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19-10-24
分享到:
本網訊(記者 金星) 10月24日上午,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應邀在毛澤東文學院為湖南省第十八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第八期新疆作家班學員授課,他以“文學新指南與文壇新演變” 為題,為學員們講授了一場精彩的文學課。
授課現場
白燁講授“文學新指南與文壇新演變”
白燁的批評與當代文學創作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作家作品的出版與批評家的閱讀和評論在他那里幾乎都是同步的,他總是最早閱讀,最及時的評論當代的許多重要作品。從20世紀80年代寫作批評文章開始直到21世紀的今天,他的這種前沿性的批評姿態是始終如一的。白燁的評論中有一個穩定的特點,那就是關注文學新人,關注文學熱點,關注嶄新的文學現象,而他的講課也給我們帶來許多走在時代前沿的“新”的東西。
白燁從四個方面展開,為學員闡述了今天的講座主題,即從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論述中的講話談起,講述了文藝論述的十個要點,文藝新演變與新格局與構建時代文藝高峰。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論述中的幾次講話體現了中華性的本位立場、文藝性的價值導向和時代性的問題意識。總書記的講話直面我們時代當下的問題,表現了黨中央和國家對文學的高度重視和對作家的關懷與關愛,具有啟示和引領的作用。白燁給大家分享了習近平文藝論述的十個要點,即文藝發展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反映時代是文藝家的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作家藝術家的準備和儲備;文藝精品的要素與生產;文藝要成為中國精神的載體;用中國話講好中國故事;克服浮躁,抵制各種問題;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良藥,能引導精品創作;改善加強文藝團隊的領導。在文藝的新演變上,白燁分別從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新世紀三個階段來解讀,他指出,八十年代文藝由開始的為政治服務為主,轉變為后來的逐漸在文學上頗具思想性和藝術性。八十年代是文藝演變的關鍵時期;九十年代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對文藝產生了巨大沖擊,建立在市場經濟上的文藝促使市場化的出版和個人化寫作的出現;新世紀,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網絡文學異軍突起,體裁豐富多樣。當今文學三分天下,以文學期刊為載體的傳統文學,以市場化出版為主的大眾文學,和以網絡科技為主的網絡文學形成了鼎足而立的局面,并指出了三種文學的地位、相互關系和不足。當今是構建時代文藝高峰的時代,年輕的讀者群帶動了文藝作品的消費,而作家應該從文化消費、文化思考等方面來看待問題,從哲學的高度、歷史的深度、時代的廣度理解文學并努力構建時代文藝高峰。
課后,白燁與學員進行了互動交流。
授課老師簡介:
白 燁,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作家協會理事、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學術專長為當代文學思潮、作家作品評論與宏觀走向考察。近年來主要致力于新興文學現象的跟蹤考察及年度文學走向的觀察與評估。著有《文學觀念的新變》《文學新潮與文學新人》、《批評的風采》《文學論爭二十年》《賞雅鑒俗集》《觀潮手記》等10部文學理論評論著述;主持或主編有“文學藍皮書”、“中國文壇紀事”等多種文學研究報告與文學年度選本。《文壇新觀察》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