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9-12-17
分享到:
本網訊(記者 陳欣) 12月16日下午,由湖南省作家協會主辦的第二十三期“文學名家講堂”在毛澤東文學院報告廳舉行。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王躍文以“小說創作談”為題,作了一場精彩的文學講座。湖南省第二期作家高級研討班全體學員,以及社會各界文學愛好者聽取了講座。
講座現場
王躍文是當之無愧的實力派作家,多年來筆耕不輟,自1989年開始文學創作以來發表和出版作品若干,先后獲《當代》《小說選刊》《中國作家》等刊物文學獎,其中《漫水》獲得了魯迅文學獎。他的作品擁有持久的文學吸引力,書寫了人性的穿透力,刻畫出有深度的人物,講出了風生水起的故事,既有對現實矛盾的銳利揭示,又有對歷史長河的人文發現,也有對故鄉的深情回望。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小說,他總是在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思索中表達內心的迷惘抑或溫暖,試圖揭示現代人的生存困境,深受讀者的喜愛和追捧。
王躍文講授《小說創作談》
講座中,王躍文簡單的梳理了中國小說史,并與大家探討了自己在小說創作上的一些觀點。他說,中國現代文學受西方文學的影響很大,我們在借鑒西方文學的過程中成績是非常豐碩的,2000年后外來文學對我們的影響減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樹立寫作自信,不要怕被別人說通俗、題材過時、方法淺陋、作品土氣、平淡。他認為,小說創作最重要的手法就是講故事,小說創作沒有題材過時一說,創作中應該考慮如何對題材進行有效處理。一切結構關系都是時間和空間的關系,作家應該熟悉生活,用通俗的語言表達文學,通俗性是文學作品非常重要的特點之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很重要,描寫人物形象分為直接和間接,要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推動情節,典型人物形象的高度就是藝術形象的高度,也是文學作品的高度。文學審美價值是多元的,愛、親情、忠誠都是永恒的文學主題,這些主題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我們要對傳統寫作樹立信心,在創作中發揚中國文學特有的美學韻味,中國文學獨特的修辭產生出的美感既有意象又有意境。
講座結束后,王躍文與聽眾就文學創作和閱讀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文學名家講堂”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由湖南省作家協會發起并主辦的。旨在加強文學交流、開闊視野、開拓文學思維、提高文學創作力和鑒賞力、提振文學湘軍實力、培養和造就文學名家大家的公益性文學活動,從2012年開始舉辦以來已經走過了七年歷程,先后有王蒙、張煒、劉醒龍、蔣子龍、何建明、陳建功、畢飛宇、閻晶明、洪治綱、曹文軒、施戰軍、柳建偉等名家前來登臺布道,廣受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好評,已經成為湖南文壇一張響亮的名片。
人物鏈接:
王躍文,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省政協文教衛體和文史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著有長篇小說《國畫》《梅次故事》《朝夕之間》《蒼黃》《亡魂鳥》《愛歷元年》《大清相國》,小說集《漫水》《無雪之冬》,隨筆集《幽默的代價》《無違》等。長篇小說《大清相國》在日本翻譯出版,小說集《漫水》在英國翻譯出版。曾獲魯迅文學獎、湖南省文化創新獎、湖南省文學藝術獎、湖南省青年文學獎,以及《當代》《小說選刊》《中國作家》等刊物文學獎。其作品既有對現實生活的深度表達,又有對歷史長河的人文發現,也有對原鄉故土的溫情回望,在讀者中享有盛譽。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