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19-10-22
分享到:
本網訊(記者 金星) 10月22日上午,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作家肖亦農應邀在毛澤東文學院為湖南省第十八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第八期新疆作家班學員授課,他以“作家與我們所處的文學時代”為題,為學員們講授了一場精彩的文學課。
授課現場
肖亦農講授“作家與我們所處的文學時代”
肖亦農在講座中指出,作家不僅是時代的記錄者,更應該是時代的跨越者。作家是時代的堅守者、變化者,同時也是時代的創造者、塑造者。不管時代如何變化,作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氣勢和胸懷不能變。文學源于時代,卻高于時代,作家的職責就在于,對現實生活的描摹與想象和用手中的筆勾勒時代。肖亦農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例,向學員講述了文學自古以來就是超越時代的,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學是講氣度的,利他是文學的靈魂,創作中一定要樹立利他思想。當今時代是個多元時代,互聯網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當海量數據迎面撲來,誰也不能阻擋時代急劇變化的腳步,那么,我們的文學作品就要為時代為社會肩負起責任與擔當。
肖亦農還認為,作家是時代經濟的堅守者、造福者,歸根結底,作家是藝術形象的創造者。作家要把握時代的變化,做時代的先驅者,文學作品要有時代印跡,折射并反映時代。我們應該用心創作文學作品,使其具有感染力和號召力。文學創作給我們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帶來了溫度,使我們的生活有了詩意。偉大的作品、偉大的作家都是藝術形象的創造者,具有藝術形象的文學作品,才具有藝術生命,才能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肖亦農還為學員提供了幾點關于文學創作的建議,他認為,文學作品要多寫多練,下筆前要多思考;好的文學作品要靠細節刻畫人物、靠細節打動人;文學創作需要優美的語言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在寫作中要敢于不斷給自己出難題等。
課后,肖亦農與學員進行了互動交流。
授課老師簡介:
肖亦農,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碩士,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發表各類文學作品六百余萬余字,作品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十月文學獎、“五個一工程” 獎、魯迅文學獎,代表作中篇小說《紅橄欖》,長篇小說《黑界地》《穹廬》,長篇報告文學《毛烏素綠色傳奇》,電視連續劇《愛在冰雪紛飛時》,《我的鄂爾多斯》等。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