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湖南客戶端.健康見聞 時間 : 2019-12-30
分享到:
我的2019,只有一個關鍵詞——感動。
感動于一場自發的投票,感動于一次千里的相見,感動于一份執著的愛心,感動于一次次感動后的感動……
因為寫了一本書,因為這本書寫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為這本書的名字叫《中國失獨家庭調查》,所以,在書出版發行了好幾年后的2019,我依然收獲了諸多刻骨銘心的感動。
首要的感動,來自一場自發的風起云涌般的投票。
2019年“十一”前夕,《啄木鳥》雜志社啟動了“我最喜愛的精品佳作”網絡評選,我的兩部作品——《中國失獨家庭調查》《大國養老》忝列候選篇目。在網絡投票泛濫的今天,網友們大多已經麻木甚或抵觸,因此,我對此并不怎么熱心。可誰知,投票一開始,就讓我收獲了無限的驚喜。第一天,4小時,兩部作品票數破萬,至晚上0點達28578票,到10月7日投票終止,作品總瀏覽量達65萬次,兩部作品共得票17.55萬張。許多人說,這已是奇跡。
如此意外的票數,的確讓我大開眼界。而不斷傳來的投票故事,更使我受寵若驚。這些故事告訴我,就在那幾天,有多少人,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投票;有多少人,每天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投票;有多少人,連夢中的囈語說的都是投票;有多少人,為了投上新一天的第一票,守夜到凌晨零點;還有多少人,在投票活動結束后,依然會在半夜三更情不自禁去找手機,去點開投票鏈接……
一位從不參與任何投票,甚至連平常丈夫投票都要去阻攔的大姐,這一次也十分意外地主動投起票來。她說:“這個作家我雖然不認識,但他能為這個群體付出那么多,我不動下手指,良心不安。”
一位山東聊城的老姐姐,丈夫癱瘓在床,而她自己又患嚴重風濕病,行走都困難,為了投票,不會用微信的她,用三輪車載著癱瘓的丈夫,跑幾里地,去找會操作的人代為投票,每天一趟,直到投票通道關閉。我在得知情況后,想盡一切辦法,終于得到了老姐姐的電話號碼,電話撥通那一瞬,才報上家名的我還沒來得及說出“謝謝”二字,老姐姐早哽咽了聲音,堅定地說出四個字:“感恩于您……”
感恩于您!飽含真情,鏗鏘有力。它是一個底層讀者發乎內心的聲音,更是這個群體對我莫大的鞭策和鼓勵。它讓我懂得,什么叫純樸,什么叫善良,什么叫古道熱腸,什么叫世如蓮香。
當我感恩的心還在這場投票的感動里流連時,又一次不期而至的千里相見的感動,讓我淚流滿面。
寒冷的12月上旬的一天,我辦公室虛掩的門被輕輕推開,伸進半張冷嗖嗖的老人的臉,問,是韓老師嗎?
我說,是。
她轉身提起一口大箱子,一步跨入辦公室,說,終于找到您了。
愕然中,我發現,她,滿頭白發,滿臉皺紋,年齡在70歲上下。她顫著雙手從包里掏出半張皺巴巴的報紙,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我是從這報紙里知道您的,知道您寫了一本書,叫《中國失獨家庭調查》,我買來這書,被書里的故事打動,便想找到您,于是,我就根據這報紙上提供的信息找了來。
原來,她是江西贛州的,手上的報紙是當地的一種小報,上面轉摘了某大報對我的一篇報道,報道里的一句話透露了我生活的城市——湖南懷化。
她沒來過懷化,不知道懷化有多大,更不知道要多少天才能找到我,為此,她帶了一大箱子衣服。誰知,懷化很小,僅僅轉了一天,就找到了我的辦公室。
當她確認我就是她要找的人時,激動不已,馬上給家里的老公打去電話,說,我見到韓老師了,老公也在電話那頭不住地說,那就好,那就好。我被眼前一切深深打動,便問老人,有什么需要幫助?老人說,來見您,并不是為了尋求幫助,只是為了證實,是不是真有這樣一個人,如果有,當面對您說聲謝謝,這些年來您辛苦了。
我不解地問,就這?
她堅定地點頭。我的淚水差點就要流出來。如此寒冷的天,如此高的年齡,如此遠的路程,就為了當面對我說聲謝謝?!我當即決定,留她住下,好生招待。
然而,她婉拒了。她說,見到我了就行,不能給我添任何麻煩,因為我已經為這個群體付出得太多,再說,她得馬上趕回,家里的床上還躺著一個生病的兒子。
原來,她兒子已生病多年,退休后的她,主要工作就是照顧兒子。這一次,為了來見我,她買好了服用10天的藥托付給老頭,并答應,只要一見到我馬上就回。我們就在辦公室里談了許久。
最后,她提出一項請求,說她是學護理的,而且又有醫院工作和護理兒子的經驗,完全可以為需要護理的失獨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我將她推薦給她周邊的失獨老人,她愿意在護理兒子的同時去服務他們。
說完這些,她便急著要走。我一再挽留,她一再婉拒。我只得送她下樓。
走出辦公樓大門,她拖起那口大箱子,一腳跨進冬日的寒風里。
看著那張在風里顫顫巍巍漸漸遠去的滄桑背影,我再也無法控制涌流的淚水。
而這樣的相見,又何止她一人?
一位年近70的東北老大姐,為了見我一面,坐了兩天三夜的綠皮火車,從遼寧省遼陽市趕來。遼寧到湖南,需橫跨7省市,行程2300多公里。盡管如此,她仍義無反顧。見面后,她才說,老頭子身體不好,常年離不開她的照顧。為了這次來見我,她不得不另請一名護工,每天光工資就三百元……聞言,我頓生懊悔,應該堅持不讓她來。我說,我完全可以過去看望二老的。但她說,那不一樣,雖然路途遠了點,雖然坐了兩天三夜的火車,雖然花錢另請了護工,雖然她一路上也還在一直牽掛著家里,但她堅定地認為,走這一趟,值得。
常有人唉嘆,世風日下,人情紙薄,而呈現在我面前的,竟是如此的弊絕風清、人情醇厚,以至讓我覺得,這個世界竟如此美妙。
還有一種感動,來自于一份堅如磐石的愛心堅守與執著。
事情要從2018年11月上旬的一天說起。那天,四位從未謀面的稀客,突然出現在我面前,每人懷揣一本《中國失獨家庭調查》,翻開書頁,字里行間劃下了圈圈點點的線條和符號,書頁的空白處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感想文字。
他們來自廣州,是廣東全贏自主教育集團的董事長、全國自主教育總校長鄧放國和他的CEO團隊。
他們之所以來找我并找到了我,是因為他們在做公益時知道了“失獨”這一群體,知道了《中國失獨家庭調查》這本書,于是購來,集團骨干人手一冊,并要求大家認真讀、劃重點、作筆記、寫感想、作分享。
于是,便有了書頁上圈圈點點的標記和密密麻麻的文字。
之后,他們又突發奇想,要找到這本書的作者。于是,輾轉多地,尋找多人,通過各種渠道,終于聯系到我。先約我去長沙,后又約我去廣州,均被我婉言謝絕。因為我不想我不了解的人走進這一群體,老人們的心靈已經受過極大的傷痛,我不想再有人去傷害他們。最后,他們說,你不來,那我們去找你。于是,他們來到懷化,來到我面前。
他們說,他們如此執著,唯一目的,就是想通過我牽線搭橋,走進這一群體,為他們獻出愛心,將我在書里提出的關愛愿望一一變成現實。
我先是驚愕,在如今這樣一個社會,竟還有如此宏大的善念和愛心?我十分懷疑。但,他們虔誠的目光一次又一次地告訴我,這一切都是真的。
我經過反復思考和認真斟酌,最后決定,先對他們準備為失獨老人建設的養老項目進行考察,接著組織部分失獨者代表進行研討。
失獨老人們也與開初的我一樣,對這一切并不看好,應者寥寥。更有甚者,對他們動機深度懷疑而排斥。但他們并不氣餒,他們認為,這些老人都受過特別之痛,應該給他們時間。
于是他們組織了三人小組,走進一個個家庭,手牽手,面對面,并拆巨資在美麗的濱海城市江蘇鹽城大豐,建立起“綠色生命紀念館”用以安放孩子的靈位,還免費為孩子們制作晶瑩剔透的水晶牌位,在莊嚴肅穆的儀式里安放。漸漸地,質疑聲、排斥心,如春日里的冰雪,在他們的執著和堅守里,慢慢消融……
很快,一年過去。2019年12月,他們向全國失獨家庭發出邀請,請大家相聚萍鄉,暢敘友誼,共謀未來。來自全國12個省區的50多位失獨父母歡聚一堂,大家像過節般度過了難忘的三天三夜。特別是當去到準備為大家建造養老基地的萍鄉市東橋鎮長塘村時,藍天白云,青山綠水,魚塘水庫,建設中的美麗鄉村,規劃中的養老基地……歷歷在目,喜悅之情無以言表。
活動結束后,他們寫下了這樣的心得:“在這個美麗的鄉村擇一小屋,在心里開啟安靜的角落,經營自己的尊嚴與美好,不畏風雨,不怨后事,安之若素,寵榮不驚,體驗著放下后的愜意。感謝鄧校團隊,讓我今后能在這個房前百花齊放、層后竹林蒼翠的田園之地,晨起迎著晨曦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傍晚迎著晚霞余暉與自己竊竊私語,用一朵花開的時間守望自己的余生。”
一位作家朋友曾艷羨地對我說:“你是幸福的。”
是的,我是幸福的。
我的幸福,來自讀者的寵愛。
我的幸福,來自日常的恩賜。
我的幸福,來自2019年的贈予。
(韓生學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懷化市衛生健康委副調研員)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