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海文 時間 : 2021-01-15
分享到:
由湘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報告文學系列叢書“脫貧攻堅在湖南”,于2020年12月27日,在毛澤東文學院舉辦了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這既是“脫貧攻堅”“湖南樣本”的全面展示,又是“鄉村振興”力量接續的重新出發,也是出版社與報告文學作家家國情懷與社會擔當的一次奮力書寫。
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省文聯原主席譚談,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王宏甲,湘潭大學副校長劉建平等80余名專家、學者出席了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
“脫貧攻堅在湖南”系列叢書由省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游和平擔任主編,省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紀紅建擔任副主編。叢書共由五部作品構成,分別是楊豐美的《湘村巨變——湖南脫貧攻堅紀實》、張雪云的《桃李春風——湖南教育扶貧紀實》、王麗君的《紅土長歌——湖南老區扶貧紀實》、李偉的《美麗樣本——湖南旅游扶貧紀實》、劉慧的《愛無殘缺——湖南助殘扶貧紀實》。這五部作品分別從整體扶貧、教育扶貧、老區扶貧、旅游扶貧、助殘扶貧等重點領域切入,凸顯“民間立場”“抵達現場”“追問反思”這幾個關鍵詞,全景式展現了湖南脫貧攻堅的全貌。
研討會上,湘潭大學出版社副社長蔣海文簡要介紹了叢書的策劃、出版過程。蔣海文表示,湖南是“精準扶貧”的首倡地和“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作為湖南的出版社,湘潭大學出版社理應回應重大的時代命題,講好湖南的脫貧故事,參與、推動偉大的扶貧實踐。之所以選擇用報告文學的形式來表現,是因為關注現實,關注民情、民意與民生,是報告文學與生俱來的文體品格。
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王躍文認為,這五部作品于宏大敘事中抒發人民的力量,于時代洪流中截取歷史的章節,于細微描寫中見證扶貧攻堅的雄壯偉業,為讀者打開了一扇全面了解湖南脫貧攻堅歷程的重要窗口,五位作者抵達現場、獨立調查、樸實書寫,與偉大時代深情對話,為脫貧攻堅鐫刻史詩,全方位展示了湖南脫貧攻堅的壯闊實踐。
湖南省扶貧辦副主任黎仁寅認為,這是一套為時代謳歌,為人民抒情的叢書。五位作家以獨特的方式參與、見證、思考、記錄,自覺充當了時代的眼睛,把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所見、所聞、所思,以工匠精神打磨成精神產品和時代禮物。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如何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正成為新的時代課題。黎仁寅期待出版界、文學界為鞏固脫貧成果,為推進鄉村振興,譜寫新篇章,作出新貢獻。
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于金旺認為,記錄脫貧攻堅這個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既是報告文學作家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出版人的社會擔當與文化自覺。湘潭大學出版社站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的交匯點上,精心策劃“脫貧攻堅在湖南”系列叢書,播種文化,澆灌精神,書寫擔當,用文學的魅力凝聚更為磅礴的扶貧合力,充分體現了社會擔當與文化擔當。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炳銀認為,該叢書是湖南表現的真實文學書寫,是以報告文學的方式為中國脫貧攻堅作出的一份厚重而又誠實的史詩性報告。五位作者以重大的時代主題為主線,深入深度貧困山區,重回扶貧攻堅故事生發場域,力求將真摯的生命體驗、明晰的情感趨向與鮮明的社會意識、強烈的責任使命有機結合,將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邏輯有機結合,閃耀著報告文學作家的理性之光。叢書將全景視野敘事與具象表達高度統一,文學張力與扶貧合力充分彰顯,家國情懷與社會擔當有機融合,填補了“脫貧攻堅”領域全景式報告文學的空白。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叢書全景式展現了在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中的“湖南故事”“湖南速度”“湖南經驗”和“湖南智慧”,既有典型的個案還原,又有生動的群像素描,既有對歷史的深度考量,又有對現實的深刻思考,也有對未來的深情擘畫,叢書用文學的魅力與出版的張力,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凝聚起了更為磅礴的合力。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