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沙晚報》橘洲文苑版 時間 : 2021-03-15
分享到: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漫山遍野,鮮花盛開。春天,是一年中最香的季節。田園山野,芬香撲鼻。
正是春意最濃的三月,我們來到了孕育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的望城,來到了被人們譽為雷鋒窩子的望城區茶亭鎮。
車從城區駛出,一路北行。很快,我們就從遍地高樓聳立的建筑叢林里鉆出來了。一片廣闊的田野撲面而來。田園里金黃的油菜花,山野間桃吐紅、李放白、櫻抹紫的各種花卉開得正盛。陣陣清風,從車窗飄逸而入,送來淡淡的芳香……這情這景,真是令人心曠神怡!
茶亭,是北去的湘江流出望城,進入湘陰的交界之地。可謂是古城長沙的北大門。春風春雨里,我們愜意地漫步在茶亭花海的小道上。抬頭望去,漫山遍野,紅的、白的、黃的、紫的花朵競放,一陣陣淡淡的芳香隨著清風,撲鼻而來……應該說,這一天的天公不作美,沒有送給我們陽光,而是漫山遍野扯起了一道朦朧的雨幕,想把這片最美的春色收藏起來。然而,恰恰是它的這份私心,制造了另一種獨特的景觀效果:朦朧中顯出一種神秘,迷霧里透出一片浪漫,不清不楚里送來一種誘惑……勾引著我們一步一步走進這種朦朧中,這種迷霧里去一探究竟!
村里通往各屋場的道路,全都鋪上了油沙,平整潔凈。路邊的這棟那棟農舍,白的墻,青的瓦,或綠樹環繞,或鮮花擁抱,美的真像是一幅幅水墨畫!家家戶戶的院落大門的門柱上,用油漆一新的木板雕刻著對聯。這些對聯,或蘊含家族文化的深意,或表達對新的生活的追求,或描繪所居之地的人文地理環境……無不使你感到這片土地上文化底蘊的深厚!而我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極有文化內涵的對聯,對聯上那么漂亮飄逸的書法,全都出自村民自己之手!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今天農家人的素質有多高,他們對生活有多么高雅時尚的追求!
這個四季花海,就坐落在茶亭鎮九峰山村。這些年,在黨的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下,這個村的黨支部,在市、區、鎮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加速村道改造、屋場美化、產業轉型,傳統文化的挖掘與保護,村子美了,田園美了,山嶺美了,它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磁鐵,誘惑著那些居住在建筑叢林里的城里人,一逢假日,就往這里撲……
不一會,我們就來到了一棟農舍前,一塊木牌,赫然入目:惜字文化館。陪同我們的村黨支部書記老譚介紹說,屋子不遠處,有一座古塔,名惜字塔。等會,我帶各位去看那塔。惜字,是我們這一個地方的傳統文化。敬天惜字,就是敬畏自然,愛惜文化。惜,即愛,即善。祖祖輩輩傳承下來,友睦鄉鄰,關愛社會,我們茶亭鎮的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我們的先人,在古驛道上建有茶亭,免費為過往的路人提供茶水,方便那些長途跋涉的路人到此歇息。所以,雷鋒出現在我們這里,并不是沒有緣由的。我們這里出好人,湖南好人、中國好人,就有好幾位。被人們稱為雷鋒的窩子。
隨著村支書不無自豪的介紹,我們來到了一處坡地。猛地,我們的眼睛一亮,只見一座石塔,聳立在面前。塔不奇,奇在塔頂。塔頂上,一株一人無法合抱的大樹,像一把巨傘,撐開在高天之上,為古塔遮風擋雨。目了時節,樹枝上的葉片,還正在蓄勢待發,沒有張開。枝枝丫丫上,剛冒出一個個嫩芽。一到夏日,那千枝萬葉蓬勃展開,當會是一個什么景象?
塔下立有一塊石牌。這是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立的省文物保護碑。聽隨行的曾經擔任過望城縣文化局局長的作家朋友鄧建華的介紹:清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當地名士譚泰初、譚湘城等倡導修建此塔,為六面五級花崗巖石塔,高12米,塔體雙層石砌,中間填土。塔身內空,設有石階,可旋至第三層。二層內壁嵌有石碑“道光十八年戊戌秋建”。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塔頂被雷擊毀,后長出一株樸樹,從此,塔樹共生。一百多年過去,樹成參天大樹,天物造成,便有了這塔樹一體的奇觀!
時光流逝到了2008年,塔身上有幾處石塊開裂破損了,需要修復更換。正在縣文化局長任上的建華感到修復好古塔,守護好這一方文化、這一方山水,自己責任重大。他和他的團隊決定到媒體發布啟示,征集方案。征集啟示發布后,各種方案紛紛而來。最終選定請專家定期給樹根剪枝的辦法,限制樹的生長……
春天走茶亭,遍地鮮花,處處芬芳,使人心曠神怡。然而,我覺得,這里的村民守護好一方文化的精神,從古塔、從屋場生發出的那種書香,那種傳統文化的芳香,更令人陶醉,更令人贊美!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