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龔旭東 時間 : 2021-06-04
分享到:
在2020年春天那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生命大決戰》的作者韓生學,一直戰斗在一線。他不僅是一個時代重大事件的記錄者,更是親身參與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一部報告文學有不一樣的意義。
《生命大決戰》首先是一份歷史證言。對于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人們會站在各自所處的歷史時期與視角去不斷地加以感受、審視和表達。比如二戰,第一代親身經歷者的記錄,與第二代、第三代作家的表達是很不一樣的。第一代作家的表達不見得會是傳世的表達,但他們的表達是最重要的。這場抗疫,是應該產生大作品的,應該有與之相襯的記錄與表現。韓生學這種近距離的記錄,是特別珍貴的,有它永久的歷史和情感價值。
《生命大決戰》很巧妙地處理了抗疫中全局與局部、整體與個體的關系。韓生學報告文學作品有鮮明的特點,善于把握整體性的熱點社會現象,全局感很好,善于處理大樣本、大體量的人物群體及與典型化個體人物的關系。在《生命大決戰》的寫作中他充分發揮了這一特長。在作品每一章的最前面,他引用了抗擊疫情中國行動“白皮書”中的重要觀點與總結性關鍵語句,始終把“白皮書”作為一個綱,先引出“綱”來,概括性地表明整個中國政府和人民是怎樣的,然后具體展現懷化這個典型“局部”是怎么做的,這是他特別巧妙的一個安排。這種全局與局部的勾連表達,為作品構建了一個很好的定位,形成了一個很宏大的空間。
在《生命大決戰》里,充滿著感人的瞬間、場景和細節,充滿著感性的力量。好的文學作品,必須要感性,感性的力量總是會大于理性的力量。《生命大決戰》里有許多特別感人的故事和瞬間,比如男護士曾何敏、女護士楊群等等。曾何敏在搶救新冠肺炎病人的ICU里忙碌了一整天,下班脫下防護服時,腳套里積滿了汗水;楊群在為一突發緊急情況的新冠危重病人打針時,眼罩起霧看不清血管,在那緊急關頭,她決然摘掉自己的眼罩,直接面對病人打針……這種感人的瞬間在《生命大決戰》中有很多。
《生命大決戰》里充滿著家國情懷和人性的溫度。這部作品里寫了很多的人物,寫了很多的事,但是作者的目的性非常明確,絕不散亂,因為韓生學是很明確地想要以豐富的事實、場景和細節來凸顯人物的精神,凸顯人物在“家”與“國”之間的真切情懷。比如第二章里的“57個日夜的‘忠’與‘孝’”,作品很細致地表現了主人公陳琳在“家”與“國”之間的抉擇,怎么既對國“忠”又對家“孝”,描寫得非常感人。還有“媽媽一定要去嗎”“這場送別,其實很美”等等,這些母與子、母與女的別離與不舍,以及這種不舍中的決然舍棄,等等,充分而深刻地表達了抗疫者們真實豐滿的情感世界。這樣的表達和描寫,顯示出我們的抗疫不是一場冰冷的戰爭,而是一場充滿著人性、人情和家國情懷的抗爭,是有信仰的戰斗。
還有一點是,《生命大決戰》讓我很高興地看到了韓生學在文學表達上有新的突破。比如第五章“決戰——死神刀尖下擺渡生命”,這一章的整個表達,包括情感的飽滿度,文學語言的運用,都有新的突破,特別是作家內心對所寫對象的參與也更加強烈、深入。比如寫到搶救18歲的貴州女孩,韓生學有許多特別好的描寫:她從死神手里掙脫出來,突然覺得自己可以呼吸了,“頓時,一縷溫暖的陽光跟隨一股清新的風吹拂過來,撒在臉上、手上、腳上,灑在全身每一個部位,緩緩的,柔柔的,暖暖的,輕輕的,仿佛一只母親的手在自己身上來回愛撫”。這樣的描寫,是真正的文學表達。也證明了,一位報告文學作家在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升華與超越。
(《生命大決戰》 韓生學著 湘潭大學出版社出版)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