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年報 張雄文 時間 : 2021-07-13
分享到:
《雪峰山的黎明》序
三年前春月的某個午后,我驅車翻越陡峻的南岳西嶺,正在頂峰一方平地的裊裊云霧間歇口氣時,接到了懷化某友人的電話。寒暄后,他說到正題:陳總想請你來雪峰山走走。他口中的陳總,即聲名漸起的陳黎明,雪峰山旅游與旅游扶貧模式的“始作俑者”。
我與陳黎明并不相識,但他的弟弟陳曉明算是我的“鐵粉”。我新浪博客、鳳凰網專欄及書籍中幾乎每一篇關于懷化籍開國大將粟裕的文字,陳曉明都能如數家珍,還曾頂著炎炎烈日驅車八百余里,帶著我的幾部書專程趕到我所居的城市相見。我們就著粟裕的話題上天入地海聊,不知漫天晚霞之已墜。他唯一的不解是:你的辦公室比王躍文的差多了。他的懷化籍又一老鄉王躍文既是我崇仰的師長,又是省作協的掌舵人,文學上尚未登堂入室的我豈敢與大家比拼辦公室?也是這一回,陳曉明說到了兄長陳黎明和雪峰山的旅游開發與扶貧。他說,曾是正面戰場最后一次會戰——湘西會戰的戰場雪峰山,準備建一座上規模的抗日紀念園,以紀念13年抗戰中所有浴血疆場的中國將士們,其中包括粟裕。他說已向兄長推薦了我,期望我能提供一些幫助。
抗日紀念園因種種緣故,最終未能建起來,但雪峰山旅游開發未曾絲毫停下它的昂首闊步,旅游扶貧模式也異常響亮與紅火起來。我還未上過雪峰山,但神往之意如湘江邊的春草日漸葳蕤、蔓蕪。接到友人的電話,我便順理成章得遂所愿,有了之后一年一次,一次七八天的雪峰山之行。
雪峰山帶給我的巨大震撼,不只是鎖在深閨已久的峨峨峰巒與淳樸民風,還有陳黎明和他帶領的一群創業者以旅游開發進行扶貧攻堅,使山區貧困百姓奔赴小康的傳奇故事與艱辛歷程。
雪峰山深處云封霧鎖的溆浦,是當年屈原踽踽獨行的流放之地,也是賀龍、蕭克的紅二、六軍團長征中轉戰、暫駐之所。因鎖在重山深壑間,過去的溆浦多半鄉村封閉而貧困——2012年3月被列入“國家連片特困地區”,2016年10月被《湖南日報》公布為省級貧困縣。我行走山山嶺嶺的村寨,每個山民回顧過去歲月時難免驟然色變;對眼下因旅游開發而漸漸豐饒的日子,臉上溢滿了云蒸霞蔚般的喜氣。
其時,中國鄉村大地的精準扶貧大業正如火如荼,“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的叮囑如黃鐘大呂,響徹每一個山崗與深谷。某個晚風敲出雪峰山上陣陣松濤的時刻,我心內驀地一動,有了寫作一部雪峰山旅游扶貧模式紀實的沖動。
于是,我便開始了有目的的采訪,眼前也漸漸展開了一幕幕生動畫卷:“甘當一輩子的沖鋒戰士”、曾經做過文學夢的老退伍軍人陳黎明與他的團隊,多年來在屈原當年流放之地苦苦挖掘文化內涵和旅游資源,將深度貧困的山區鄉村——山背、陽雀坡、穿巖山等地打造為3A級或4A級景區,從而達到旅游扶貧的目的;雪峰山區22個村10萬農民也因景區的從無到有,到紅紅火火,方方面面持續受益,逐步甩掉了貧困的帽子,走上了小康之路。
我也結識了一幫憨厚、勤勉和真誠的山民朋友,多曾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他們在政府與旅游公司幫扶下,用山區人的執著與汗水辛勤脫貧。比如素樸忠厚,因開辦民宿而日子紅火的花瑤村民楊庭洪;工作勤勉、熱情待客的景區舀茶妹舒一珊;與過去相比有著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腳板釘破也瞞著不說的陳姓環衛人員;技藝高超、領著姐妹們集體脫貧的花瑤挑花技藝傳承人之一劉店妹;從千里外的打工地返回山區開辦民宿致富,破天荒娶了個城里姑娘的打工者賀方禮……
日子一久,雪峰山眾多精彩的原生態文化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紛紛呈現在我眼前:向警予早期鬧革命、紅軍長征途經此地鬧紅的紅色文化、雪峰山會戰中打敗兇蠻日寇的抗日文化、從秦二世時開始到唐宋已基本開墾的高山梯田稻作文化、60多座宗祠保存完好的宗祠文化、有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挑花技藝的花瑤文化。此外,溆浦雪峰山區還有古村落、古書院、古橋、古廟、古亭、古牌坊、古驛道、古井、古樹、古塔,加上古祠堂和古戰場等十二古。這些為旅游開發提供了豐富元素的文化,令我如翻覽一部遠古深邃的奇書,時常深深訝異而感喟。自然,它們也成為了我濃濃著墨的重點之一。
筆下的書稿雖已完成了最后一行字句,但旅游扶貧的事業尚未到終點,雪峰山深處的景點地也還在日新月異地持續打造,并已超出溆浦一個縣,蔓延到了隔壁隆回縣的雪峰山區,更多的貧困人口將從中獲得豐厚的收益。我深信,雪峰山的燦爛前景已如黎明前的曙光,熠熠然出現在了眼前!
(《雪峰山的黎明》,張雄文著,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張雄文,湖南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出版有《無冕元帥》等11部書,曾獲第八屆冰心散文獎、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