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2019年12月25日 20 版)蔡勛建 時間 : 2020-01-15
分享到:
岳陽,洞庭湖邊,巴陵廣場,一座巨大的雕像背倚大湖,面朝古城,巍然聳立。一個渾身充滿力量的壯士,力挽彤弓如滿月,腳下是一條巨蛇。這座雕像名為《羿射巴蛇》,故事出自岳陽民間傳說。羿即后羿,遠古那個射日的漢子,一把巨弓在手,不懼九陽。
每當至此,我都會駐足仰望。后羿身后那洶涌的波濤,總讓我想起過去與洞庭湖交集的日子。
許多年以前,我駕著一輛貨車,往返于岳陽北門渡口。職業生涯,天天如此。
那些年,開車、等渡是我的日常生活。岳陽城北渡口,洞庭湖東西兩岸,汽車等渡排隊陣勢浩大,成為岳陽的一道風景。老實說,等渡的確心煩辛苦,可能夠天天領略洞庭湖的壯闊,感受“波撼岳陽城”之壯美,也是一樁幸事。一天,我佇立湖邊,發現對面的岳陽城就“站”在一片汪洋里,茫茫水際線圍城……水澤岳陽啊!
大湖秀,古城也美,可我們終是頂不住等渡時的饑腸轆轆,遇上突然“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更是饑寒交迫。某年冬,我駕駛一輛“大黃河”運稻谷,臨湖風起,一連三日,返回時又是“大風起兮云飛揚”,復三日,往返竟用了六天。“隔山容易隔水難”,我們每每只能望湖興嘆……岳陽人早也盼晚也盼,只想洞庭湖上架起一座跨湖大橋,這種期盼又以我們汽車駕駛員為最。我的一位開貨車的朋友,每到洞庭湖邊,都要望著茫茫湖面大喊“架橋哦,架橋哦——”,然而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只能是憧憬。
時光荏苒。后來我離開縣汽車隊,再后來又告別職業駕車生涯。奇跡終于出現了!洞庭湖大橋,杭瑞高速洞庭湖大橋,相繼建成通車。今年,蒙華鐵路洞庭湖大橋——世界上首座三塔鐵路斜拉橋,又巍然屹立洞庭湖水中央。三座長虹臥波,橫空出世,仿若眨眼之間。站在洞庭湖大橋上,看“一湖四水”(洞庭湖、湘資沅澧)浩浩蕩蕩經城陵磯匯入長江,是多么奇特壯觀的景象。
可以說,岳陽的所有變化,岳陽人的幸福指數,皆與這“水”息息相關。
岳陽人常常自豪地說,岳陽擁有長江黃金岸線資源。然而,擁有了黃金岸線,并不等于就擁有了一江碧水。岳陽人明白,如果沒有一江碧水,一切都沒有意義。對于水,無論何時,都應該心存敬畏。
岳陽人立誓堅持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守護好一江碧水。于是,緊緊繃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根弦,對長江岸線碼頭著手整治,對沿江沿湖的化工企業進行清理關停,對長江岸線實行生態修復……
壯士斷腕,最重要的是勇氣與決心。岳陽人認準源頭管控、生態護岸這個根本,在市中心城區大力興建居民排水截污管網,以截流市區污水直排,同時致力改造城鎮污水處理廠治理污水。緊接著,開展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對采砂整治亮出重拳。
君山是洞庭湖里一小島。君山美麗,因為有水。沒有水,“白銀盤里一青螺”就是虛擬。因而,君山人聞風而動,把大片“搶灘”蔬菜全部撤回堤內,以徹底杜絕農藥化肥以及爛菜葉等給長江水質帶來污染。江灘野性重返,岸綠水清重現眼前。生態環境變好,洞庭湖濕地野生動物也多了起來,可問題隨之而來。洞庭湖高洪時節,就有麋鹿覓食闖入瓜地。野生動物與人類爭食怎么辦?麋鹿可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君山瓜農心里明白,西瓜被糟蹋得再多,也不能傷害麋鹿,何況這個損失會有保險公司上門核實賠付補償。
還是去最能凸顯生態恢復的長江灘涂看看吧。君山長江大堤有四十多公里岸線,走在江堤上,看長江滾滾、鷗鳥翩翩,聽江風徐徐、濤聲陣陣……水,壯闊之水,奔騰之水,生命之水,一路浩浩蕩蕩奔向大海。
“一個地方有沒有‘聲’命力,可以用耳朵去聽,‘原聲’越豐富,生命力越強。”東洞庭湖林閣老監測點看護員鄧鐵牛如是說。我不知他的“聽覺”理論是否科學,但我知道他的感覺一定準確可信。鄧鐵牛1997年參軍時還是個小伙子,回鄉那年他目睹記憶中的江灘蕩然無存,唯見長江邊機器轟鳴,江水中半露著如小山高的砂石堆,鳥兒遠走高飛,魚兒不敢游過來……江已不江,他心痛啊!而今,君山華龍碼頭消失了,江灘復綠了,一派勃勃生機。鄧鐵牛自幼就有“聽水”的喜好,他最喜歡循著長江的水聲,從蘆葦叢中躡手躡腳摸到江邊,輕輕地撥開葦葉,靜靜地觀賞江豚在長江闊浪里跳躍嬉戲。他生怕驚動了江豚,還有那些鳥。這樣的生活真是太美妙了!鄧鐵牛說,現在他又找回了從前的生活,又能每晚都在風吹蘆葦的聲音中踏踏實實地睡去。
岳陽人領略到水的壯觀,感受到水的力量,而作為一名普通岳陽人的我,則從江濤湖浪聲中感悟到水的又一面——水從來不是單純的風景,水也是有靈魂的,這個靈魂就是恩澤。
水澤岳陽。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