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文學課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湖南省作家協會>毛澤東文學院>文學課

    一位工人作家的文學探索和歷史書寫——《劉章儀文集》讀后

    來源:文藝報   時間 : 2018-03-30

     

    分享到:

    《芳草文庫》是由《芳草》文學雜志獨家策劃支持的一套文學書系,旨在為湖北地區一批不再年輕,既往作品曾經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作家出版文集。文集每人三卷,140萬字,對作者的創作是一次總結,也是給湖北地區的當代文學留下一批寶貴的資料。目前已出版(按出版時間排序)劉益善、唐鎮、劉富道、紹六、李傳鋒、劉章儀六人所創作的代表性作品。 ——編 者

     

     

    新年伊始,被“芳草文庫”收錄的《劉章儀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在《芳草》文學雜志的支持下獨家出版,三卷本100余萬字,盤點了作者40多年間的文學創作成果。第一、二卷分別收入他的成名作長篇歷史小說《鐵魂》(長江文藝出版社1982年2月出版)和《梟雄吳佩孚》(中國青年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第三卷收錄了中、短篇小說和散文等其他作品。他人寫作的書評和媒體有關的報道,作為附錄分別附在各卷的最后。

    劉章儀是幸福的。在第三卷“附錄”中,有老作家楚奇撰寫的《武漢第一位工人作家劉章儀》,記敘了他的“文學苦旅”:1958年,16歲的初中畢業生劉章儀進入江岸車輛廠,當了一名翻砂工人,懷揣著文學夢的他在勞動生產的同時,刻苦讀書,勤奮寫作,在專業作家的幫助和廠黨委的支持下,逐漸成長為一名工人作家。在革命年代,“工人作家”是作家頭上的一頂光環,廣受社會的關懷和讀者的喜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憑著《鐵魂》和《梟雄吳佩孚》,劉章儀聲名鵲起,在武漢市、湖北省乃至全國的文學界和讀者群中,引發了閱讀和評論的熱潮。

    《鐵魂》初展歷史

    工人作家出文集,劉章儀在武漢算是第一份吧?40多年前,工人作家寫長篇歷史小說,劉章儀在武漢也算是第一個吧?能有如此膽魄、如此才情,真是多虧了他是一名“江岸車輛廠人”!劉章儀從16歲進廠當工人,一直做到廠黨委副書記退休,45個春秋,他就扎根在這里。是這個有著光榮革命斗爭歷史的江岸車輛廠,孕育了他的靈感,實現了他當作家的夢想。

    發生在1923年2月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史稱“二七運動”或“二七慘案”),是中國共產黨創立初期領導的一次重大歷史事件。漢口江岸車輛廠是這次歷史事件的搖籃,并為此獻出了林祥謙和施洋兩位共產黨員的生命。生活在江岸車輛廠這塊“圣地”的劉章儀,決心將他的文學夢種子撒在這塊熱土中。他的第一部長篇作品《鐵魂》,就是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為題材的歷史小說。

    《鐵魂》創作于上世紀80年代初,“十月懷胎”則肇始于多年前參與寫作“江岸車輛廠廠史”期間。先輩的苦難生活和為擺脫苦難而奮起抗爭的精神,尤其是早期工人運動領袖江岸機務大廠(江岸車輛廠前身)共產黨員林祥謙烈士的犧牲壯舉,深深地激勵著、感動著這位“江岸車輛廠人”。

    十年磨一劍。1982年《鐵魂》初版問世。小說以引人入勝的情節書寫了主人公的成長故事,以悲壯雄勁的筆墨描繪時代風云,大受讀者的歡迎。兩年后再版,發行5萬冊。這期間有10家省級電臺將《鐵魂》作為長篇連播節目播送,還有多家刊物連載其中的章節推廣。社會反響如此熱烈,文學評論界也及時做了響應。文集附錄中的許多評論,針對作品得失各抒己見。收在第一卷附錄里的《氣壯天地,義貫長虹》一文,作者張敏書從文學主旋律的角度,對作品題材價值、思想意義、英雄形象、藝術表現等方面,做了細致的分析和充分的肯定,其立論高遠,運思綿密,但也有頌揚失度的寬容流露于行文間,且抄錄小段如下:

    總之,小說在刻畫眾多人物群像時,努力使正面人物不概念化,反面人物不臉譜化,次要人物不影子化,個個性格鮮靈活現,各顯異彩,讓人如置身山陰道上,有目不暇接的喜悅。而這些人物形象卻像是一個個聚光點,各以其獨特的行為和思想方式,強烈地反映著那個時代的各種光度、色彩和信息,共同構成一幅那個時代獨具的生活畫面。(第一卷348頁)

    其他眾多評論對作品的肯定大體相同,而歧議主要集中在對小說主人公生活史描繪的真實性的問題上,由此引出關于歷史小說的歷史真實性與藝術虛構間的關系論爭。品讀《鐵魂》的一個分明感覺,是作家很長于講故事。作品因為描敘了林祥謙的成長過程,但有關林祥謙在江岸機務大廠9年生活的史料卻極其稀缺,這正好給作家揚其所長的機會。劉章儀筆下生花,揣摩時代風習,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虛構出主人公生動鮮活的成長故事。歷史小說要根據史實編織,而史實又貴在翔實可靠。為此,評論家吳永平指出:作家虛構一連串突出主人公精神世界的斗爭故事,以彌補史料的不足。可是“過多地采用虛構的情節,必損失歷史題材的‘質’的規定性,挫傷讀者的審美情緒”。(《〈鐵魂〉〈梟雄吳佩孚〉比較觀》第三卷1058頁)因此吳永平明確地指出:《鐵魂》的一大不足,正是虛構太多。

    然而,另一位評論家卻對此兜頭潑去一盆冷水:“作為一部長篇小說,不能完全照搬歷史上的真人真事,而應該給藝術想象以廣闊的活動空間。不能設想,刪去‘考場斗洋人’、‘舍身平械斗’、‘大鬧陰壽堂’這些虛構的情節,《鐵魂》還能剩下什么藝術價值。”(胡夷威《春日書簡——致〈鐵魂〉作者劉章儀》(第三卷1091頁))

    “歷史題材‘質’的規定性”,一時難以說清并取得共識,但讀者的審美情緒顯然沒有受到什么“挫傷”。5萬冊再版印數,10家電臺輪番連播,便是證明。更有甚者,那些選載《鐵魂》刊物所選載的章節,恰恰多半是小說中虛構的激情故事。不久,劉章儀在《〈鐵魂〉寫作略談》中總結道:“不必是必有的實事,卻是會有的實情”。他從文學圈的討論中,提升了對歷史小說創作的認識,表示要在今后的創作中“超越自己”。

    其實,歷史小說創作關于“史實”與“虛構”的問題,分歧與論爭由來已久,早在演義小說風行的明清時代,口水戰從未止息。“忠于史事”,“無一處無來歷”,或作為歷史小說寫作之優長而備受贊賞;“拘于史實”,“照貓畫虎”又能作為貶斥的口實。確實,合理把握歷史小說創作中“史實”與“虛構”的分寸,讓專家學者點頭,讓讀者稱快,真的是難矣哉。它與作者自身的才學識,與史料的豐儉,以及時代審美情趣等主客觀條件都相依相連,借用聞一多先生的一句話形容:那就是“戴著鐐銬跳舞”。

    《梟雄吳佩孚》與“戴著鐐銬跳舞”

    彼時,劉章儀準備要繼續“戴著鐐銬跳舞”了。他正醞釀著的《梟雄吳佩孚》,更是“硬碰硬”的重大歷史題材,涉及現代史上重量級的人物,以及與這個人物共存亡的民國之初的北洋政府(1912—1928)一段歷史。

    掌握北洋政府的北洋軍閥集團,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個“怪胎”,它興起于清王朝專制體制之中,卵翼于西方殖民者勢力之下,更借“民國”之名,實際統治中國16年。對于這段紛繁陸離的歷史,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相當一段時間里,史學界的認識,大抵囿于階級本質的單一角度,作出“反動”“腐朽”“落后”的判斷。

    在1949年以后的歷史教科書中,吳佩孚被判定為大奸大惡的軍閥,《鐵魂》里的他只是在晦暗的歷史背景中出現的一個配角,他的作為就是鎮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不曾想到,劉章儀偏偏要將《鐵魂》中的反面角色再次寫進他下一部作品中,并且讓他充當主角,站在藝術光照的中心,演繹上世紀20年代中期的一段歷史。這樣的題材,這樣的人物,對于當代長篇歷史小說創作實踐,在上世紀的80年代,無疑是一次重大的突破。毫無疑問,《梟雄吳佩孚》構思寫作之初,劉章儀就已經“超越自己”了。

    《梟雄吳佩孚》似乎可以看作是《鐵魂》的姊妹篇。兩部作品在時間和地域上銜接交匯,(《鐵魂》止于1923年,《梟雄吳佩孚》起于1924年,活動空間都在以漢口為中心的京漢鐵路沿線);歷史人物更多有重合(吳佩孚,白堅武,肖躍南,張廣生)。但兩部小說在歷史觀和文學風格上卻呈現出不小的差別,不像是血脈相系的姐妹。這種差別并非由于前者虛構多,后者史事明,《鐵魂》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史的史觀指導下寫作的,而《梟雄吳佩孚》則是在中國現代史史觀的觀照中醞釀創作的。兩種史觀可以統一在一種科學思想理論的范疇之內,但至少它們的歷史視野存在廣狹之分。后一種史觀角度擴展了作者觀察歷史的視野,提升了甄別史料、規劃結構、確定題旨的主動權。

    書名《梟雄吳佩孚》就多少透露了作品題旨的意向所指。在漢語詞典里,“梟”字包含了驍勇雄強之義,以梟字起頭的詞,梟雄、梟將、梟騎等,都是中性詞,《三國志 吳志》中,周瑜、魯肅以“梟雄“指稱劉備,意非輕污,實乃看重。但在狂飆激進的“五四”時期“打倒軍閥”的聲浪中,“梟雄”一詞逐漸趨向貶義,成為專用于擁兵自重、禍國殘民軍閥頭上的冠詞。劉章儀大體是在這般意義上使用它的,并戴在吳佩孚頭上以作書名。雖然還是一個反面人物,但絕不會只是《鐵魂》中制造“二七慘案”的劊子手吳佩孚了,那個單一扁平的文學形象,必定會在《梟雄吳佩孚》中豐滿地立起來。

    劉章儀有意避開了《鐵魂》展示主人公生活史的構架方式,而是選擇了吳佩孚攪動歷史的人生中的一個片段,即第二次直奉戰爭時,由于直系將領馮玉祥陣前倒戈,致使直系全線崩潰,慘敗的吳佩孚率領殘眾由豫入鄂,受困履險后,重新擁兵復出,榮任“十四省聯軍總司令”,但旋即在兩湖戰場被南方政府北伐軍擊潰,由此退出叱咤風云的政治舞臺。這種大落大起再跌落谷底的人生歷程,既充滿歷史外部世界的戲劇性,又少不了人物內心歷程的波瀾曲折。作品借助歷史風云的片段,塑造“梟雄”的神形,顯現出作家舉重若輕的智慧。尤具匠心的構思,是在刻畫主人公這兩年間的起伏沉浮,作者也不一貫到底地直寫下來,而是巧為剪裁縫合,從中截取三個最富于包孕性的時段(1924年冬到1925年春,從“引子”至第十一章;1925.10-1926.2,第十二章到第二十二章;1926年8、9月,最后兩章),將其間真實的史事,與可能的史情融合再造,敷演出一幕幕跌宕起伏、波譎云詭的歷史活劇,“梟雄”吳佩孚自始至終,活躍在這一歷史舞臺的中心,于聚光燈下,逐步鮮明起來。

    小說開場就勾住讀者眼球,從吳佩孚帶領800殘兵敗將,行至豫鄂交界處受阻,被困于雞公山這個歷史當口切入。第二次直奉戰爭,使中國政治局勢失去平衡,直系內部的各種勢力,也面臨權力再分的格局。直系將領鄂督肖躍南心懷鬼胎,觀望時局如何發展變化,因此拒絕吳佩孚欲從武勝關進入湖北的要求,吳、肖矛盾就此拉開。吳急于入關至湖北將息養兵,以圖再起;肖雖欲改換門庭,另尋靠山,倉促做出拒吳姿態,卻又畏懼吳大帥這條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故而復派參謀長張厚生專赴雞公山試探吳的底細。小說開局寫吳、肖斗法,欲進欲拒之勢,極盡波折云翻之能事,主人公“梟雄”的神形,活脫地展現在情節發展中。

    吳佩孚得知張厚生將要上山的消息,心中歡喜,卻對一聽見消息就大喜的部將靳云鶚大加訓斥,又在洞察肖、張來意之后,向靳面授機宜,叫靳照他設下的錦囊妙計行事。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肖躍南的特使張參謀長抵達雞公山的同時,吳大帥帶著一行隨從,游山逛景去了。張厚生初嘗“冷板凳”滋味,接著又由靳將軍引導他進入“迷魂陣”,“無意間”讓他窺見了演兵場上吳軍官兵臥薪嘗膽練兵習武的陣勢。張厚生上山時的驕矜之氣被消解掉了,“打定主意,見機行事,以忍為上策”。兩天后,吳大帥這才召見張特使,在溫馨親切的交談中,處于危機中的主人公昂昂然主動出擊,顯之以威,誘之以利,終于將肖督軍的特使籠絡成了自家“掌握在手中的信鴿”。

    作品從開始就注意主人公性格的復雜和多面性。在著重揭示其奸詐權謀的性格特征時,力求將他還原成一個源頭有活水的生機活潑的歷史人物,在這一部分章節乃至全書,作家不時插入吳佩孚清夜舞劍,擊磐問卜,吟詩抒懷,作畫贈人等細節描寫,不僅有助于喚醒讀者對這位素有“儒將”美譽人物的回味,更使他的這種性格和習性,同他前半生中過“秀才”,賣過字畫,當過相命先生的經歷有著因緣相連的依據,使人物的真實感更有深度厚度。

    強悍豪雄,機詐權謀,是軍閥吳佩孚的性格主導面,這種性格同他的以武力統一中華的野心是分不開的,這一野心,有時會表現為一種家國情懷,但其私心是對于權力的貪欲,為了掌握權力,鞏固權力,又必然會滋生狠毒兇殘的手段。初上雞公山見官兵有離散之心,便將一位發點牢騷的副團長槍斃;登上“十四省聯軍總司令”寶座,急欲東山再起重整旗鼓時,毒殺了懷有二心的聯軍副司令肖躍南。而所有這些性格的多個側面,又受制于盤結在他心中的某種信仰,某種理念。

    與《梟雄吳佩孚》同年出版的《中華民國史》(李新主編,中華書局1987年出版)第二編中,有這樣一段評論吳佩孚的文字:“即便是吳佩孚這樣‘知書達理’的‘儒將’也是滿腦子的封建思想。他崇拜關羽,在‘上下’、‘尊卑’、‘主從’之類封建道德束縛下,他明知曹琨當總統的時機尚未成熟,雖曾極力表示反對,但終究不能不服從那個昏庸的上級”。這是在“賄選”一事上,對吳曹有所區分的評論。但行文中說他“知書達理”,“滿腦子的封建思想”值得我們注意。而在來新夏主編的《北洋軍閥史》(東方出版社2011年出版)上冊中,明確地指出北洋軍閥集團的特點之一,就是始終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作為指導的。這個由晚清重臣張之洞提出的集封建道德之大成和應時而用的“中體西用”思想,在后來成了北洋軍閥集團的主流意識。而“吳佩孚是北洋軍閥集團中的‘中體西用’的典型”。

    由此可知,由于長期習染而致的封建意識、封建倫理,是盤踞在吳佩孚頭腦里并塑成其復雜性格的主要觀念。在《梟雄吳佩孚》的第十四章里,主人公借鄂督肖躍南為他榮任“十四省聯軍總司令”而舉辦的盛大宴會上,酒酣心熱之際,即席隨性發表了一通闡述自己人生理想的宏論,其核心就是封建道統的那一套說詞。他開始縱論天下人物,鄙薄張作霖是不識字的土匪,譏刺段祺瑞如同朽木,判定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要么不合國情,要么只是空想。然后亮出底牌:“我們是在中國,是有幾千年文明的炎黃子孫。我們中國百姓信奉的是孔夫子的學說,是忠孝節義,是仁義禮智信。這是根生蒂固的,是什么外來的主義也代替不了的。”并強調這是他在“把孔夫子的傳世經典又通讀了一遍,也想了不少問題”之后,得出的治國平天下的根本方針。這一通含有些許悲情的演講,流露著他骨子里的一種真誠,即他的“儒教”信仰,他要在武力統一中國后,以孔孟之道治國施政,使已被摧毀的皇權體制(中體),用改裝了的新面貌(西用)延續下去。

    與會的兩位女記者,在聆聽過吳總司令的一番宏論后,竊竊評論道:

    “這才是真正的吳佩孚。”

    “一個中國歷史造出來的怪胎。”

    確實,吳佩孚正是生長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并由中國歷史文化養育出的一個“怪胎”。《梟雄吳佩孚》只涂畫了他人生中短暫的兩年,倘若縱觀他的全部生活史,他“怪”的復雜性多樣性就更加分明。比如吳佩孚字“子玉”(時人稱他為“玉帥”),這是他初通文墨的父親為他取定的。他是山東蓬萊人,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是他父親敬仰的鄉賢,戚繼光字“佩玉”,父親就將“佩玉”二字嵌入兒子的名(佩孚)和字(子玉)中。這是父輩將家國情懷兼及光耀門庭的“基因”植入少年吳佩孚心魂之始。他22歲考中秀才,是北洋諸將中最“知書達理”的人。美籍華人史學家費正清甚至稱他為“學者軍閥”,正是儒學深入其骨血的原因。晚年退隱北平,由儒入佛,著書立說依然不改用世之心,主張“振衰起弊,惟一之道是要振興文化。”(《循分新書》,轉引自來新夏《北洋軍閥史 緒論》)其對封建倫常、儒佛義理用心之深可見端倪。

    在史學界,對吳佩孚的晚節有過懷疑甚至否定。名節對于“滿腦子封建思想”的人來說至關緊要,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何況對于古稱倭寇的日本侵略者,更有“華夷之別”的觀念存在。曾把自己演兵場上點將臺命名“(戚)繼光臺”的“吳秀才”,即便只是為了“千秋名節”,他的絕不答應日本侵略者的誘降,堅不出山附逆,不是這個“怪胎”做出的很正常很容易理解的決定嗎?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作為一種文學活動的長篇歷史小說創作,也超越不了這句話的指向。所以劉章儀的《梟雄吳佩孚》,是生活在上世紀80年代之交的作家所認知的軍閥吳佩孚。當時的史學研究成果以及文學主旋律的要求,都會投射到這部作品中。總體來看,我的印象是:作為活躍在上世紀20年代政治舞臺上的這位歷史人物,在作者筆下,軍閥強悍權謀的一面,表現得十分鮮明,在不同的歷史情境下,其胸襟、智謀、舉止,都歷歷呈現,并耐得咀嚼。但對大奸大惡軍閥之外的另一些性格側面,如家國情懷,習性操守等,則兼顧得不夠。或者說,作品展現主人公政治生涯軌跡多,而剖析其心路歷程少。尤其是最后兩節,在潰敗中逃離漢口的吳佩孚,已經沒有這個歷史人物的一點氣象了。但即便如此,劉章儀畢竟在40年前,已經為中國當代文學奉獻了一部刷新文壇的長篇歷史小說《梟雄吳佩孚》,并塑造了一個情貌豐滿、風神獨具的嶄新的藝術形象。這就是他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廣受關注的原因,也是40年后“芳草文庫”隆重推出《劉章儀文集》的原因。

    逝者如斯夫,劉章儀今已七十有五了,硯田在望,筆耕有待,期待這位老作家伏櫪之日,還能作騏驥之鳴。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免费看大美女大黄大色,日韩精品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边吃奶边摸下面|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 91av在线电影| 漂亮人妻洗澡被公强| 女神捕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公添了我的下面出差牌友|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男男|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漫画| 成年人影院在线观看| 可爱男生被触手入侵下面|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好男人www社区| 偷自视频区视频真实在线| 99国产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 亚洲an日韩专区在线| 香蕉app在线观看免费版| 日本a∨在线播放高清| 噼里啪啦完整高清观看视频| 三级极精品电影| 秋霞日韩久久理论电影| 在线观看国产精成人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天天久久影视色香综合网|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视频无需下载| 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一级做a爱片特黄在线观看yy| 男人j进入女人p狂躁免费观看| 國产一二三内射在线看片| 亚洲国产欧美视频| 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高清| 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 又大又硬又爽又粗又快的视频免费| yy6080理论午夜一级毛片|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a级作爱片金瓶双艳| 出包王女第四季op| 91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