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19-08-30
分享到:
本網訊(記者 金星) 8月24日,由《民族文學》雜志社和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共同主辦、張家界市文聯協辦的“劉曉平散文集《一路風景》研討會” 在京舉行。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管委會主任吳義勤,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常務副會長葉梅,《民族文學》主編、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石一寧,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李霄明,以及徐可、胡平、范詠戈、張陵、王山、王必勝、王彬、趙晏彪、哈聞等專家20多人出席會議。研討會由《民族文學》副主編陳亞軍主持。
土家族作家劉曉平現任張家界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省作協理事、省文聯委員,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詩歌、散文、小說和報告文學都有涉獵,出版有作品集12部,有作品被譯介至美國、日本、越南等。劉曉平因突發疾病未能與會,但通過手機視頻向與會專家表示誠摯的感謝和歉意,并委托紅網副總編輯湯金輝代表他到會聆聽專家的真知灼見。
吳義勤說,對劉曉平散文集的研討,對當下散文創作和整個文學創作都有一些啟示,比如我們的寫作怎么在生活中發現文學,怎么把生活變成文學。他認為劉曉平的散文是將生活文學化,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充滿世俗的溫度,又具有個體的獨特情感;語言樸實,充滿正能量,接地氣,追求真善美和哲理思辨,有思想有情感有知識。“我”在劉曉平的作品中從不缺席,他通過寫作建構一個文學的自我、思想的自我和情感的自我,通過寫作來改變自我,提升自我,重塑自我。這本散文集是一個生活化的寫作和建構自我的寫作的一個成功典范。
與會專家深入分析和探討劉曉平散文集的文學價值及啟示意義。大家認為,文如其人,劉曉平的散文和他本人一樣真誠、樸素、善良。《一路風景》是一部有質感的厚重的書,更是一部有風景線的書,涵蓋著人生的風景、時光的風景和自然的風景;作者自覺與時代同行,站在泥土里仰視生活,在不斷跋涉和追尋中把自己的經歷和見聞當做風景進行思考、記錄和表現,步步有風景,步步有感悟。這是一本勵志的書、真誠的書、令人感動的書。作為一個優秀的詩人,他的散文還充滿了詩意、詩性,充滿激情,甚至在表現手法上也借鑒乃至直接運用了詩歌文體,比如詩的語言,甚至直接將自己的詩作嵌入散文里。作為湘西紅色土地上的作家,劉曉平具有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的散文關注的重點還是湘西這塊土地,他講述湘西的紅色故事,反映艱難的歷史歲月,表現紅軍精神,寫出了那個年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寫出了“初心”深刻的人民精神內涵,也寫出了紅色文化的本質。作品中一些關于紅軍后人的扶貧故事反映了這片土地上的時代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風貌,也和紅軍精神、人民精神緊緊連在一起,是“不忘初心”的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的延續傳承,是“牢記使命”的當代實踐。《一路風景》里的“風景”既有審美的意義,更有思想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
與會者共同期待劉曉平早日康復,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奉獻給時代和讀者。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