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 : 2021-03-26
分享到:
天下異景,莫不奇也。
張家界有奇峰,洞庭湖有奇樓,矮寨有奇橋,東江有奇霧。人無我有,獨領風騷,故趨之若鶩,蜂擁而至,全因了一個奇字。
那一日,友人相約,去望城茶亭看油菜花。茶亭的九峰油菜,有萬畝之闊,號為“茶亭花海”。我們去日,雖不是花事最盛之時,但仍覺花海與天際相接,蔚為壯觀。人在其間穿行,心中便有了歡喜。那花香,是大自然的本味,甜絲絲,生沁沁。那花容,是大自然的本色,金燦燦,黃澄澄。但花海并未讓我生出特別的感覺。
三月,是江南花事繁榮的時節,類似茶亭這類油菜花海不在少數。茶亭之行的幾天之后,我就在長沙縣江背烏木湖,領教了聞香追花的盛景。那日放晴,且為周末,城里人傾巢出動,鄉村交通,一時困難。江黃大道的兩側,上千臺小車排成了長龍,盡管有交警疏通,仍車如浮餃,無法停靠,我們只能放棄。友人不無遺憾說,真是人車大戰啊。我說,一點不遺憾,他們看油菜花,我們看觀花者奇景,不亦樂乎?何況幾天前我便在茶亭觀賞過這春之信者,難道天下油菜花,能有異乎?
茶亭的奇,確不在這壯闊的花海。當我們穿過花海,一路東進,道路潔凈如砥,四野野花迷眼,山丘竹篁青蔥,人家屋舍青青,池塘魚躍鴨弋,小院香車寶馬,戶戶楹聯警語,既具新潮,又不失古意。
這仍不是茶亭的奇。
此后,駐足湖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創作基地,逗留電商運營的民宿某譚小院,參觀惜字文化館,讓我有了些驚奇,預感到某種新的東西正在鄉村生長。它也許是某種培根鑄魂的東西,恰如杜甫詩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以文化人,以文化心,茶亭豈有不鄉風淳正、人心近古?
望城地方文化學者鄧建華告訴我,茶亭最奇的是其惜字塔。這座建于清代的古塔,于道光年間突被炸雷掀去塔頂,不料數年之后,塔頂突然長出一棵樹,樹根深深扎根塔腹之中,而且長勢令人叫奇,幾叫古塔有崩裂之勢。近年來,其塔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其不被樹根相擾,各方反復研究論證,終成一套完整的保護方案。
全國各地惜字塔不在少數,我在河南、山西諸省都見過類似的古跡,這是先人惜字敬文的物化表現。一字一紙,都不得褻瀆冒犯,均以宗教的形式,奠祭焚化。這種將對文字的敬重愛惜,賦予一種圖騰式的敬畏,充分體現了先民對文字和先賢的崇敬。我由此想到,我們的祖先在教化民眾方面,有一套今天看來也頗具啟示的辦法。立狀元柱,以彰顯重教,鼓勵進學;樹貞節坊,以表揚貞潔,推崇忠貞;立封山碑,明令當世,警醒后人。凡此種種,用多種有儀式感、宗教感、實物感的方法,開化民智,教養民情,影響民風。
當我立于茶亭惜字塔前,我被這奇異景觀緊緊抓住了眼球。樹塔共生,顯示出古塔的生機。四野春意正酣,微風吹拂之下,嫩葉繽紛,那四枝向外舒展,恰如二八兒郎,而根深扎入塔內,讓塔渾身充滿了生機。我在這塔前久久地瞻望,不能不浮想聯翩。我關注它,倒不完全因為這奇異的景觀,也不是因為它全國獨有。我想探究的是,茶亭被譽為“雷鋒窩子”,是否與這惜字塔有某種聯系?惜字塔之奇,是否有某種精神的力量,受其熏陶和浸染,尤其是日積月累和多方面力量的作用下,從而形成一種向善向上的民風?而所謂的鄉村振興,除了物質上的豐富之外,精神的豐富也不可或缺呀。茶亭所涌現的遍地雷鋒,我想,這堪稱奇景。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