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1-06-16
分享到:
本網訊(記者 陳欣)8月7日上午,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龔旭東應邀在毛澤東文學院為湖南省青年作家訓練營學員授課,他以“為什么寫作?”為題,為學員們講授了一場精彩的文學課。
講授現場
龔旭東講授“為什么寫作?”
龔旭東是文壇倍受好評的文學評論家,也是茅盾文學獎、中國新聞獎、湖南新聞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多個獎項的評委,他淵博的知識與高深的美學修養使其能夠將文學和藝術結合起來,在評論風格上獨樹一幟。作為湖南省作協副主席、湖南日報湘江周刊的主編,他推介了許多作家,不論是其本人還是他所推介的作家,都在文學與藝術領域獲得好評。
課堂上,龔旭東用正心誠意、格物致知;外感內動、由一生三;自覺自知、亦小亦大;無中生有、變形超越;攫微造境、傳神寫照;似是而非、得意忘形;自然天然、神完氣足;手心相應、氣韻相生;超凡脫俗、一意孤行;道術互濟、藝文互通;有情無心、廣大精微;心事浩茫、混沌初開,來表達了對“為什么寫作?”這個話題的思考和想法。他說,文學創作態度是第一位的,有志于寫作的人要具有專業精神,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藝術創造,我們不能為了功利而寫作,也不能為了寫作而寫作,要把寫作當成一種專業,把文學當成藝術,才有希望寫出好的作品。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只是創作的素材,通過想象和創作把人物事件從原型變為典型,這才是文學創作。寫作一定要有情,走進人物的內心,做到真正的自然,不違反真實,追求天然、自然的邏輯性,有情無心是最好的藝術境界。文學作為語言藝術,最重要的是語氣、語調和敘事的角度,用什么樣的視角寫作,用什么樣的語氣和語調去表達是我們要思考的。在談到小說創作時,龔旭東指出,小說最重要的是結構,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微小說、小小說的結構是不同的,創作時首先要弄清楚文體,再去思考和探索,不能違反人物、事件本來的自然邏輯,好的表現形式,即把最恰當的字句安排在最恰當的位置會更精確、更充分地表達出想要表達的內容,使其更具說服力。
龔旭東將文學、繪畫、書法、音樂雜糅起來,打破了門類的限制,將文學放置于藝術的大背景中進行講解與點評,拓寬了文學的視野,深入了文學的內涵,講課過程中頻頻掌聲雷動。
授課老師簡介:
龔旭東,1961年出生。1979年入湖南師大中文系讀書。曾任長沙教育學院中文系系主任、湖南日報社三湘都市報副總編輯,現任湖南日報湘江周刊主編。廣泛涉獵文史、藝術的各個門類,長期從事文學編輯、文化報道策劃與組織實施、文藝研究和文藝評論工作。尤以詩人彭燕郊作品的編輯整理及研究而影響廣泛。編著有《唐宋愛情詩詞300首精品》《發現湖南》叢書等,撰寫有大量文學論文和評論、藝術評論、散文隨筆等,多次獲全國與省內各種獎項。策劃、主持大量副刊與文化報道,廣受讀者喜愛與好評。現為湖南省委宣傳部文藝閱評員、出版閱評員,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委員,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會長等。曾任茅盾文學獎、中國新聞獎、湖南新聞獎、“五個一”工程獎、湖南文學藝術獎、毛澤東文學獎、湖南青年文學獎等獎項的評委。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