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18-09-14
分享到:
本網訊(記者劉香林)9月13日下午,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青年創作委員會副主任紀紅建在毛澤東文學院為第一期湖南作家高研班學員進行文學講座。他以 “行走與思辨”為題,為學員講授了一場不同尋常的、接地氣的文學課。
授課現場
紀紅建是一個作品與人品都為人稱道的報告文學作家,為人謙和低調,工作充滿熱情,創作更是勤奮踏實接地氣,他憑借多年豐富的報告文學創作經歷和采訪經歷寫出了數部膾炙人口的佳作。講座中,紀紅建生動真誠地詮釋了他對文學的理解和感悟。
紀紅建講授:“行走與思辨”
他說,雖然報告文學是一個年輕的文本,但卻是最具“現實主義”特征的文本,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文本;真實是報告文學的根基,文學性和思想性是它飛翔的翅膀;僅僅只有文學才華成不了報告文學大家,報告文學作家要如同戰士,寫一部作品如同上戰場,每一部作品都是大制作大工程,在創作過程中要將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
他認為,行走是一種選擇,思辨是一種情懷。報告文學是行走的文學,寫報告文學不光要行走,還要做個堅定堅實的行走者,廣闊的行走者,不僅腳步行走,更要思維行走,要做一個思維寬闊的寫作者。而報告文學最重要的力量,或者說文學的張力,來自思辨。思辨就是有要反思,有憂患意識,有問題意識,有批判意識。思辨是報告文學的靈魂,是報告文學作家脫圍的唯一通道,思辨是為了寫好問號,還原真相、照亮現實,是作家的使命與情懷的具體體現。行走和思辨是寫好報告文學的兩大砝碼,做一名忠實的行走者,理性的思考者,記錄時代真善美,傳遞老百姓心聲,是報告文學寫作者共同的追求與使命。
他指出,報告文學作家在采訪、創作中一定要擁有“方向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社會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有情有義,給人帶來溫暖、光明、力量和希望,以良善之情懷引導人民向前看、向上看,為人民生存、生活、生命的健康、持續發展,建樹人生前進道路的里程碑。
課后,學員們與紀紅建進行了互動交流。
人物鏈接:
紀紅建,湖南望城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青年創作委員會副主任,長沙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現供職于毛澤東文學院,文學創作一級。已出版《鄉村國是》《啞巴紅軍》《不孕不育者調查》《母愛最真》《見證:中國鄉村紅色群落傳奇》(合著)《馬桑樹兒搭燈臺——湘西北紅色傳奇》等長篇報告文學十余部,在《中國作家》《當代》等發表長中短篇報告文學二百余萬字。《見證:中國鄉村紅色群落傳奇》《鄉村國是》分別入選2016、2017中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排行榜,多篇作品入選各種年度選本。曾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第二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第十一屆全軍文藝優秀作品獎、首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第二十八屆湖南省青年文學獎、湖南省第十三屆“五個一工程”獎等。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