么和我應該怎么寫的。這些故事是逐漸來到我的腦子里的。第一個故事是《丁婆婆》,最早是一篇短篇童話,后來寫成了一個小中篇,給一家出版社做了橋梁書。
寫完《丁婆婆》之后,我想到了我們家鄉的芙蓉山,相傳山下有一條陰河。為了阻止陰河水泛濫,一條蟒蛇和四條蜈蚣在山底下堵住陰河。這個傳說后來變成了《少年與蟒蛇》的故事。
十多年前,我曾采訪過湘西的染布匠劉大炮,為他寫過一本傳記《鳳凰染布匠》。那些靛藍的印花布既在我的生活中,也在我的腦海里。于是,印染坊和狐貍的故事自然出現了。
那么,“舍身石”的故事是如何出現的呢?我至今有點想不明白。我老家那一帶有三座石山,分別叫仙牛跡、石峰山和罘罳峰,但并沒有“舍身石”的傳說。然而我自小聽說過“開天門”。據說天門打開的時候,會有一掛梯子落下來,沿著那梯子,就能爬到天上去。或許就是這傳說,讓我產生了“舍身石”的靈感。
一些微小的種子,在多年前無意之間種下,多年以后,變成了靈感的火花。我想這就是寫作的迷人之處,也是寫作的神奇之處。也是為什么我寫作30多年,依然樂此不疲的原因。
思考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思考人之成為人最為寶貴的東西,并將它們張揚與傳承,是一個作家,尤其是兒童文學作家的職責所在。
我寫這些故事,最初未必想清楚了為什么寫。但當我寫完了這些故事,回過頭來閱讀與思考的時候,我才明白了我為什么寫它們。
我想講述生命的價值,它不在于時間的長度,而在于我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實現自我價值。
我思考勇敢與犧牲的意義,不是你敢于做什么,而是你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面臨困境,就像一只紅狐貍變成藍狐貍,在同類的眼中便變成了怪物,它如何走出自己的困境呢?
在我的故事中,狐貍在走出困境的過程中,成就了自我,成為了會染夢的狐貍。
而在“丁婆婆”這個故事里,我講了禁忌,講了犯錯與糾錯。
回想起來,我在營造南村的同時,我也在講生命的意義,講犧牲的價值 ,講一旦陷入困境,我們該何去何從;講對禁忌的尊重和對錯誤的糾正。
而這一切,不正是我們作為一個成年人,想傳達給孩子的嗎?不正是我們作為一個人,一輩子也應該堅守的嗎?
在《南村傳奇》這本書里,我營造了一個南村,一個心中的桃花源。
我在故事的構造上,借助了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的外形與框架。若在三五年前,我可能不會用這種方式,或者忌諱用這種方式。因為我會擔心,我如此用心創造的故事,會不會有人懷疑我是對民間故事的改寫?
但今天我不再擔心。我相信自己的創造。我相信寫作有它自己的規律。一切靈感的出現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只要用心向童年生活的深處開掘,只要努力向藝術世界的高處攀登,一切都會順理成章,而且恰到好處。
我愛我的南村和《南村傳奇》,我希望我的讀者朋友們也會如同我一樣愛它。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