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啄木鳥雜志社 簡媛 時間 : 2019-09-06
分享到:
讀梁漱溟先生的《人心與人生》,引出思考,人類行為的源泉究竟是什么?我一直以為是欲望。可梁老師說,其實欲望遠不如沖動之重要有力。釀成戰爭的都是沖動——占有沖動。
由此我想到了發生在湘東南某小區的一個真實的案例。阿星和林果,一對久別重逢的好姐妹,她們原本親如家人,互相安慰,攜手相依,后來因為各自對生活的期許而產生間隙,她們不再交流,互相猜忌的兩個女人雖然勉強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也只剩下煎熬。最后釀成血案。這一切是否只是因為沖動?帶著這份思考,去了解案情的真相,再照觀當下人們的生活,以體已之心去透視人性的復雜,也就有了《你不會每次都這么好運》。
這篇小說中,阿星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已經是一個患有嚴重心理疾病的人。林果卻因為無法平衡現實婚姻生活和自身發展而陷入焦慮。林果的丈夫滿輝以為事業成功便可解決一切,卻不知逃避身為丈夫與父親的責任,后患無窮。
林果的婆婆是個獨立而自傲的女人,她的育兒經也許無可指責,可畢竟時代不同,由此衍生出的教育問題也不同。她若是能在林果有困難時伸出溫暖的手一定勝過冷漠地指責媳婦。她是悲劇促成的一股巨大的力量。
文中還有一個沒有名字的女人,她是林果的鄰居,卻是小說埋設的天眼,她若隱若現存在,卻是所有問題的發現者。
小毓是林果和滿輝的兒子,他是一個現代家庭中成長出來的怪胎,更是一切問題的中心。一切為了孩子?為什么要這樣,每個人都應該成為最好的自己,每個人也有權力去做自己。愛孩子,卻不應只有孩子。過分關注只會讓孩子變得愈發自私冷漠。
一切力量中,最具力量的是愛。阿星走進了這種力量的對立面,她打小是個好孩子,可現實拋棄了她,她因為承受太多而陷入死亡陣地。
你不會每次都這么好運!既是對林果說,也是對阿星而言,更是生活中的你我需要去思考的。
起初我以為只是在寫一個故事。可隨著情節的推進和思考力度的加大,人性幽微的不斷挖掘與發現,再照觀現實生活,同樣生出恐懼。誠然,生活中所有悲劇的發生都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環節的問題,將林果推向死亡的是一股合力。
有人問我,很想知道,這個耐人尋味的結尾是你一貫用來遮蔽真相的手段嗎?或是更多其他?我想,每個讀者自有定論。是的,是這樣的。
顯然,《你不會每次都這么好運》是一個倫理小說。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個人都要學會去妥協,主動和生活和身邊的人和解。朋友,生活如此來了,你就去面對吧。不然呢?
如此,再看萬事萬物,皆有其生存之道。譬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雖在前進的道路上以不同姿態存在或發展,但殊途同歸,最后總會在一個合適的時刻得到和解。而我更是深刻地理解到了這一點。
作者簡介:
簡媛,女,現居長沙,湖南省小說學會理事。有小說見于《文藝報》《湖南文學》《青年作家》《四川文學》《芙蓉》等刊,有作品曾被《小說選刊》《小品文選刊》轉載;著有長篇小說《空巢婚姻》,曾獲第二屆成都商報讀者口碑榜年度新銳作家,長沙市文藝新人獎等獎項。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