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劉克邦 時間 : 2020-05-22
分享到:
4月,生機盎然,萬物生長。肆虐一時的疫情灰溜溜地走了,禁錮已久的心情需要釋放和慰藉。田螺小鎮以“田螺”命名,令人遐想聯翩,產生一種欲罷不能、非去不可的沖動。受瀏陽正初兄的邀請,我與湘贛兩省的文友們走進了田螺小鎮。
小時候,最有樂趣的事情,是去撿田螺。
春耕時節,農人扶著犁,趕著牛,將田里的泥土翻轉過來,灌滿水,浸泡兩天后,破碎,耙平,將秧苗插上去,一年希望就有了。
這時候,田里的水不冷,也不熱,田螺異常活躍起來。水底下,泥坯中,甚至田埂上,到處都是栗殼色、油亮肥碩的田螺。
清晨,或傍晚,我和小伙伴們興高采烈地提著小箢箕或小水桶,像一群調皮的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蹦蹦跳跳,鉆進春意飛濺波光粼粼的水田里收獲撿田螺的喜悅。在童年,小小的田螺,帶來的盡是情趣與開心,哪里還有酸楚與苦澀!
田螺小鎮,坐落在瀏陽官渡的竹聯村,就像一件陳列在天然櫥窗里的精致藝術品,吸引著四方游客趨之若鶩,流連忘返。
這里,山巒起伏,田疇舒展,水光粼粼,濃蔭如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稱它為“人間仙境”毫不夸張。最令人心動的是,老天爺恩賜,這里盛產田螺,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無論你走到何處,稻田中、池塘里、溝渠邊,到處都有田螺的身影。推而廣之,這里的嗦螺,是當地人餐桌上引以為傲的美味,也是款待客人的特色佳肴。
村民在外干完活以后,總要順手帶一筐田螺回家,倒進水缸里,漂洗數日,褪盡泥垢,揭去蓋皮,鉗掉尾部,置鍋中油鹽爆炒,再加水熬煮,輔以豆豉、辣椒、韭菜、蔥花、姜絲、蒜末、紫蘇、薄荷、茴香等佐料,端出來的是一大盆香氣撲鼻、色鮮味美的嗦螺。
因了田螺,小鎮人臉上掛滿了笑容,滿足和愜意盡在其里。
來到田螺小鎮,老天爺善解人意,收住了雨腳,將燦爛的陽光鋪灑大地,青山、綠水、粉壁、黛瓦,還有我們的心緒,豁然開朗,被染得一片金黃。
只見那一條條光亮、整潔的道路蜿蜒蛇行,在綠樹鮮花的簇擁下縱橫馳騁,歡快地向各個角落延伸;一溜溜紅、綠、藍、黃、紫色搭配的滑道如彩虹落地,在半山坡上劃上長長的漂亮的弧線;一座座造型別致、具有北歐風情的小別墅、小樓房掩映在濃蔭密林中笑逐顏開,喜迎客人的到來……可謂千姿百態,詩情畫意,勝過美麗的畫圖!
我慌亂了腳步,被眼前的一切所迷醉!
“歡迎!歡迎!”一位衣著樸實、身體健壯的漢子迎上前來,向我們伸出了熱情的雙手。組織者介紹,這是田螺小鎮的東道主,瀏陽市旅游智庫會長鐘子平先生。
我仔細打量,他留著平頭,膚色紅潤,印堂發亮,天庭飽滿,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全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勁。看得出來,他是一個不服輸、霸得蠻、充滿自信和智慧的人。
他自我介紹,他是本地人,客家人后裔,自封為田螺小鎮的“鎮長”,從小受過苦,讀書少,參過軍,當過公務員,干過記者,也下過海,現在回家鄉圓少時的夢,建設和打扮生他養他的這片熱土。
他愛自己的家鄉,在外打拼幾十年,總斷不了故鄉的根,經多年準備與謀劃,以田螺文化為主題,通過規劃,設計,施工,改造,提質,耗時10年,硬生生在一片野坡荒嶺中投資建起了這個占地1037畝的田螺小鎮。如今,除了嗦螺美食文化館、土特產購物中心尚未完工,已建成了森林探險索道、高空玻璃橋、玫瑰花海、露營大草原、客家主題民宿、會議中心等大小十多個項目,已初具規模小有名氣了,來此觀光旅游的客人不斷增加,節假日更是人海如潮。
隨著人流,我們進入田螺農園。
說是農園,其實是一片森林,滿山盡是剛勁、挺拔、威武的大松樹。許是當地人的精心培植和保護,這里的松樹與眾不同,令人刮目相看。每棵樹高達十多二十米,直徑二三十厘米,樹干筆直,極少枝丫,似乎像執著之人一心一意地直往上長,到樹頂之處才將枝杈伸展開來,與鄰近同是樅樹的枝葉盤互交錯,連成一片,形成一座龐大的天然傘棚。游客來此觀光,炎夏里可免遭烈日暴曬之苦,下雨時亦不擔心淋濕一身。
“考拉森林探險”最有魅力、最驚險刺激,憑借蜿蜒起伏的山勢和接連不斷的大樅樹,用鋼索或纜繩編織和牽扯,在半空中架起了一條人行索道。索道全長500多米,依次設有蹦床、網籠、吊樁、秋千、蕩板、溜索、玻璃橋等“關卡”。人在上面,需通過攀、爬、蹦、跳、鉆、跨、滑、飛等各種動作,才能過關前進,到達終點,是一次難得的體能、意志鍛煉的體驗。
不容易呀!我知道,建造如此規模與品質的小鎮,一定經歷了不少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在心里面暗暗地佩服起鐘先生來。“一定有不少困難吧!”好奇的我想從中探個究竟。
“哈哈,小小的螺,大大的夢!”他答非所問,大笑起來,笑得那么爽朗,那么開心,把我們也逗得笑開了花。
苦中有樂,苦盡甜來,又何嘗不是他的人生哲學和奮斗理想呢!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