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王躍文 李婷婷 新湘江 時間 : 2019-12-17
分享到:
劃重點
"不怕通俗 不怕過時 不怕淺陋 不怕土氣 不怕平淡"
12月16日下午,毛澤東文學院,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協主席王躍文帶來一堂特別的“寫作課”。
湘江“小北”特意去聽了現場。在數百人圍坐的“大課堂”,有回到大學校園的感覺。
作協主席如何上“作文課”?從小說創作講起,以一個一個例子切入。小北非常認真地做了筆記,劃了重點,并于課后第一時間整理了筆記本。
現在,可以跟小北的筆記一起來聽課啦~
湖南省作協主席王躍文在文學名家講堂上談“小說創作”
“努力加餐飯”——在我看來,都是大白話
不要怕通俗。
嚴肅文學、純文學應該不是作為通俗文學的對立面提出的,而是指文學精神、文學品質和作家創作態度上的嚴肅、純粹。不要對小說的通俗性產生懷疑。通俗是文學作品最重要的特之一。
首先,語言要有通俗性。其次,故事本身也是通俗的,只是不同的作家會有不同的處理和表現。
文學作品從《詩經》開始,語言大體上都是通俗的。你現在讀覺得語言不夠通俗,只是有些字詞不用了,或某些過去的語法現在不用了。文與白是相對的,很多古人講的白話,今天的人聽起來是文言。
我們從方言的田野調查中,可以看出很多方言很文,其實就古時候的白話。《古詩十九首》過去兩千多年了,我們讀起來仍是大白話。你看: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黃花滿地,白柳橫坡”——及物才能情景交融
不要怕過時。
小說的故事、題材不存在過時的問題,只有一個作家怎么對題材進行有效處理的問題。所謂舊的題材,如果作開掘性、創新性處理,就不存在過時的問題。馬爾克斯說過:如果一個題材會過時,只說明這個題材不值得寫。
小說常見的結構也不會過時。一切結構關系都是時間和空間的關系。我自己創作的體會是,我不是天才型作家,所以我沒有在結構上做過多的探索。當然,我鼓勵大家去探索。常見的結構方式,要么是以時間軸線結構小說,要么是以空間場域結構小說。
永恒的文學主題不會過時。那些向上與向善的精神,愛與美的力量,永遠不會過時。
經典的創作手法也不會過時。比如最基本的手法:講故事,人物形象塑造,心理、環境、細節描寫等等。有人說,我小說中的心理活動是推動情節的,可稱之“心理情節”。
寫作要及物。寫作時不妨問問自己:我會及什么物?我曾問身邊的朋友,能否說出除日常吃的水果蔬菜之外,10種以上植物的名字。很多人說不出。
現在,我們小朋友的課文,他們日常寫的作文,大都是“春天來了,小鳥嘰嘰喳喳在樹上叫著……”這樣籠統、模糊、不夠具體的表達方式。是什么樣的鳥,是什么樣的樹?沒有及物,沒有真正的情景交融。
《紅樓夢》里有一段,王熙鳳惦記病重的秦可卿,進大觀園去探望,描寫秋的景色:
“黃花滿地,白柳橫坡。小橋通若耶之溪,曲徑接天臺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籬落飄香。樹頭紅葉翩翻,疏林如畫。西風乍緊,初罷鶯啼。暖日當暄,又添蛩語。遙望東南,建幾處依山之榭。縱觀西北,結三間臨水之軒。笙簧盈耳,別有幽情。羅綺穿林,倍添韻致。”
這是非常細致的描寫。
《復活》深刻,因為托爾斯泰深刻——文學審美的價值是多元的
不要怕淺陋。
“深刻”取決于作家的宇宙觀、世界觀、價值觀,取決于作家的洞察力和對生活的把握能力。它是作品自然而然生發的。如果你在寫作前帶著強烈的主觀意識,很容易陷入主題先行。
《玉堂春》和《復活》的故事橋段大體相同,但其深刻性區別很大。《玉堂春》作為京劇是非常優秀的,但如果從文學的深刻性考察,則《復活》出是極深刻的,《玉堂春》不能與之相比。原因在于,托爾斯泰是深刻的。
文學審美的價值是多元的,社會意義之外的多元審美,同樣是另一種深刻。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請珍視中國文學里特有的意象
不怕要土氣。
我們要學習國外一切優秀的文學經驗,但更要重視本民族的文學傳統。應該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中國文學中,有獨特的美學韻味,作為中國作家,我們要特別珍視這種韻味。有一幅對聯:
“虎行雪地梅花五,鶴立霜田竹葉三。”
虎、雪、梅,鶴、霜、竹,六個意象,形成兩個意境。這也是中國特有的意象和意境。再比如: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上半句是一個意象。在我看來,“萬戶搗衣”也是一個中國特有意象。很多人以為是“洗衣”,其實不對。中國古人穿的是麻布衣,很硬,要搗軟了穿上才舒服。搗衣,也是一個意象,《春江花月夜》里也寫到過。
中國古人夜里通常要做兩件事,男人舂米,女人搗衣。《禮記》有載:鄰有喪,舂不相。說的是村里有喪事,晚上就不要舂米。這是題外話。中國文學中特有的意象,特有的美,我們倍加要珍惜。
還有,漢語言本身的美,也是我們獨有的。詩情和畫意的融合之美,也是中國文學中特有的。蘇東坡說:“詠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看: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有一幅畫:《雪中芭蕉》。從常識上來說,這是不對的,白雪下怎么還會有綠綠的芭蕉呢?千古公案,爭論不休。我看,用文學手法解釋,就說通了。王國維所說:詩人能寫境,亦能造境。王國維這幅畫,用的是文學造鏡之法。
善于寫好日常一波三折,不如靜水深流
不要怕平淡。
我一直認為,生活的常態是平靜的,我們要善于寫好生活日常。
將日常寫得平淡但饒有趣味,是一個作家的本事。要學會對日常生活進行文學處理。
一波三折,不如靜水深流。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