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19-10-19
分享到:
本網訊(記者 金星) 10月19日上午,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北京文學》月刊社社長兼執行主編、編審楊曉升應邀在毛澤東文學院為湖南省第十八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第八期新疆作家班學員授課,他以“新媒體時代,作家該寫什么、怎么寫”為題,為學員們講授了一場精彩的文學課。
授課現場
楊曉升講授“新媒體時代,作家該寫什么、怎么寫
楊曉升在講座中指出,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的出現開始,到現在手機的頻繁使用,電子閱讀和碎片式閱讀對紙質閱讀的沖擊越來越大,互聯網時代使紙質閱讀急劇下降,但由于政府對文學的重視不斷加大,加之生活是文學的源泉,在這個新媒體時代,文學的熱度依然日益加深,隨之涌現出的文學作品也越來越多。文學體現了生活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表達了作家對生活的探索。當今社會,我們尋找文學的意義就在于:文學是傾述、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方式;文學在一定程度上能讓人們獲得心靈上的自由和自尊;文學在創造藝術精神財富的同時,能讓人感受歷史的存在和生命的意義;文學能最大限度地延長我們事業的壽命,只到生命終止;優秀的文學作品能提供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啟迪。楊曉升還與學員們分享了文學存在的理由,即文學語言是富有豐富表現力的,文學是豐滿多彩的;文學表現了作家對自己生活經歷的感受;文學創作就是創新,創新是文學的靈魂、是文學的生命、是作家的必然使命。好的作家能夠發現別人不能發現的獨特東西,能找到別人無法運用或表達的表達方法。
文學具有審美和認知的功能,那么,大家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文學呢?楊曉升給予了解答,即懷有豐富的想象力,不要太強的功利心,與普通百姓同呼吸共命運的決心,不把寫作作為掙錢的途徑,發自內心地進行文學創作等。楊曉升說,一名作家應該大量地閱讀文學作品,細致地觀察和認真地思考生活,多寫多練,這樣,在寫作中才能不斷超越自我。他還教大家如何判斷一個題材究竟值不值得寫,即看她是否有意義,能否以小見大,能否揭示生活的復雜性,能否塑造出典型人物。他鼓勵學員大膽投稿,并給出了正確投稿的幾點中肯建議。
課后,楊曉升與學員進行了互動交流。
授課老師簡介:
楊曉升,廣東省揭陽市人。現任《北京文學》月刊社社長兼執行主編,編審,曾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選的“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稱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著有長篇報告文學《失獨,中國家庭之痛》等各類作品250余萬字。長篇報告文學《只有一個孩子》曾獲2004年正泰杯中國報告文學獎和第三屆徐遲報告文學獎,《中國科技憂思錄》獲新中國六十周年全國優秀中短篇報告文學獎,《失獨,中國家庭之痛》獲首屆浩然文學獎。近年所著中篇小說《紅包》《介入》《身不由己》《天盡頭》《疤》《病房》《寶貝女兒》《龍頭香》等被多家報刊轉載或入選多部年度優秀作品選本,出版中短篇小說集《身不由己》《日出日落》《尋找葉麗雅》等。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