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 : 2021-06-11
分享到:
人過生日,司空見慣。若說草木也有生日,那就奇了!菖蒲,就是這樣一種奇異的植物。民間傳言,農歷四月十四,乃菖蒲之生日。
我自小對菖蒲記憶最深的,是它的濃烈氣味。那時,村前的一處水塘邊,有一大片菖蒲,綠葉修長如劍,片片直立,十分密集。這水塘很大,每年都要放干,用來做秧塘,播種早稻和晚稻的稻秧。亦因此,在種秧之余的日子,這里長時間空著,我們常來捉泥鰍魚蝦。菖蒲在塘邊高坎上,又與小竹叢伴生,故塘坎下很遮陰,污泥肥沃,泥鰍黃鱔尤多。只是每次走近這里,遠遠地就聞到菖蒲的氣味,一種溫溫的獨特香氣,濃重得令人暈暈乎乎。塘岸長期水浸,菖蒲竹節似的淡黃色塊根也裸露了出來,盤曲著,就像一塊塊老姜。
在一些溪圳邊,菖蒲的身影也很常見,這里一叢,那里幾枝,綠意盎然,與流水相輝映。時有鴨子在其旁邊,或浮游,或覓食,愈發有了生氣。
自古以來,菖蒲就為人們所喜愛,并賦予了它諸多祥瑞神秘的色彩。《典術》云:“堯時天降精于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呂氏春秋》也有對它的細微觀察和記載:“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于是始耕。”李時珍甚至直接點出了這名稱的來歷:“菖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在方士的眼中,這些水邊菖蒲,長葉如劍,能斬鬼驅邪,故又稱作水劍、蒲劍。
進入農歷五月,天氣變得炎熱起來,村前的江流,已有人下水游泳了。整個村莊,樹木繁盛,田野深綠,萬物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時節,瘴氣生發,病蟲害增多。蛇、蝎、蜈蚣、壁虎、蟾蜍這“五毒”,變得日趨活躍。故民間將五月,又稱作“惡月”。與“五毒”相對,人們將此時的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山丹五種植物稱作“五瑞”,用以相克。菖蒲則為“五瑞”之首。
端午節,菖蒲是這一天的主角。一大早,家家戶戶從塘邊溪岸,拔來一兩稈高高的菖蒲,折上幾枝艾草,或扎成一束懸掛于門旁,或直接插在窗戶或門墻縫隙,用來祛除邪氣。在額頭上涂雄黃酒,摘來新鮮的梧桐葉蒸新麥做成的紅糖饅頭,是故鄉人家曾經的習俗。
在素常的日子,菖蒲是鄉村草醫的良藥。有跌打損傷者求上門,郎中多采來菖蒲根,搗爛后與別的草藥一同敷于患處。菖蒲根與酸蘿卜一同搗碎,也是村人用來拔逼肉中深刺的土方子。
曾有好些年,盛夏的日子,村人驅蚊多購買一種土法制作的蚊煙。外皮用黃色草紙卷成四棱狀,長尺余,拇指粗。里面填充曬干磨成粉末的菖蒲葉、艾葉、山蒼子葉、油茶殼等諸種植物的混合物,密密實實。一根蚊煙點燃,臥房里輕煙裊裊,香氣彌漫,蚊子唯恐避之不及,我們便能安然入睡。我家的近鄰全彩嫂子,就會這項手藝。她的母親與我的母親是堂姐妹,她是我母親做媒嫁入我們村的,幾十年來,我們兩家一直以親戚相待。
昔日李時珍將菖蒲分成五種:“生于池澤,蒲葉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菖蒲,白菖也;生于溪澗,蒲葉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菖蒲,溪蓀也;生于水石之間,葉有劍脊,瘦根密節,高尺余者,石菖蒲也;人家以砂栽之一年,至春剪洗,愈剪愈細,高四五寸,葉如韭,根如匙柄粗者,亦石菖蒲也;甚則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謂之錢蒲是矣。”歷代以來,有閑的文人名士,多在家中養幾盆菖蒲供著,伴以奇石,以為雅事。只是這樣的風雅,在鄉村的農人看來,是難以想象的。
菖蒲有花,卻不輕易盛開。童年少年里,我記憶中只有水靈碧青的如劍長葉,和那濃烈的氣味,不免有著些許遺憾。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