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19-04-15
分享到:
(本網訊 記者 陳欣 通訊員 黃真龍)4月13日,張家界市2019年中青年民族作家作品研討會在張家界市區召開,本次研討會由張家界市文聯指導、張家界市作家協會主辦、張家界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協辦。市文聯黨組成員、副調研員楊次洪代表市文聯黨組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市作協主席團成員劉云、向延波,黨支部宣傳委員吳紅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專業評論家羅建輝、朱嵐武,本土文學評論家李文鋒、郁大鵬、胡家勝、魯絮,兒童文學作家鐘銳,網絡文學作家劉明,以及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部分學生近30人參加研討。研討會由市作協黨支部書記、主席石紹河主持。
研討會現場
張家界市作協黨支部書記、主席石紹河主持會議
張家界市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朱嵐武發言
本次研討會重點研討張家界市中青年民族作家呂傳友《奔跑的露珠》、宋梅花《庸城故事》、黃真龍《從沅水到澧水》、谷俊德《追愛張家界》、李三清《漫步紫竹林》文學作品。李文鋒以《“露珠”詩雜談》為主題率先“開炮”,除了肯定了《奔跑的露珠》形式特征、藝術特色等成績外,向作者呂傳友提出了“好詩是如何生成的”6點建議,朱嵐武也提出了“打破語言的桎梏”“情感應更加走一步”等建議;胡家勝則對宋梅花的小小說提出了“文本的創作,小說的技巧,語言的錘煉,思想的開掘,還有很多的拓展空間。”;羅建輝評價黃真龍是“心系鄉土的靈魂歌者”,但在思想的深刻性上還需要進一步打磨,朱嵐武則建議“筆墨要更加集中和系統,內容的深刻性上還要下功夫。”;郁大鵬認為《追愛張家界》是“用方言土語寫意張家界天地人之大美”,同時也提出了創作方向的希望,魯絮評價谷俊德“追愛張家界,是境界”,并且認為“本土作家要回報家國、回報家鄉。”;李炳華通過評論文章《蘇小韻中韻,王嬙香外香》提醒李三清“文學絕不是也永遠不是一種脂粉涂給別人看的文字化妝品,文學的社會屬性永遠要大于它的個人屬性”。瑕不掩瑜,與會專家一致認為,5部作品文學體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且有旺盛的生命力,記錄的不僅是作者個人的所見所聞,還有作者對時代使命和作家擔當的思考,是反映當下、面向未來的優秀文學作品。
會上,中青年民族作家依次表態,紛紛表示感謝,并立志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創作出更多“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學精品。與會作家還與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的青年學生展開了互動與對話,青年學生紛紛表示收獲滿滿,“這樣的研討會有點辣!”“研討會太有味了!”
據了解,近年來,市作協著力圍繞出“文學精品”的目標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涌現出了一大批本土作家。他們通過從張家界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汲取營養,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作品,并且集結公開出版發行。為了進一步提高文學作品的質量,加快對中青年民族作家培養,市作協計劃于2019年內召開2場文學作品研討會,以此方式來鼓勵支持作家,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學精品。
中青年民族作家及作品
研討會合影
作品、作者簡介
一、《奔跑的露珠》(團結出版社,2016年12月)
全書共收集近幾年來創作的戶外現代詩162首。分為“路輕”、“情真”、“山鳴”、“水吟”四輯。作者致力于露珠賦予意境的發現、開拓并為詩集命名:花草年年枯榮,而凝結在其上面的露珠細小、安靜又遍布大地,只要有陽光就能散發出光芒,一時的柔弱卻具有往復無窮的生命力,值得吟誦和贊嘆,作者因而被一些詩歌愛好者譽為“露珠詩人”。詩集的出版是作者將戶外運動與摯愛詩歌多年來始終堅守的沉淀,以希望更多的人熱愛戶外,更熱愛詩歌。
呂傳友,網名秉儒。男,土家族,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出生于澧水之畔,現供職于張家界市稅務局。摯愛現代詩歌和戶外運動,用文字記錄行走的腳步。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登山運動協會會員。已出版戶外現代詩集《行走的露珠》(中國文聯出版社)、《奔跑的露珠》(團結出版社)。
二、《庸城故事》(團結出版,2018年8月)
《庸城故事》是一部小小說集,講述庸城尋常老百姓的故事。文字樸實,內容樸素,洗盡鉛華、接滿地氣,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小說中對南門口的回憶和對河街的描述,都在這本書里能找尋到昔日庸城的影子。小說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情,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敘事語言樸實而不乏活潑,如行云流水;人物話語幽默鮮活、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充滿對庸城的鄉愁、懷舊和深情。
宋梅花,土家族,湖南張家界人,2004年執筆,發表文章數篇。2016年初開始致力于小小說文體創作,已有數篇小小說在《張家界日報》《金山》《小小說大世界》《小說選刊》《微型小說月報》《微型小說選刊》《林中鳳凰》《小小說月刊》等各類雜志報刊發表,出版小小說集《庸城故事》。
三、《從沅水到澧水》(團結出版社,2018年9月)
《從沅水到澧水》全書共8余萬字,47篇散文,“上篇從沅水來”“下篇 到澧水去”為作者在沅水、澧水所見所聞。全書時間橫跨2014、2015、2016年,記錄了一位青年學子在身份角色上,由學生轉變為社會人的心路歷程,集中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湘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軌跡。作品中處處可見湘西土家族、苗族生產生活場景,或有少數民族人、情、物、地、時的記述,側面表現了精準扶貧下的人民的幸福生活,用文學的視角記錄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發展變化,全書洋溢著“正能量”與“真善美”。
黃真龍,筆名鐵棒,男,土家族,1991年5月出生于沅水之畔,現居張家界,供職于市直某黨委機關,系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張家界市文聯委員,市作協理事、秘書長,進修于毛澤東文學院第十六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魯迅文學院第三十三期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訓班。已出版個人散文集《寂寞舞陽河》《波西米亞之歌》《從沅水到澧水》3部作品。
四、《追愛張家界》(光明日報出版社,2018年10月)
《追愛張家界》是白族作家谷俊德的第四本文學著作。此書以記者的視角,作家的情懷,柔美的筆力,拿張家界山水、風俗、傳說、民情行文,把張家界厚重耐讀的歷史文化像珍珠似的一串串亮來,撲閃泥土的氣息。在這種芬芳的氣息力,有作家一雙犀利的眼神,翻動大地的書頁,把作家對張家界的美和愛緊緊擁抱。帶著鐮刀和犁鏵,耕耘在張家界的奇山異水中,追愛在張家界的民俗風情里。
谷俊德,白族,53歲,醫生出身,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現任張家界日報社記者、編輯。愛好文學,出版散文集《胎盤里蹲著的村莊》《桑植白族風情》《追愛張家界》,長篇小說《仗鼓紅》。代表作有《愛情天堂張家界》《仗鼓晨光》等,是湖南白族知名作家、學者。
五、《漫步紫竹林》(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9年1月)
《漫步紫竹林》共10余萬字,分為“鄉愁似酒”“青春如虹”“天涯若鄰”“煙火有香”四章,共56篇文章,書寫與親情、友情、愛情等相關的生動細節和感人故事,看似平淡瑣碎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相夫教子,卻在作者的筆下寫得輕松隨性,簡約深沉,高深哲理與現實生活血肉一體融合,透露著真性真情,大情大愛,臻至深遠的生命境界。
李三清,女,漢族,1986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紅安縣,現居張家界,供職于永定區某黨委政府,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張家界市自媒體協會會員,進修于毛澤東文學院湖南省第十七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著有個人原創文學微信公眾號“李三清的紫竹林“。散文《爸爸,為什么我們這么辛苦卻還是很窮》被人民日報、洞見等4000多家微信公眾號轉載,累計閱讀量1億+。已出版散文集《漫步紫竹林》。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