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奉榮梅 時間 : 2020-02-17
分享到:
“藥上真人”的傳奇人生
被尊為“藥王”的隋唐間大醫學家孫思邈,是個傳奇式人物,他既是博學智慧的名醫大儒,又亦僧亦道,奇特神異,還是個百歲壽星。史料所載其生卒時間說法不一,一般說法為101歲(581-682年),也有說他享年141歲的。
因“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孫思邈18歲時志學于醫,早年隱居于故鄉陜西耀縣五臺山。他的臨床應診活動并無史籍可稽,只在兩部《千金方》中可找到一鱗半爪,如“吾十有八而志學于醫”,“至于弱冠,頗有覺悟”,“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等。其兩部《千金方》,以理、醫兩書的口氣,筆墨酣暢的駢文對仗,可謂兩千年來醫學著作中文學氣息最濃郁者;擁有232種疾病、5003個藥方,成為集醫藥之大成的經典。
孫思邈一生,歷經了北周、隋、唐數次朝代更替,他曾三次拒絕當朝授予他的高官厚祿。孫思邈的思想以道家為主,儒家其次,對官祿無興趣,對錢財也十分漠然。他隱居鄉野,看云聽瀑,讀書、修道、習醫、談老莊。晚年時被唐太宗召請入京,他堅拒爵位不受,但從此即脫離了隱居而寄寓長安,直至羽化。
渠水源從故苑來
據說孫思邈晚年曾隱居長沙,長沙地區也有許多與藥王有關的遺跡。
在長沙老城區有“藥王街”和“洗藥庵”遺跡。
藥王街在長沙商業繁華的老城區,東起黃興路步行街,西至西牌樓。清朝年間藥王街還建有藥王宮,每年四月二十八日,藥業界云集祭祀“祖師”。清代文人劉獻廷的《廣陽雜記》記載:“藥王宮后有竹圃小亭,幽寂可愛。”
清同治七年(1881),藥王宮被出售,皇倉街上林寺側另建有藥王殿。湘雅醫院的前身雅禮醫院,就創辦于此。藥王街在清朝末民國初熱鬧成一條商賈集中的商業街。現今街道東口是王府井百貨與友阿春天百貨。
黃興路步行街南面東側,有條相對僻靜的小巷大古道巷。小巷西頭聚集了一色的箱包店,白天流淌的都是各種皮革的氣息;西口之北就是著名的酒吧一條街化龍池古街。大古道巷中間立有一碑,刊刻僧升昇的詩句,明示巷內曾有洗藥庵遺跡。《圖書集成·職方典》也有記載:“洗藥庵在善化縣西,原玉溝水由庵右繞前,今淤。”
洗藥庵舊址在大古道巷小學內,“文夕”大火中焚毀,幸存的一口“洗藥井”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廢棄。僧升昇詩云:“渠水源從故苑來,宮中脂膩舊縈回。溪流已共昭陽改,岸樹空余劫火灰。”曾經縈回洗藥庵的玉溝清渠、岸樹溪橋,或淤塞,或成灰燼。
勝跡由來豈浪傳
孫公殿是一座廟,也是一座山名,在長沙縣黃花鎮谷塘。清同治《長沙縣志》記載說:“孫公殿在縣東四十余里,山脈自瀏邑白石尖來,至分界塘入長沙縣,西行十余里至此。”孫公殿作為一座山并不高,主峰只百余米,山上曾有廟,祭祀藥王孫思邈,所以山就叫孫公殿了,如今廟早已無存。
“孫隱山”在瀏陽城東,相傳為孫思邈晚年隱居之處,他隱居山里撰寫了《千金翼方》30卷,并行醫治病。山麓有升沖觀、洗藥橋、洗藥井、煉丹臺等勝跡,其中“藥橋泉石”為古“瀏陽八景”之勝景。
“孫隱茲山若許年,至今臺觀尚依然。云間不見燒丹灶,橋下猶流洗藥泉。造謁為民祈雨澤,徘徊寓目愛山川。穹碑備載飛升事,勝跡由來豈浪傳。”明代鄭序《游孫隱山》一詩,記載了當年的臺觀、煉丹、洗藥景觀,也提到了一塊“穹碑”,詳細記載龍洞病龍的“飛升事”。
據《瀏陽縣志》載,鯉魚山下有一九溪洞,洞深五百米左右。傳說洞中曾藏有一龍,因患瘡求治于孫思邈,“藥王”以樟樹葉治好龍瘡,龍遵從“藥王”從善不傷人之囑,化成九只錦雞飛升。
九溪洞左有煉丹石和石臼,孫隱山東北腳下曾有升沖觀,印證著病龍飛升的傳說。
《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
“藥上真人”孫思邈癡迷于搜尋單方驗藥,“一事長于己者,不遠千里,伏膺取決”(《千金要方·序》)。他在《千金要方》中沒有提到張仲景學說的傷寒,被時人詬病,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為他說話:“獨傷寒未之盡,以未盡通仲景之言,故而不敢深論”。
這在他《千金要方·傷寒上》中有印證:“江南諸師秘仲景方,不傳。”此書脫稿時,孫思邈才得到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而開始研究,在此后的《千金翼方》里把傷寒發揮得淋漓盡致。
雖然,孫思邈的晚年隱居長沙之說沒有史書可考,但可以揣測,因為他對前輩張仲景的欽佩,也許會“不遠千里”到張仲景曾做太守設堂問診的長沙尋訪“仲景方”。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