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 : 2019-04-01
分享到:
——全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代表發言摘登
■編者按
在3月29日召開的全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上,部分文化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界專家學者代表從不同角度暢談學習感悟,交流創作體會,熱議立言育人、培根鑄魂的職責使命,共商湖南文藝社科工作繁榮發展大計。本報摘要刊發他們的精彩發言,敬請關注。
“培根鑄魂”擔道義 “明德引領”再出發
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 呂煥斌
作為全國政協文藝界別的委員,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倍感自豪、非常激動,也深受鼓舞。習近平總書記回憶了當年知青歲月和作家路遙的故事,要求“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路遙就是好的榜樣,熱愛人民、扎根于人民,才有《平凡的世界》這樣的不朽之作。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有理有據有情,讓人感覺神清氣爽、豁然開朗,是新時代文藝創作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我們全臺上下要做到三個“一以貫之”。
一以貫之擔道義。湖南衛視的主要受眾群體是青少年,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時期,湖南衛視傳播什么樣的價值觀對青少年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培根鑄魂”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原則。作為主流媒體,我們將更加強調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做青年文化的引領者、青年靈魂的塑造者。
一以貫之出精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精品永遠是湖南衛視立臺強臺之本。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重托,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明大德、立大德、揚大德,創造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在新聞、專題、綜藝、文藝、電視劇上不斷拓展現實題材創作,源源不斷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視作品。
一以貫之謀發展。湖南衛視從建臺到成為省級衛視的領頭羊,從第一輪改革到第三輪改革,一直在前行發展的路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只有站到世界傳媒競爭的大舞臺上,才能真正把總書記的要求落到實處,才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把湖南廣電建設成世界一流的傳媒集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將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斗罷艱險再出發!
從選擇報告文學的那天起,我就選擇了行走
湖南省作協湖南作家網主編 紀紅建
這些年來,在省委宣傳部、省作協的關心指導下,我一直堅持行走,行走在貧困山區、革命老區、改革開放的前沿,抵達生活和歷史現場。創作實踐讓我深深感悟到:唯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將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才能創作出既有時代精神,又有思想深度和生活溫度的作品。
從選擇報告文學的那天起,我就選擇了行走,并且從未回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永遠是作家的必修課,對于報告文學作家來說更應如此。行走,自然孤獨,在孤獨中方能遠行,才能吸收豐厚的營養,才能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這些年,我走過脫貧攻堅主戰場、紅軍長征路、“西氣東輸”“中亞天然氣管道”“南水北調”,探訪過湘西革命老區、長沙窯海上絲綢之路、沂蒙革命老區、臺灣抗日遺址,有時在色彩斑斕的現實中穿梭,有時在波瀾壯闊的歷史中徘徊,感受著溫度、力量與博愛。
《鄉村國是》的采寫是從2014年底省作協組織湘西扶貧采風開始的。兩年多時間里,我走訪了14個省39個縣的202個村莊,都是深度貧困地區。在遼闊的大地行走,我深深體味著“精神”二字的寬廣與無垠。貧困山區群眾自強不息、堅毅與頑強的意志與精神;各級扶貧干部,各行業各領域的扶貧力量的無私奉獻精神……當我來到被大山包圍的廣西凌云縣泗城鎮隴雅村隴堆屯,看到村口石碑上刻著“為了生存,永不放棄”八個蒼勁而滄桑的朱紅大字時,不由得心里一震,這是中國貧困群體與殘酷無情的大自然搏斗的誓言啊!
目前我正在創作一部探尋長沙彩瓷走向世界艱辛與輝煌歷程,體現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的長篇報告文學《走向世界:中國彩瓷文明遠航探秘》。為了創作好這部作品,從2018年初開始,我沿著先民的足跡,從長沙出發,沿湘江進洞庭,經長江、東海、南海,到印度洋、波斯灣、紅海一帶,穿梭在歷史和現實之間,感受著湖南人的智慧與輝煌,艱辛與苦難。
回答時代課題 推進理論創新
湖南大學教授 張亞斌
作為經濟理論工作者,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重點從“時代性、實踐性、人民性、自主性”四個方面著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突出時代性,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高質量增長,正是新時代給經濟理論工作者提出的新課題。我們從西方經濟學的教科書中是找不到現成答案的,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通過系統的理論創新來回答新時代的新課題。
突出人民性,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我們深入貫徹共享發展理念,以及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工程,這些戰略和舉措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體現。只有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性為基點進行理論創新,才能將戰略與政策的內在機理弄清楚,既為相關戰略與政策的出臺、實施及優化提供理論支撐,又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發展與完善。
突出實踐性,把學問做在大地上。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我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舉世公認的經濟奇跡,為經濟理論創新提供了不竭源泉。理論創新要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經世濟民,而不是脫離實踐、閉門造車、故弄玄虛、孤芳自賞。
突出自主性,講好自己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推進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科建設。”要用自己的理論對我國經濟實踐的經驗進行總結與提煉。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首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并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實現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與時代化;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也要借鑒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但不能照抄照搬。理論的自主性集中體現為用自己的語言講好自己的故事,用理論自信支撐道路自信。
帶著信仰做一份事業
湖南廣播電視臺衛視頻道總監助理 洪濤
湖南衛視的前進道路有兩個關鍵詞:創新、拼搏。如果您有機會接觸湖南衛視的團隊做節目,我不敢說100%,但絕大多數的同事們不只是在做一份工作,而是帶著信仰做一份事業。
《快樂大本營》做了22年了,觀眾換了好幾代,為什么現在還是年輕人最喜歡看的節目?沒有捷徑,就是不斷創新,每一期都用匠心在做,導演組不僅在想怎么樣能讓觀眾輕松、減壓,更多地在思考怎樣帶給觀眾有價值、有營養的快樂。
《歌手》已經做到第七年了。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問你們的觀眾為什么這么投入。固然有歌手唱得好打動人的原因,更多的原因是我們在追求真誠。7年來,每場競演之前我都會上臺用20多分鐘的時間跟現場的觀眾交流,告訴大家臺前幕后參與者的用心。通過這樣真誠的交心,觀眾觀看時自然會格外地投入。而他們真實的反應,不僅激勵歌手,也帶給電視機前觀眾強烈的感染力。
2018年的一頭一尾,我們臺出了兩檔爆款節目《聲臨其境》和《聲入人心》。節目成功有什么秘訣?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目的總導演也許能找到答案。《聲臨其境》的總導演徐晴,就是一個死磕的人,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是個“呆滯”的人。正是因為“呆滯”,才會不走捷徑,堅持原創,才能把大多數人不看好的配音題材做到驚艷業界。而《聲入人心》的總導演任洋是個1988年出生的年輕人,他的業余愛好就是看節目、聊節目,上班、下班、好友聚會只有一個話題就是做節目。這種創作癡迷,讓他敏銳地發現并挖掘到聲樂領域的富礦,用年輕的視角和表達,帶來了中國美聲、音樂劇行業的春天,也讓梅溪湖名揚全中國。
電視的競爭及新媒體的競爭,都對湖南衛視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打贏觀眾的爭奪戰,就要以更強烈的使命感引領國民審美趣味,塑造國民精神價值,要以有健康價值取向和趣味的作品豐富觀眾精神、描繪一代人記憶的底色。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根鑄魂”的重大使命,不斷打造文藝精品,做出更多觀眾喜愛、有意義、有意思的電視文藝節目。
增強“四力” 奉獻精品
湖南師范大學教授 吳家慶
習近平總書記殷切提出了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有的使命擔當。做到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我們需要在增強“四力”上下更大功夫,不斷提高發現篩選問題、調查研究問題、辯證思考問題、準確闡釋問題的意識、能力和水平。
拓“眼力”,在發現篩選時代問題上下更大功夫。堅持與時代同步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有所創見、有所收獲的起點和動力源。善于用望遠鏡眼觀六路、洞察全局,要在學懂弄通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洞見世情、國情、黨情、民情以及正在發生的顯著而深刻的歷史性變化,洞見未來發展和走向。其次,善于用顯微鏡洞察秋毫、見微知著,要勤于觀察“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具體方面、具體過程、具體問題。
強“腳力”,在調查研究時代問題上下更大功夫。習近平總書記指明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開展調查研究要深入實地、察實情,要聚焦問題、求實效。
活“腦力”,在辯證思考時代問題上下更大功夫。深入研究新時代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必須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最根本之處在于要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問題,準確揭示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
展“筆力”,在準確抒寫時代問題上下更大功夫。筆端必須接觸現實,觀照現實,積極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筆中必須有分量,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寫出能夠定國安邦的文韜武略。筆底必須顯情懷,要有超功利的價值堅守和精神追求,把新時代社會主義中國發展進步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現好、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道路、中國貢獻闡釋好。
為祖國河山“立傳”
湖南省美協駐會副主席 曠小津
我在省文聯省美術家協會工作,多年來從事中國山水畫研究與創作,同時也是一名為美術家服務的服務員。在創作中,我堅持與時代同步,為時代畫像,為祖國河山“立傳”。
我以“太行精神”為主題創作了《東方魂》《輝煌歲月》《巍巍太行》等作品。每當我佇立在自己所創作的巨幅山水畫面前,仿佛置身于太行山深處。山道崎嶇、疾風掠過,我感受到太行精神:這是一種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是一種為人民利益英勇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全國以太行山為題材創作的作者成千上萬,怎樣以新的語言、新的視覺表達太行精神?我認為,唯有深入生活到人民中去。我先后到了輝縣郭亮村、林縣紅旗渠等地進行采風、體驗生活。大膽采用輝煌、神圣、激情的金色鋪滿整個畫面,象征日出東方,新時代新征程之意。在形式上以豐碑式構圖,強化構成、虛實對比,色彩上充分運用色墨混合,讓中國山水畫有了更強的時代精神。這組作品每一幅都需耗時一至兩月。著名畫家黃鐵山先生評價這組作品“形成了‘曠氏山水’獨特的圖式特征”。這種新皴法我稱之為“石刻皴”,“石刻皴”皴法更能表現山石的沉雄、壯麗、險絕、蒼茫的質感。所以,這組作品從思想上、藝術上、制作上做到了有機統一,也在全國美展中分別獲得金獎、優秀獎。特別是在中宣部組織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的“太行山上”整部篇章演出中,舞臺背景選用了《東方魂》和《輝煌歲月》兩幅作品。
2017年,在組織的關懷下,我榮幸地被評為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并通過了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張家界山水組畫”為“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資助項目。我將以此為起點,在今后創作中更加自覺地對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高標準和嚴要求,錘煉藝術造詣,積淀創作經驗,把最優秀的作品奉獻人民。
努力擔當“培根鑄魂”的神圣使命
湘潭大學教授 盛明科
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切感受到擔當好“培根鑄魂”職責的使命感、責任感。結合自身體會,我覺得要努力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正本清源,站穩人民立場。從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首要前提,是搞清楚“為誰立言”的根本性問題、原則性問題。我們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牢固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初心,從源頭認知上強化人民本位理念,堅持正確的研究方向、研究立場,自覺將理論研究融入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去,加強實地調查研究,回答好人民關切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回應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守正創新,奉獻精品。強化問題意識和精品意識,注重從現實中發掘有價值、有意義的研究問題,瞄準國家和湖南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將使命驅動與興趣驅動、學術情懷與民生情懷、問題導向與需求導向有機結合起來。同時,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從中挖掘新材料、尋找新視角、提煉新方法,并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新觀點、新概念、新思想。
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作為高校教師,要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恪守高校教師師德規范,自覺踐行、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有機結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同時,注重在教育教學中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將思想政治教育貫徹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積極承擔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重要使命。
人這一生,能把一件事情干好就足夠了
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國家一級演員 張璇
對于戲曲演員來說,“戲比天大”,就算再苦再難也要完成演出,這是一種職業操守,也是一種藝德。
2017年,我主演的京劇《辛追》到南京參加藝術節展演。正式演出當天,由于水土不服、前期高強度排練等原因,我突發急性胃腸雙向痙攣,中心領導立馬把我送到醫院,醫生給我注射了10毫升嗎啡后,未見好轉。我對醫生說:“再給我來10毫升吧!”當時醫生對我說:“再注射10毫升,如果病情加重惡化導致腸梗阻,會死人的。”我對醫生說:“醫生,全團100多人都在等著我,我不能丟下他們,打吧!我簽字!一切后果我自己承擔!”就這樣,在20毫升嗎啡作用下,我奇跡般地完成了演出。事后,聽同事說我是被救護車接走的,因為打了太多嗎啡和抑制腸蠕動的藥物,導致了左腎急性衰竭,這一切我自己都想不起來了。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在全省文藝院團還有很多像我這樣的戲曲人。正是因為有了大家的堅守與付出,才有了我們湖南戲曲的今天。
傳統戲曲文藝工作者是清貧的,但是很多人堅守在這里。我11歲開始學習京劇,到現在已經23年了。很多人問我:你年紀輕輕、有模樣有才藝,為什么不去唱歌演電視劇?也確實有人高價請我走穴、商演。但我沒有這樣做。有人說我是“一根筋”。我認為,在我不懂、不知道什么是選擇的時候,我干了這一行;當我明白、懂了的時候,我決定堅守這一行。可能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換工作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戲曲演員往往是一份工作干一輩子。人這一生,能把一件事情干好就足夠了。
這些年來,我每每下基層、進社區演出,到大中小學舉辦義務講座,都能感受到觀眾們的熱情。京劇的振興與傳承,離開了觀眾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反過來,成功的藝術精品又能反哺、愉悅、教育觀眾。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是不會改變的。所以,唱好戲就是我的本分,唱出讓大眾喜歡的戲,就是對于京劇藝術最好的傳承方式。
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開展資政研究和服務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李暉
作為從事經濟研究的社科工作者,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指導,用力擁抱時代、用心服務實踐、用情貼近百姓,做好資政研究和服務。
要用力擁抱時代,潛心作答時代命題,注重資政研究的時代性。
當前,我們正處于一個偉大時代,正進行著一系列偉大實踐。我們不僅要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為時代畫像立傳;更要立足偉大實踐,關注時代命題、研究時代命題、回答時代命題,為時代發展添磚加瓦。作為地方青年社科工作者,我們要鼓足勇氣,跳出小地方難出大成果的慣性思維,用小人物也有大事業的情懷,用小肩膀敢挑大責任的勇氣,直面時代需要,為國家發展貢獻湖南力量。
要用心服務實踐,極力破解發展難題,注重資政研究的現實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于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經濟學強調經世濟用,其中心思想就是要求理論指導實踐,智庫服務現實。因此,我們要緊盯現實問題,緊扣湖南實際,把省委、省政府關心的難題當成我們研究的課題,這是做好資政研究的前提,也是我們智庫研究者的責任與擔當。
要用情緊貼百姓,密切關注民生話題,注重資政研究的人民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為人民做學問,是社科工作者的神圣職責,我們要多關注民生話題,多感受百姓疾苦,多了解百姓需求,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建言獻策,只有這樣,才能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自身資政研究經歷,讓我更加理解“四個堅持”的重大意義;同時也讓我更加明白,新時代的社科青年,只有緊跟時代,立足實踐,服務百姓,才能行穩致遠,不負人生。
(湖南日報記者 陳薇 鄒晨瑩 整理)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