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殷君發 時間 : 2019-11-04
分享到:
2019年這個金秋十月,注定屬于文學。來自天山南北、三湘四水的八十多名學員,沐著秋色,滿懷激動和期待,走進毛澤東文學院這座文學圣殿,開始文學朝圣之旅。在這里,我們被文學滋養,被友情包圍,大家意氣風發的樣子,為自己的文學人生注入鮮活的意境。
在這里,我們被一串串金光閃閃的名字吸引,他們在文學上的成就,他們在創作上的感悟,他們的成功經驗,被同學們仰慕,也被同學們模仿。
我還記得,劉亮程老師的講座,全程脫稿,卻猶如朗誦,娓娓道來,卻妙語連珠,整整兩個小時,全場屏息靜聽。他用詩歌一般的語言帶領我們走進散文的意境,在文學的天地遨游,從二十七年前的村莊,談到家族,談到鄰家大姐,談到世相人文,談到人文思考。這是一道屬于文學的大餐,屬于散文的精品,根據錄音整理下來,就是一篇美妙絕倫的文化散文。
我還記得,王躍文老師的講座,知識量大,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名言,信手拈來,脫口而出,從小說語言的繁復與簡約、綿密與疏朗、典雅與質樸、前驅與飄移的維度,深刻分析了《紅樓夢》《老人與?!贰栋屠枋ツ冈骸返任膶W名著,解決了我們在長篇小說創作中的起承轉合問題。作為小說大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他還從語言結構的維度、文學地域的維度,深入分析考證了《天凈沙·秋思》中的“小橋流水人家”應為“小橋流水平沙”,知識面之廣,讓我們咂舌稱奇。
我還記得,余艷老師的講座標題是:往人民中去,往生活里走。她用動情的語言,暢談長篇報告文學《守望初心》《板倉絕唱》的創作經歷,講到動情處,臺下一片唏噓,許多同學悄悄抹眼淚。她深情講述,在一個隆冬深夜,她讓工作人員關閉電源,獨坐楊開慧故居的臥室,在那個凄風冷雨的漆黑夜晚,與一代忠魂楊開慧進行心靈對話的經歷,體驗楊開慧的人生、智慧、情感。這樣的創作態度,是作家的良知、作家的標桿。無疑,每一位成功的作家,都有這樣執著的追求。
我還記得,龔旭東老師的講座,聲如洪鐘,端坐200分鐘,他以無弦琴為比喻,從文學藝術創作的氣與韻、意與境、品與格幾個方面,旁征博引,并融入音樂、書畫、表演等藝術形式,帶我們領略了文學創作的工致、自然、天然三種層次。他以王躍文先生發表在報紙上的《漫水村的幸福日子》為例,告訴我們,編輯將文章的結尾改了。能從一篇文章中,感受到作者是否一氣呵成,編輯是否改了文章,這等深厚功力,絕非一日練成。
當然,我還記得許許多多老師的講課,有的如一泓清泉,有的似涓涓細流,有的像黃鐘大呂,精彩紛呈,個性鮮明,無一不讓我們驚奇、驚喜、驚訝,這是屬于文學的饕餮盛宴,閃耀著理想的光芒、人性的光芒、文學的光芒,照亮我們在文學世界里踽踽獨行的路。
我當然記得,在開班見面會上,我自豪地說:精彩拉開帷幕,人生來日方長。我不知道為什么會突然想到這句話,也許,就是我當時的心境,就是我突然想表達的意思。在毛澤東文學院的每一個日子,我都在思索:我是誰,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我深知,自己的閱讀量太少,我欽佩王躍文先生,在自己的“閱讀年”里,閱讀了上千萬字的文學名著;我深知,自己的見識面太窄,我欽佩紀紅建先生,為了創作《鄉村國是》,行走在貧困的土地上,對話每一個平凡人,深度挖掘人物閃光點,終于成就偉大的作品;我深知,自己之前對文學的理解太膚淺,我欽佩楊曉升先生,一本《北京文學》,推出余華等一批又一批文學大家。
二十個日日夜夜,是文學的見證。我的小說集《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愛》與其他七名同學的作品一起,在毛澤東文學院集中研討,紀紅建老師進行了精彩點評,讓我驚喜的是,同學們的點評不但有表揚有鼓勵,還有批評有建議。沒有批評就沒有進步,聽得進批評意見才會走得更遠,這是作家對待批評的正確姿勢。文學這條路,沒有天下第一,只有久久為功,永遠不能停止追夢的步伐。我開心的是,自己能在毛澤東文學院策劃主持同學周松萬詩集《惦記一只飛鳥》作品研討會,謝宗玉老師、紀紅建老師、易清華老師、何青峻老師集體亮相作品研討會,讓我深感意外,又甚為感激,文學大家對文學新人的傾力扶持、呵護,也許是文學湘軍能整體出征的重要原因之一吧!我感激的是,自己的拙作《戒煙記》,能登上《文學風》的頭條,并被“湖湘文學”公眾號選推。
二十個日日夜夜,是友情的見證。在這里,師生情、同學情、朋友情蔓延在心中,我們被文學感動,與友情環繞。我們在橘子洲頭放聲朗誦《沁園春·長沙》,我們在岳麓山享受攀登的喜悅,我們在文藝晚會上感受藝術的魅力。許多同學不但文章寫得好,也在繪畫、書法、攝影、朗誦、表演方面功力深厚,這是一個能寫會畫、能說會道、能文能武、能歌善舞的群體,每一個名字,都閃耀著友情的光芒。
屬于文學的二十天,確實短暫,卻是一輩子鮮活的記憶。我們還沒來得及享受文學帶來的新鮮、愉悅、甜蜜,還沒來得及記住每一個同學的臉,有的甚至連話也沒來得及說幾句,仿佛剛剛開始,轉眼就要告別。時光是這樣的美好,我愿意,做一顆文學的塵埃,看三湘四水、天山南北的同學,在文學的道路上縱橫馳騁,期待同學們的理想之花開遍文學的天空。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每位同學都胸懷一個偉大作家的夢想。我相信,與同學在時間上的分別,不妨礙我們在文學創作的空間上相遇。我們一定會在文學這個神圣的空間里,不斷相遇。但愿我們遇見的,是最好的自己,是最美的文字。
作者簡介:
殷君發,筆名殷沙,凱霞君天,1973年6月出生,湖南衡南人,現在醫院工作。系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醫學會醫學科普與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委員,毛澤東文學院第十八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學員。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先后在《湖南日報》《青春閱讀》《廣州文藝》《時代青年》《文藝生活》《文藝青年》等報刊雜志發表小說、散文、新聞等作品70多萬字,作品多次獲獎,多篇作品入選《小小說選刊》《2008最值得中學生珍藏的100篇散文》《最具小學生人氣的100篇微型小說》等選集。創作有長篇小說《刀鋒玫瑰》《向癌掙命》,出版小說集《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愛》。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